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文化重建,乡贤不能缺席

2020-08-10
来源:光明日报 0   |   1

记者:传统中国乡村社会精英士绅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历史上的乡贤也只是散落在地方志、族谱、诗文、地方碑刻等历史文献中。他们对当今社会村落文化重建还有意义吗?

  胡彬彬:逝者虽已矣,精神万年传。传统中国社会是一个以农村为主体的社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历史,都有生于斯长于斯的人物,都有自己的历史记忆,而这些历史记忆,恰恰最能够引起当地人们的认同感,增强地方社会的凝聚力。历史上的乡贤,或在本地,或在全国范围内在传统社会中有所作为。他们或以学问文章,或以吏治清明,或以道德品行而闻名。

  以湖南为例,在湖湘传统村落和村落文化的氛围中,走出的不仅仅是一代代学子,一个个举人、秀才,更有王夫之、曾国藩、左宗棠、刘坤一、魏源等将相栋梁,他们无一不是经由湖湘传统村落文化的熏陶、滋养而成长起来,最终由村落之所走向国家之殿的。今天的湖南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自己的家乡曾经出现过这么一批影响中国历史的人物,而一提到他们,湖南人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就油然而生,都会为自己的家乡贡献一份心力。

  所以,我们一定要把他们“请回来”,不仅能增强认同感,而且,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了中国社会传统的文化理念。当大家了解这些人的时候,无形之中,传统文化理念也在“润物细无声”中浸润陶冶了一大批人。对于家乡的记忆,对于乡愁,对于落叶归根等传统村落文化,就是从对这些乡贤的向往开始的。

  记者:当代乡贤在保护、传承传统村落文化方面有哪些作用?

  胡彬彬: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衣食住行等物质条件的悬殊对比,越来越多的城镇居民渐渐地对自己的乡村老家趋于淡忘,甚至毫无感情。但是,正如费孝通先生主编的“乡土重建”一样,乡贤也可重建。传统中国士绅,在“国权不下县”的国家体制下,发挥了沟通国家与社会的重要作用,为社会与国家的正常运转作出了贡献。

  村落文化重建,乡贤不能缺席。如今,乡贤的主体范围更加宽泛了,有文人学者,有政府退休官员,有企业家,有科技工作者,有海外华人华侨等等。他们视野开阔,交游广泛,虽然身在异国他乡,但是对于哺育自己的家乡念念不忘。乡贤是从乡村走出去的,他们经过了社会的锤炼与磨砺,成为社会上的精英分子。当今社会要广泛宣扬乡贤文化,呼唤乡贤回乡,将自己毕生所学及所有奉献家乡建设,反哺故园,造福一方,更以自己高尚的品德教化乡里,感召乡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