韶关市翁源县湖心坝村: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

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江尾镇南塘湖心坝村

2020-07-04
人民网-广东频道 0   |   1

湖心坝为翁源县江尾镇一个大自然村,其行政区划为南塘村。村落临河而建,周边农田环绕,规模宏大,其历史环境、传统客家风貌和整体格局都保存良好。湖心坝村所处地理位置优越,水路交通便利,距翁源县城龙仙约13公里。省道244线傍村而过,仁川水(又称江尾河)绕村南去,汇入翁江;村西面有一绵亘30多平方公里的山脉,主峰为九峰嶂,其海拔高度为1030米;位于村南端的石灰潭,是仁川水和翁江的交汇处,明清时期是翁北地区的重要商埠,商船穿梭如织,商贸繁荣。村庄地势平坦,土肥水足,历史上素有“江尾粮仓”之称。

村中现又保存基本完好的大小围屋和围楼32座,这些建筑极富客家特色,在粤北乃至岭南地区的客家传统建筑中颇具代表性,且建筑类型多样,民居空间形态各异,具有丰富性。1995年“湖心坝客家楼群”被翁源县人民政府列为翁源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5月,“湖心坝民居群”(含外翰第、大夫第、长安围、三门楼)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广东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仁川沈氏族谱》,湖心坝是一个从明朝正统年间发展至今的单姓(沈姓)村。明正统年间(公元1436-1449年),沈氏三兄弟负其父母骨骸迁居翁源,其后由老二永初开基于湖心坝建村,明天顺年间(公元1457-1464年),兴建了年代最早的“长安围”;明正德年间(1506-1722年)至清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兴建下老楼、隆兴围、隆旺围;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至乾隆(1736-1795年)年间,兴建蛮王楼、锅耳楼、建爵楼、伯婆楼、奋千楼、外翰第、流耕堂;清中后期,陆续兴建修本楼、樊德楼、三善楼,乐善楼、鲤麻楼、大夫第、燕翼楼、修德楼等,湖心坝村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占地面积约30万平方米,具有50余座围屋和围楼的大村。

上述文物建筑保存完好,在建筑形制和建造技术方面都极富客家特色,在粤北乃至岭南地区的客家传统建筑中颇具代表性,同时建筑类型多样,民居空间形态各异,具有丰富性;它对研究粤北地区乃至岭南地区客家人的古建筑文化、艺术风格和相互联系,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湖心坝现存文物建筑32座,并呈现为群体集中分布的特征。湖心坝核心区总面积16.1公顷。核心区内现存文物传统和传统建筑满级65640平方米。核心区内现存文物建筑、传统建筑极环境用地面积13.62公顷,比例为84.6%。

湖心坝自然环境良好,完好地保留了历史村落的整体空间布局、风貌和街巷肌理,村中文物建筑数量众多,分布相对集中,保存基本完好的程度为80%以上;其建筑类型和建筑装饰艺术都十分丰富;同时,湖心坝还保留了丰富的民俗文化遗产。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