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古村落,最该传承的是什么?

传统村落是最近几年随着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在社会有识之士的呼吁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等几个部门联合推出来的。截至2014年底,中国传统村落数量为2555个,但实际上,专家们确定的传统村落候选名单,远远超过现在这个数字。

2021-03-10

传统村落:爱她,就要先懂她

众所周知,传统村落最核心的保护价值在于它们是中华文化基因库。然而在保护工作的实际操作中,我们还是没有对基因解读予以相应的重视,尚未系统、深入、具体,并且是逐村逐点地“读懂”其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导致工作中时常出现一些失误偏差。为更好地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必须读懂进而绘制出每个村落的详细基因图谱,以期在清晰指引下展开各项工作,避免买椟还珠、沉香烧炭式的“保护发展”。

2021-03-08

省人大代表杨世英:统一规划,让传统村落更美丽

2019年,我到榕江县塔石乡同流村驻村帮扶,成为全村12名网格员之一。 网格员主要负责了解摸底村里人口的基本信息、外出打工、上学等各方面的信息,包括家里是否有残疾人、有什么慢性病、是否有低保等。

2021-03-08

文松波委员:全面打通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最后一公里”

“全面打通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最后一公里’依然任重道远。”1月26日,在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2次全体会议上,特邀界委员文松波代表黔东南州政协作了题为《高质量推进农村村庄规划,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的发言。他提出,要强化规划引领、强化分级分类、强化项目建设、强化文旅融合、强化建章立制,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

2021-02-27

冯骥才|传统村落的困境与出路(上)——困境篇

本期为您送上来自冯骥才先生发表于《民间文化论坛》的文章。本文就传统村落现状与保护的几个关键问题——传统村落保护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传统村落与文化遗产的关系、传统村落的保护路径和保护方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述。本期将节选文章前半部分,深入阐述传统村落的现状问题。

2021-02-26

冯骥才|传统村落的困境与出路(下)——出路篇

上期为您送上了来自冯骥才先生的文章《传统村落的困境与出路》的前半部分,该部分深入阐述了传统村落的现状问题;本期继续送上原文章的后半部分,为您分析传统村落的保护途径和保护方法。

2021-02-26

实录|“一肩挑”如何守护宝坻300多人村庄?

宝坻区方家庄镇小杜庄村有300多村民,其中15人年前曾到过宝坻百货大楼。当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300多村民的安危成了村里的“一肩挑”杨秋静心头天大的事。

2021-02-25

传统古村落的“原汁原味”是什么

作为紫禁城里的古建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李永革近年频频为福建的“泥瓦匠”培训班、泥水工技能比赛“掠阵”。

2021-02-25

在城镇化进程中加强传统村落保护

传统村落是指那些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传统村落随着历史的发展而自然形成,多由若干个小型村落慢慢扩散最终形成一个规模较大的村落或区域。传统村落拥有丰富的传统农耕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在这里得到活态传承和发展。

2021-02-05

让传统村落走向现代、走向世界

从2012年至今,我国共公布了五批中国传统村落6819个,中国传统村落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并且仍然鲜活的文化遗产。在我国,传统村落分布相对集中,形成了“一心、三片、多组团、多特色”分布特点。这些种类繁多、生动多彩的传统村落,形成了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支撑,它们既是世界农耕文明的源头和我国农耕文明最集中的反映,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源泉所在。在城乡关系重构的今天,一个个传统村落已成为传统文化传承与重塑的重要载体,是一座座诗意栖居的家园。

2021-02-05

“深描”中国村落文化变迁

伴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中国乡村社会也在加速变迁。在此背景下,数千年来滋养于中国村落的民间文化、传统民俗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中国乡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新生活力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一批民俗学研究者扎根农村,观察与民俗文化共生的村落变迁。他们在扎根村落、深入传统中,形成他们关于田野经验的中国话语。

2021-02-03

赵京辉委员:应制定《河南省传统村落保护条例》立法计划

 “我国历史久远的农耕文化造就了千姿百态的传统古村落,老家河南的历史文化更是波澜壮阔,熠熠生辉。” 1月19日,出席河南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省政协委员赵京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河南应尽快制定《河南省传统村落保护条例》立法计划,用法制思维开创河南省传统村落安业、安居、安心的良好社会环境,确保人民更安康。

2021-02-01

拖住传统村落消亡的脚步 让乡愁有“乡”可寻

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在我们国家广袤的土地上,留下了历史悠久、形态各异的传统村落,像大家都很熟悉的坚不可摧的福建土楼、诗情画意的皖南民居、科学又通风的吊脚楼,这些都是保存于传统村落的经典民居。但是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传统村落消亡的脚步也在加速。

2021-02-01

传统村落“空心化”:山西一千年古村仅剩最后13位村民

中国青年报消息,最近,一组照片让深山中绵延生息千年的古村——大汖村,再次被世人瞩目。组照中的一张是全村人的合影,镜头里定格着这个被时代抛在身后的村子和它的最后的十几位村民。

2021-01-20

全国政协委员吴尚之: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

传统村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乡土文明的地标。加强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是更好发挥文化建设作用的必然要求,是记得住乡愁、留得住记忆、保留住乡村风貌的基础工作。

2021-01-15

跟着专家解读古村生命密码

2015年10月25日,世界绿色设计组织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在北京正式成立。并在当天举行了以“乡村遗产与乡村设计,从历史到未来”为主题的首届世界乡村发展论坛。

2021-01-13

谭泽勇:乡村振兴需要抱团发展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之前,我们湖南团里十几位农民基层代表在驻地宾馆召开了一次讨论会。花生、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被摆了一桌子,都是各个村的特色农产品,团里的龙献文、肖又香等村干部也都是第一次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

2020-12-24

周新国:美丽乡村建设要执着守住文化之魂

彩陶源村位于铜官街道的东南部,与望城区行政中心隔湘江相望,全村辖40个村民组,3780人,面积8.8平方公里。这里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自然环境优美,民俗资源丰富。

2020-12-24

古村落:既要活下来,也要活得好

在参观者眼里,古村落越原始越有味,但原住民又希望,生活得更舒服、更现代一点。一面是保护村落的期许,一面是改善生活的需求,如何取舍和平衡?

2020-12-14

省人大代表李汉勤:确保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

翻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省人大代表、松阳县县长李汉勤特别注意到两个关键词:“创建新时代美丽乡村”“深入实施‘千万工程’”。

2020-12-09

雷艳代表:传统村落保护应从“人”入手

“如同中国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应该从‘人’发展的角度入手破题,这就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利用经济杠杆将利益向传统村落的保护者、传承者、利用者倾斜,才有可能调动 ‘人’的积极性,形成村民、政府、社会‘协同共护’传统村落的新局面。”全国人大代表雷艳如是表示。

2020-12-08

卞晋平:保护传统村落应成为各级政府执政理念

近些年来,我国开发建设的规模和速度超过以往任何时期,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载体的古村落保护也处于关键阶段。我们这个民族有保护传统文化的丰富经验,也有对文化遗存大规模破坏的沉痛教训。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当前在传统村落保护方面,依然存在诸多让人忧虑的情况。

2020-12-08

严朝君:深入推进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视察时指出:“突出地方和民族特色,增强人文感召力,善作山水文章,保护好溪流、林场、山丘等生态细胞和民族村寨、传统村落等文化元素,传承好传统文化、耕读文明、田园生活。”近几年,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作为贵州最为珍视的宝贝,深入推进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

2020-12-08

“70年•在祖国的怀抱里”之藏族 ——尼玛:让三江源地区传统村落走向振兴

盛夏,是三江源地区最美的季节。四面八方的人们纷至沓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藏族古建筑业协会会长尼玛忙得不亦乐乎:组织承办中国古村落保护论坛,去传统村落考察,与高校及有关单位合作建设传统村落保护平台,组织老工匠带徒授艺……事情虽多,关键词却只有一个——传统村落。

2020-12-08

中国古建|贝聿铭:四合院是中国的代表建筑

贝聿铭,男,1917年生于广州,成长于苏州。设计作品分布于多个国家和地区,法国巴黎卢浮宫改造工程的设计使他获得世界级声誉。在中国设计了北京香山饭店、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北京中国银行总部大厦、苏州博物馆。1983年,贝聿铭被授予普利兹克奖。

2020-12-08

刘建军:贫困村变身旅游村 文旅扶贫真惊艳(下)

“夹岸高山,壁立拔峰,竹木青翠,岩石黛黑,水深而清,鱼大如人。”这是沈从文先生对湘西的印象。多少年来,无数人沉醉于先生笔下的湘西,心向往之,神往备至。竹山村就地处湘西腹地。然而,这里交通不便,基础设施滞后,环境差,几近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竹山村多少年无法摆脱的“标签”,直到两年前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驻竹山村第一书记、扶贫队队长刘建军来到这里,才让这片“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2020-12-07

刘建军:贫困村变身旅游村 文旅扶贫真惊艳(中)

“夹岸高山,壁立拔峰,竹木青翠,岩石黛黑,水深而清,鱼大如人。”这是沈从文先生对湘西的印象。多少年来,无数人沉醉于先生笔下的湘西,心向往之,神往备至。竹山村就地处湘西腹地。然而,这里交通不便,基础设施滞后,环境差,几近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竹山村多少年无法摆脱的“标签”,直到两年前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驻竹山村第一书记、扶贫队队长刘建军来到这里,才让这片“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2020-12-07

刘建军:贫困村变身旅游村 文旅扶贫真惊艳(上)

“夹岸高山,壁立拔峰,竹木青翠,岩石黛黑,水深而清,鱼大如人。”这是沈从文先生对湘西的印象。多少年来,无数人沉醉于先生笔下的湘西,心向往之,神往备至。竹山村就地处湘西腹地。然而,这里交通不便,基础设施滞后,环境差,几近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竹山村多少年无法摆脱的“标签”,直到两年前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驻竹山村第一书记、扶贫队队长刘建军来到这里,才让这片“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2020-12-07

村落:我灵魂安放的地方——记胡彬彬教授与江永勾蓝瑶之缘(上)

2016年10月,在教授的呼吁下,水龙祠壁画第一次研讨会在江永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艺术研究院、四川大学、中央美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从各个角度对水龙祠壁画进行解读,一致认定:

2020-12-07

村落:我灵魂安放的地方——记胡彬彬教授与江永勾蓝瑶之缘(下)

2016年10月,在教授的呼吁下,水龙祠壁画第一次研讨会在江永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艺术研究院、四川大学、中央美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从各个角度对水龙祠壁画进行解读,一致认定:

2020-12-07

17国专家学者探访浙江古村落: 数年间焕发活力令人不可思议

浙江松阳是一个只有近20万常住人口的小县城,在中国地图上,难以见到踪影。但在其县域内,经常能看到外国人面孔。

2020-12-07

提供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中国方案

目前,我国拥有世界自然遗产13项、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4项,数量均居世界第一。长期以来,我国探索建立了自然遗产依托自然保护地管理的机制,利用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的法律法规,实现对世界自然遗产、自然文化双重遗产的科学保护和有效监管,不仅保护了总面积达6.8万平方公里的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遗迹,而且保存了200多个文物保护单位、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与传统村落,更为遗产地每年带来超过140亿元的旅游直接收入,创造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国在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过程中的积极探索,为全世界提供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

2020-12-07

刘魁立:行走田野 问俗追风

银发飘飘,满面慈祥,如风的身影,依然行走在田野。他以不老的童心,守护着民间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0-12-07

刘玉珠:让文物活起来大有可为(下)

对于一个国家来讲,让文物活起来可以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凝聚发展力量。

2020-12-07

刘玉珠:让文物活起来大有可为(上)

对于一个国家来讲,让文物活起来可以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凝聚发展力量。

2020-12-07

闵庆文: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 关乎国家文化自信

在巴林举行的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梵净山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增至53处,其中世界自然遗产增至13处,中国成为拥有世界自然遗产最多的国家。欣喜之余,我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人们对“世界遗产”认识的偏颇。

2020-12-02

品味纸上“中国村落”

为什么要保护传统村落?这不仅在于难以复制的古村落建筑,难以再生的自然资源,更是因为它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属性和价值。永嘉流韵与苍坡村的“文房四宝”布局,江西流坑村传续的耕读之风,山西裴柏村作为宰相摇篮等,都是这种历史和文化内蕴的体现,这种文化遗产需要后人传承、留存。

2020-12-01

“徽派风”“民国风”泛滥,传统村落:不管消失,乱管迷失

传统村落承载着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文化信息,被称为“文化的活化石”。当前我国现代化进程加速,大量人口涌入城市或就近城镇化,在“城进村退”的局面下,传统村落正加速消失,合理开发和科学保护迫在眉睫。

2020-12-01

全国政协委员杨晓阳:美丽乡村要倡导“一村一品”

作为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杨晓阳一直关心美丽乡村的建设。他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从大城市、中小城市到城乡结合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千城一面’的现象。好在中国的广大农村还保留着大量的传统建筑和古村落,这些都是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然而,中央部署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我们却发现乡村各地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刀切’的现象。如不重视保留传统村落的传统文化,必会令最后的这些中国建筑文化元素消失殆尽。”

2020-11-21

湖南郴州代头村:拥有千年智慧的古代“联排别墅”

如果不是去年10月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团队在湘南乡间开展田野考察的偶然发现,这座地处罗霄山脉腹地、拥有古代“联排别墅”的小山村——代头村,恐怕很难为世人所知。这个位于湖南郴州资兴市清江镇,坐落于山麓盆地田土中央的村子,黄家山立左,凉亭山居右。北面不远,还有东江湖静静环绕。一排一排式样独特的民居建筑就矗立其间。

2020-11-21

蔡奇:密云要建设践行“两山”理论的典范之区

北京市市委书记蔡奇用一整天时间到密云区调查研究。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守护好绿水青山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牢牢把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这条主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力争今年经济发展取得好成绩,建设践行“两山”理论的典范之区。

2020-11-14

“民间文化的拾荒者”:“捡拾”民艺,记住乡愁

“一段日子不去趟村子就觉得不行,只要去村里,总能有交流有收获。”潘鲁生靠坐在国家博物馆南1展厅外的长凳上,姿态随意。

2020-11-14

徐杰舜:传统村落文化保护要综合运用人类学研究方法 评《广西传统村落文化保护路径新探》

人类学所建立的一整套研究方法,诸如田野调查方法、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等,人类学著作通常都是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结果。这些方法直到今天都还被我们运用到各个领域之中。总的来说,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在内容和思想上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或传达出一些新的东西来,也要有足够的研究方法去支撑它。杨军发表在《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的《广西传统村落文化保护路径新探》就是这样一篇有着足够的理论方法支撑的文章。

2020-11-11

守护古村落之“魂”——记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朱雪梅

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朱雪梅是建筑学专业出身,曾在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从事建筑和规划设计工作。1994年,她调入广东工业大学之后,开始接触广州历史建筑、街区测绘和遗产保护研究工作。“之前一直做现代建筑设计,自己总感觉缺少一点什么。接触到古建筑,感觉里面好多值得学习研究的地方,也好像找到了创作的根。”朱雪梅说。

2020-09-09

古村落热需冷思考留“真”中“活”起来

​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的肇兴侗寨,是中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素有“侗乡第一寨”之称。2012年之前,肇兴侗寨还是一派优美的田园风光,村中街道两侧还以民居为主;2015年,肇兴村旅游开发,古朴的鼓楼披上了炫丽的霓虹灯,昔日热闹的街道已商铺林立。

2020-09-09

古村落保护需要历史遗存与当代生活共融

文化学者经常感叹,保护古村落甚至比保护故宫还难。不仅因为古村落的保护涉及建筑、文化、经济、社会、观念等方方面面,也不仅因为人力、智力、财力资源匮乏,更是因为在“过度商业化”和“文化空心化”的双重挤压下,古村落失去了“烟火气”的滋养,一些原有的特质文化已经在走向消亡。

2020-09-09

古村落保护:建筑是人的“家” 人才是建筑的“魂”

近两年,“民宿”成了热词,也成了古村落保护、当地旅游资源开发的一个新模式。和草根出身的农家院不同,民宿一出场就透着贵族范儿,由于资本的强势介入,民宿往往会选择较为偏僻、古建保存完整的村落,整村统一租赁回收,并聘请专业团队负责整体改造设计。民宿对古宅的改造也更注重文化性、乡土性与品质感,并开始有意识地进行品牌塑造。

2020-09-09

古村落保护,留住“形” 守住“魂”

2020年上半年,我们走访调研了安徽、江苏、江西等地的古村落。随着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推进,古村落保护利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保留不完整、保护不到位、同质化竞争、联动效应不明显等问题。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古村落保护如何避免“千村一面”,如何留住“形”、守住“魂”、吸引“人”?

2020-09-09

保护传统村落的“活态文化”

传统村落里的村民,既是村落的重要构成元素,更是一种文化共同体。传统村落保护,不仅要保护好村落实体,更要保护好其中蕴含的“活态文化”。

2020-09-09

赵瑞阳:保护传统村落勿陷入“封闭思维”

错高村三面环山,守望着温碧如玉的巴松措湖,是林芝市工布建筑艺术精华的重要载体,在雪山碧水间将工布藏族古老的历史娓娓道来。位于日喀则市吉隆县吉隆镇的帮兴村,是典型的藏式林区建筑风格,人们置身于厚重的人文历史和秀美的自然景观中,一栋栋藏式民居掩映在林海松涛间,恍如世外桃源……目前,全区包括错高村、帮兴村在内的19个村已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单。

2020-09-08

每个村落都是一座文化堡垒

​小时候,觉得世上最难逾越的是“说话”。语言的障碍比攀登还难。赶集,经常遇上对方操着一根生硬的舌头在比画着,别扭的同时,感觉对方很遥远。我听大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说曾有一个说客家话的人和一个说闽南话的人赶集半路相遇,一个想买对方的小猪,一个说五五二十五,另一个也说五五二十五,结果两人越说越激动,如同吵架,却根本不知对方说了什么,好像嗓门儿低就吃了亏似的,他们朝对方吼山似的脸红脖子互相粗嚷了半天,其实他俩说的是同一个价。

2020-09-08

既留住乡貌又“活化”遗存首批107个江苏省传统村落“出炉”

赵庆红表示,保护传统村落,不仅是为了保护好几处传统建筑、几口古井、几棵古树,而且是强调整体保护和延续村落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以及与村落相互依存的山、水、田、林、路等自然景观环境。要在研究当地地理环境、历史成因、文化脉络、空间布局和遗存特征的基础上,因村制宜地编制规划设计方案,确定保护范围和各类保护对象,一村一策。对传统建筑相对集中、形成建筑组群的区域作为整体予以保护,将具有鲜明地域乡土文化特征的民俗活动、传统技艺,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好。

2020-09-08

贵州代表委员议传统村落保护:“不变味、不丢魂”

​“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价值就像文物一样,如果重新复制就是一个伪艺术品,会变味也会丢了魂。”贵州省人大代表、六盘水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侯美传18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

2020-09-08

传统村落退出机制的五大利好

2016年11月3日,住建部等七部门发布了关于印发《中国传统村落警示和退出暂行规定(试行)》的通知,预示着被列入传统村落名录并不是永久性的,一旦保护不力,就将面临被摘牌的危险,这样的退出机制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长远来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0-09-08

传统村落旅游: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传统村落发展旅游,目前引起了一些争议。一些人认为旅游开发对本来就很珍稀的传统村落带来消极的影响,另一些人则认为不搞旅游,传统村落就没有发展的途径,到头来所谓的保护也难以为继。

2020-09-08

不要着急给传统村落“整容”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指出,深入阐发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是重点任务,而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则列为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

2020-09-08

巴蜀传统村落的当代保护

巴蜀传统村落,是指古代巴蜀地区保存下来,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至今为人们服务的村落。它承载着巴蜀文明的历史遗存,维系着巴蜀文化的根脉,是人、物、历史与传统文化的高度统一体。巴蜀传统村落的保护,对于推进巴蜀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增强巴蜀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促进巴蜀地区文化经济的繁荣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020-09-08

冯骥才:传统村落不是取款机

国务院参事、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著名作家冯骥才日前在贵州凯里召开的中国民族文化旅游暨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研讨会上提出,传统村落不是取款机,而是压在我们这一代人背上的大石头,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2020-09-08

针对问题改进传统村落保护

近年来,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传统村落承载着人们的乡愁记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保护传统村落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名录显示,我国传统村落已达4000余个。不久前,我们对200多个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从调研结果看,近年来我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取得很大成绩,各地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和保护细则以保护传统村落,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保护格局初步形成。但是,传统村落保护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不断加以改进。

2020-09-08

政协委员潘鲁生:传统村落保护亟需关注村民权益

传统村落保护已形成共识,但其间应如何保护村民权益、提升内生动力。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提出相关建议。

2020-09-07

刘昆:统筹资金 加大投入 切实加强传统村落保护

切实加强传统村落保护,有利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这项工作十分重要。

2020-09-07

陈敏尔:以高度的紧迫感使命感责任感 把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叫响抓实

近日,省长陈敏尔主持召开省政府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他强调,要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以高度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把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叫得更响、抓得更实,努力让传统村落美起来、强起来、富起来。

2020-09-07

留住传统村落,留住美好的田园生活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的力度。作为中华农耕文明留存下来的重要文化遗产,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连接着过去、现在与未来,承载着中国人的乡愁和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如何发掘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提高传统村落的民俗文化含量、保持地方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崭新却又艰巨的课题,也是诸多代表委员关心的话题。

2020-09-07

曹保明:以“尽是补天余”的情怀保护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本身是一个复杂体,它是一种浓缩了自然历史文化的重叠文化。我们要在活态保护中延续传统村落的具体记忆,让游客们走进这种具体记忆,这正是传统村落生生不息的原生态魅力。”5月3日至5日,《2018中国传统村落保护(海南)高峰论坛》在海南儋州举行。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省文联副主席、省民协主席、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组组长、著名文化学者曹保明主持论坛闭幕式并作总结发言。

2020-09-07

张馨月:促进西北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旅游产业供给侧改革

​传统村落承载着许多民族文化,是民族文化的聚集地。发展和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是传统村落发展的目标,而文化旅游是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对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旅游的适度开发,可以增加政府和居民的收入,可以使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与振兴,可以使民族地区居民生活得到改善。

2020-09-07

孙 冬:让旅游更好助力传统村落保护

传统村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传统村落正在大量消失。近年来,一些地方通过发展旅游来保护传统村落,取得较好效果,但实践中也存在传统村落“变味”的尴尬。比如,在搞旅游开发时出现了拆古建新、拆真建假以及过多外迁村民等错误做法。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过程中,既要积极发展旅游,又要防止过度商业开发,以科学有效地保护传统村落。

2020-09-07

守住乡愁,留住我们的根

关于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发展,宁波籍作家冯骥才有过这样一句话:“我们既不能失去一只只从历史飞来的美丽的大鸟,也不能丢掉从大鸟身上遗落的每一片珍贵的羽毛。”如今,这一片又一片珍贵的羽毛正在被重新捡拾。

2020-09-07

罗士泂 赵旭东 :保护传统村落 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传统村落保护已然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无论是在保护村落的文化遗产方面,还是在实现乡村社会的文化振兴这点上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全国开展的传统村落保护无疑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020-09-07

李志玲:完善传统村落保护性发展的机制

​中国传统村落存在的历史基础是传统社会伦理。在当下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过程中,现代社会理念的介入以及各种保护措施的实行,则会加剧传统伦理与现代理念两种生存样态的冲突。最好的选择是强调用适合乡村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机制来进行文化保护,这是人类学的保护立场之一。传统村落保护性发展,在具体运作过程中,必须注重传统村落物质空间格局,以及旅游开发利用对乡村生活场景的持续性影响,形成“传统”与“现代”融合的保护性发展路径与体制机制。

2020-09-07

赵建明:游在同里

说起同里,就会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起唐代诗人杜荀鹤那首《送人游吴》:“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描绘的吴地秀美风光。她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水乡小镇,位于苏州太湖之畔、古运河之东,与旅游热线古镇周庄相邻,因宣传片《千年艳遇,情归同里》而成为网红,被海内外人士热捧追寻,是江苏省最早,也是唯一将全镇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镇,以“醇正水乡,旧时江南”闻名于世。其中的著名景点“退思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具有“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柳桥通水市,河港入湖田”的独特景观,以“小桥流水人家”的格局赢得了“东方小威尼斯”的美誉。

2020-09-07

专家学者海南探讨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以"留住乡愁"

2018中国传统村落保护(海南)高峰论坛3日在海南儋州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15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及业界嘉宾在此共同探讨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现状、困境和出路,以求更好地促进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

2020-08-12

“乡村振兴”与传统村落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传统村落为典型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的DNA,是我们的根和魂。保护好宁夏的传统村落,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又是乡村振兴、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时代要求。同时,对于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经济发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建设和美丽乡村相协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2020-08-12

马扎·索南周扎:三江源地区民族传统村落保护的战略价值

传统村落是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是民族文化的活态呈现,具有非常珍贵的建筑遗产价值。民族传统村落是民族文化生发的土壤、文化创新的源泉。位于三江源国家公园内的民族传统村落,是三江源生态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独具特色的自然人文综合遗产。

2020-08-12

龙耀宏:民间传统技艺与传统村落的文脉传承

手工技艺是一个地方、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表现。手工艺是人类对美的生活追求的结果,是一种创意打扮人们生活的文化传统。虽然随着人类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曾经非常熟悉的手艺活会离我们远去,但是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然而,我们要认识到,手工技艺和手工艺品是蕴涵人类文明之始的工艺文化,是一种满足人的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需要的造物艺术。

2020-08-12

乡村是传统文化基因库 传统村落保护困局如何破

道路越来越难走,景色却越来越美。在城镇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很多传统村落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但它们却因为“养在深闺”得以保持原有的面貌。日前,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等7部门联合公布了第四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将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西胡林村、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六街村等1598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20-08-10

守护传统村落 传承文化根脉

“传统村落不是‘文物保护单位’,而是生产和生活的基地,是社会构成最基层的单位,是农村社区。它面临着改善与发展等问题,与村落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紧密联系,因此保护与发展必须相结合。”冯骥才认为,传统村落的精神遗产不仅包括各类“非遗”,还有大量独特的历史记忆、宗族传衍、俚语方言、乡约乡规、生产方式等,它们作为一种独自的精神文化内涵,因村落的存在而存在,并且使村落传统厚重鲜活,其是村落中各种非遗不能脱离的“生命土壤”。

2020-08-10

将古村落保护融入生活

近年来,保护古村落已逐渐成为社会共识,而对于如何保护古村落,大家却各抒己见、观点不一。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贵州歌舞剧院一级演员雷艳在提交的《古村落保护要让村民享受现代化发展成果建议》中指出,古村落保护并非只有封闭起来“绝对保护”这一单一方式,还可以用互联网思维与精准扶贫模式,让村民享受到发展成果。

2020-08-10

加强乡村文化建设 推动乡村振兴

​近年来,我国乡村公共文化发展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不同形式的文化资源日益涌现,村民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当前,应进一步加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

2020-08-10

消亡势头迅猛 传统村落应避免空心化与过度商业化

利用自然文化资源发展生态旅游或文化旅游,这是传统村落谋求发展的一种选择。“发展旅游无可非议,而且合理利用资源发展旅游,本身也是对资源的保护,但商业化不能超过合理的度。把资源当作摇钱树,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这就是一种破坏。”冯骥才的话更是一针见血:“可以利用,但不是开发。”传统村落发展旅游不能一味追求收益的最大化,更不能为招徕游人任意编造和添加与村落历史文化无关的“景点”。

2020-08-10

让村落走向现代、走向世界

从2012年至今,我国共公布了五批中国传统村落6819个,中国传统村落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持续鲜活的文化遗产。在我国,传统村落分布相对集中,形成了“一心、三片、多组团、多特色”的分布特点。这些种类繁多、生动多彩的传统村落,形成了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支撑,它们既是世界农耕文明的源头和我国农耕文明最集中的反映,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源泉所在。在城乡关系重构的今天,一个个传统村落已成为传统文化传承与重塑的重要载体,是一座座诗意栖居的家园。

2020-08-10

记住乡愁 传承文脉   ——专家聚焦广东祠堂文化保护和利用

“当物质世界的乡土变成文化意义上的乡愁,如何保有文化的记忆与认同,这是当下的时代之问。”广东省文艺研究所副所长、《粤海风》杂志社社长卢瑜认为,近年来祠堂文化研究的深化,呼应着当下美丽乡村建设的伟大实践。

2020-08-10

冯骥才谈知识分子应有“文化先觉”

最近数十年,冯骥才的文学作品少了,但多了一个媒体冠予的称号——“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第一人”。在此之前,他已为“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奔走近20年。持之以恒的初心何来?冯骥才说,作为知识分子应有文化责任和“文化先觉”。

2020-08-10

村落文化重建,乡贤不能缺席

逝者虽已矣,精神万年传。传统中国社会是一个以农村为主体的社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历史,都有生于斯长于斯的人物,都有自己的历史记忆,而这些历史记忆,恰恰最能够引起当地人们的认同感,增强地方社会的凝聚力。历史上的乡贤,或在本地,或在全国范围内在传统社会中有所作为。他们或以学问文章,或以吏治清明,或以道德品行而闻名。

2020-08-10

卞晋平:保护传统村落 留住历史记忆

卞晋平认为:近些年来,我国开发建设的规模和速度超过以往任何时期,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载体的古村落的保护也处于关键阶段。我们这个民族有保护传统文化的丰富经验,也有对文化遗存大规模破坏的沉痛教训。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当前在传统村落保护方面,依然存在诸多让人忧虑的情况。

2020-08-10

冯骥才:为传统村落保护鼓与呼

3月5日下午,北京会议中心,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文艺界别小组会,全国政协常委冯骥才发言。发言的着力点还是他一直重点关注的传统村落保护。

2020-08-09

关注文化遗产保护 呵护古村落文脉的完整与延续

第四届“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化”国际论坛日前在清华大学举行。本次论坛以“重现生机”为主题,为传统文保方式与高新技术提供了交流与展示平台。很多专家学者都谈到,我国平均每天消失80到100个村落,古村落保护迫在眉睫。而汇聚中外专家智慧给保护、利用古村落开一剂良方,正是本次论坛的目的。

2020-08-09

警惕传统村落遭遇的“建设性破坏”

据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2012年进行的中国传统村落调查结果显示,2000年到2010年,仅10年时间我国自然村总数就从363万个锐减为271万个,平均每天至少消失100个村落,而更为珍稀的传统村落从2005年的5000个,锐减到至今已不足3000个,且其中不乏一些尚未被人们认识的和没有被列入保护范围的文化遗产。传统村落不断遭到破坏的现状令“两会”代表委员忧心忡忡。

2020-08-09

中国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保护要见“物”更要见“人”

“当前,一些传统村落面临‘输血式’帮助的危机,正在按照城市生活的样态加以改造。这导致村子的名字虽然还在,但原有的历史环境以及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很可能在盲目开发中被置换掉了,村子在文化上可能正在发生着‘基因’突变。”4月初,在福建南平邵武举行的中国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高峰论坛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祁嘉华表达了自己的忧虑。

2020-08-09

谁掏空了古村落?

近年来,在深入各地古村落进行文化遗产的普查时,我们常常碰到一种令人忧虑的现象。就是它的历史形态虽然依然存在,那些古老的建筑一幢幢有模有样地立在那里,但建筑里边已经看不到任何历史文化的内涵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都支离破碎。那些唱傩戏的面具、印年画的画版、演影戏的皮影人儿,甚至连寺庙和戏台柱子下边雕花的石礅儿,全都是为了应付游人而找人新刻的。这些古村落除了建筑已经看不到任何历史的记忆与见证,它们都跑到哪里去了呢?

2020-08-06

潘鲁生:传统村落保护与文化生态修复

2015年3月3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标志着一年一度的两会正式启幕。会议持续进行,文化艺术界两会代表们们的提案与观点也陆续呈现,本届两会艺术界备受关注的声音又有哪些?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工艺美院院长潘鲁生根据自身多年工作经验,建言保护传统村落,修复文化生态。

2020-07-31

留住传统村落蕴含的乡愁

传统村落是中华文明的鲜活载体,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寄托着中华儿女的乡愁,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近年来,我国出台加强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相关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有些地方的传统村落出现了“贫穷落后留不住村民,商业开发容不下村民”的现象,甚至存在拆古建新、拆真建假以及过度商业开发、过多外迁村民等错误倾向。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中,应采取有效措施,更加科学地保护传统村落,留住这些村落中蕴含的乡愁。

2020-07-31

冯骥才委员传统村落保护二三谈

“不管是民间文化遗产抢救,还是传统村落保护,都处在一个动态的环境之中,它们随时都在变化,随时都可能失传或消亡。我们的工作是在‘与时间赛跑’,等不起也拖不起。”对全国政协委员冯骥才而言,今年是第35次参加全国“两会”,他将保护传统村落视为自己那一代文化人义不容辞、必须要干的事情,其1/3多的时间都在为此奔走呼号。

2020-07-31

传统村落遗产:“乡愁”如何寄放?

传统村落保护对于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都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重要论述。在此背景下,传统村落遗产的保护和活化利用再次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2020-07-31

传统村落两天消失一个 委员胡彬彬:文化遗产别成文化遗憾

传统村落文化与民族历史文化唇齿相依,它们承载着有关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信息,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的“实证”,更是中华文明渊源的“活证”。而大量传统村落正面临消亡的危险,传统村落及其文化的消失,将导致民族历史文化的消失。

2020-07-31

柴泽俊谈古代建筑保护修缮问题

2008年12月下旬,因出差山西的机缘,再度拜访柴泽俊先生。柴泽俊先生从1954年始从事古代建筑的修缮、勘查、研究,至今已54年。虽已退休多年,柴先生却从没有停止过对古建筑修缮保护事业的关注和思考。下面的谈话,就是柴先生关于当前古建筑修缮保护现状的最新意见。

2020-07-30

乡村全面振兴,必须守住农耕文明之魂

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乡村要实现全面振兴,必须要守住农耕文明之魂。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农耕文明承载着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革命文化的根脉,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托。我们要切实增强对农耕文明的理性认知和情感认同,更加全面和深刻地认识到农耕文明所具有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2020-07-30

周其厚:对古村落家风当代价值转化的思考

广西拥有众多的古村落,遍布于八桂大地,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堪称一座文化宝库。其中,古村落家风——崇德向善、倡导耕读、做人高洁的家庭和家族风尚,应当进一步深入挖掘,让其焕发出当代价值的光辉,以推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2020-07-08

朱启臻丨一个传统村落振兴的案例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如何振兴传统村落对全国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020-07-08

王胜熙谈屏南文创|活化古村保护 助推乡村振兴

一个传统的村落如果将它原有的建筑,特别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建筑,在原貌上、在制式上不给予破坏的话,我们将村落里面的肌理显现出来,像村道就是肌理的构成,像村里面的小水系、古桥、古树、名木,这些哪怕是残墙断壁,这都是村落里面祖先留给我们的肌理。屏南,我以上说的这几个村庄,在这肌理的修护上、还原上做到了。在美丽乡村的实施过程中,它就是一个美丽的再现,把我们古人的智慧、古人的杰作重新再美丽出来。

2020-07-05

【名师讲座】 口述史的制作与村落文化的发展

2017年12月6日,中国农业大学社会与发展学院的孙庆忠教授在北京史家胡同做了一场关于中国乡村口述史记忆的讲座。孙教授在长期的乡村田野调研中积累的丰富的田野调研经验和对于乡村文化深厚的感情积淀。这样的方法论的探讨对于我们民族学、社会学、人类学平时在田野调研中是非常重要的一课,也是非常值得学习和注意的。

2020-07-05

传统村落文化--端午节

时光飞逝,转眼又至端午节。江苏泰州溱潼镇西陈庄村端午节的民俗跟全国各地一样是吃棕子,但西陈庄村还有许多与各地不一样的乡情民俗。

2020-07-05

刘奇:守住传统农耕文化的精魂

传统农耕文化,浩如烟海,博大精深。近年来,各地在继承和弘扬传统农耕文化方面重视空前,舞龙灯、耍狮子、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技艺、民谚歌舞,以及农耕技术、种养模式、生产工艺、地域风俗、美食名吃等等,大量文化遗产不断被发掘、整理和传承。但这些都只是传统农耕文化的表象,我们需要更全面地理解传统农耕文化,更深入地挖掘表象背后蕴藏的思想理念、思维方式、经验智慧、制度设计等,从文化的本质上予以继承和弘扬。

2020-07-04

许永杰:考古学研究古村落的成功尝试

考古学研究古村落的成功尝试岭南是我国古村落保存最多最好的地区之一,从我来到中山大学时起,就对这里的古村落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在黑龙江省考古研究所服务期间领衔“七星河流域汉魏遗址群聚落考古计划”项目,一个是新的工作单位中山大学考古专业是以民族考古学为特色的。做“七星河计划”时,严文明先生曾对我说,七星河流域历史时期的聚落形态可以为认识中国史前时期的聚落形态提供借鉴;到中山大学后,张忠培先生曾对我说,做岭南的古村落调查可以为中国的聚落考古学研究提供民族考古学的参考个案。

2020-07-02

学术 | 楼庆西 贾珺:古建筑价值与保护

中国古建筑的辉煌不仅仅存活在历史记忆中,更应该在当代的语境下发挥自己独特的实用、艺术、历史文化价值。2014年10月10日下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楼庆西教授、贾珺教授做客腾讯书院,就“古建筑的价值与保护”进行对话。两位教授从中国古建筑的历史、实用、艺术、文化价值进行分析,经过中外文物的保护情况对比,提出了当今社会的不同主体应该如何重审、保护中国古建筑的意见和看法。

2020-07-02

专栏|李庆祥:传统村落文化

西陈凤地,人杰地灵,人文荟萃,乡村号子蕴藏丰富多彩,凝聚着西陈庄村民的聪明才智。如:打夯号子、耕田号子、栽秧号子、挑把号子、水车踏水号子等,体现了西陈庄劳动人民乐观、奋斗和对美好生活憧景的愿望。村民李玉琪、刘永旺等多人有时独唱,有时领唱号子,众村民和唱,号子声雄浑、高亢,内容丰富,号子词语有唱古文的、有即兴发挥自编的,也有粗俗调侃的。表现出村民给劳动鼓劲和审美情趣的情感抒发。

2020-07-02

冯骥才:传统村落保护的两种新方式

目前,我国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是采用名录制,即“名录保护”,就是将传统形态完整、遗存丰富、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村落,一个个甄选和认定下来,列入名录,加以保护。这种方式对传统村落保护来说,无疑是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然而,这种方式是否可以“包打天下”?还有没有“名录保护”涉及不到的领域,需要其他方式来辅助?

2020-06-26

朱良文教授精彩讲座——“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再思考”

1月3号下午4点整,中国民居建筑大师、云南建筑教育的先驱和开拓者之一。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昆明本土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专家;住房城乡建设部传统民居保护专家委员会顾问。“民族建筑事业终身成就奖”与“住建部第二批田园建筑优秀实例一等奖”获得者——朱良文教授受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的邀请,在建筑学院东楼四楼报告厅为学生们带来“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再思考”的精彩讲座,三位教授为我们讲述了他们与传统村落的深厚感情,带领我们穿行在传统村落的空间之中,领略先生们一生为传统村落保护所做出的努力与思考。

2020-06-26

孙华 |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我觉得有一个很好的杂志是《乡村研究》,它发刊词里面就说,在西方的学术界,乡村研究已经不是一个热点问题,但是乡村对于中国、对于亚洲、对于欠发达国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2020-06-26

张士闪:当代村落民俗志书写中学者与民众的视域融合

2018年12月14日,受天津大学马知遥教授邀请,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张士闪教授举办学术讲座“当代村落民俗志书写中学者与民众的视域融合”,并与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师生进行现场交流,气氛热烈。

2020-06-23

【名家】冯骥才谈古村落保护:为了保护人的精神

位于天津大学青年湖畔的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简洁的几何体形态建筑外,布满了碧绿的爬山虎,宛如一座宁静悠远的书院。就在这里,著名作家、民间文艺家冯骥才向中国乡村之声记者聊起了乡愁。

2020-06-23

阳润泽被——阳泽,一座古村落的漫行

离家经年,每每想到故乡二字,都心怀愧疚。多年来,始终与它有点隔阂。我从未为那个生我养我的村庄——阳泽写过只言片语,我甚至怀疑,这是我的故乡吗?我是从这个别名“黄宅”的村子走出去的吗?每次回家,我都有恍惚感。这个有着辉煌过往的村子,对后人而言,是鞭策,也是压力。然而,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我生于斯,长于斯。

2020-06-21

名家讲堂 | 古村落保护与开发中应避免的几个误区

有这样一个地方,它虽然面积不大,却是春秋战国、楚汉相争、中原战乱时期,大批北方世家大族南迁的避难地;它虽然人口不多,却以优美的生态环境继承徽州文化、接收山越文化、吸纳赣鄱文化;它从生产、生活、信仰到人生礼仪、历史传说、民间歌谣等,均深受朱子文化的影响,有着浓郁的地方乡俗遗风……没错,拥有这些鲜明特征的,正是“梦里老家、最美乡村”婺源。

2020-06-21

名家专栏|姚骏骊——丝路古驿十里铺

在古丝绸之路出陕入甘口,有一个重要驿站,这就是陕西省长武县的,以十里古驿、窑洞村落著称的十里铺古驿站。

2020-06-17

以大梁江为例:探讨井陉古村落旅游规划设计

古村落文化是中国乡土文化活的载体,古村落的乡村旅游规划是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利用文化遗产,建设美丽乡村,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条件之一。要深入调研,分析古村落发展旅游的优势和劣势,遵循古村落旅游规划的基本原则,确定古村落旅游的战略定位和主题形象,科学划分功能区,慎重确定核心旅游项目,明确古村落乡村旅游发展目标。

2020-06-15

温铁军:“乡村振兴,”“魂”在何处?

我们先看下我们开会的地点——黄山市,它所体现的就是绿水青山、金山银山。昨天晚上开了个小会,请咱们黄山本地的一些村干部,来跟大家座谈。几乎每一个人反映我们近期增收经验的,都谈到了如何农旅结合,吃的就是绿水青山这碗饭。那我们客观上看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刚才宣布的黄山纳入了杭州经济圈也有一定的相关性,因为从杭州周边向西这一带几乎都属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命题所涵盖的地区。一个区域的整合,很大程度上都是要素实现价格均衡的过程。

2020-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