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山古民居:书写岭南书画世家的传奇历史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永福县罗锦镇崇山村

2020-07-05
当代广西网 0   |   1

image.png

崇山古民居

梅、松、竹并称“岁寒三友”,因其神清骨秀,幽独超逸的品格受到人们的喜爱,自古便是文人墨客的吟咏之物,也是工于水墨丹青的画家们笔下的常客。

清代岭南著名画家李吉寿亦崇尚梅花,他以梅自勉,称“梅花馆主”,所作诗画多为梅花题材,或风摇枝影,或傲立雪中,自成一家。据说,他曾在住所手栽梅树百株,以便更好地观察梅花的神韵气度。位于广西桂林市永福县罗锦镇崇山村的李氏古民居,为后人记录下了这位画家和他家族的传奇历史。

崇山村位于永福县东北部,距县城约20公里。清初,李氏一族由湖北迁入,在此安居立业,后世人才辈出,有“一门三进士,父子五登科”之说,门第显赫,世代官宦。自李吉寿之父——清代著名画家李熙垣始,李家世代书画相传,兼并诗词、金石等多个领域,在清代画坛占有重要地位,世称“画笔如林”。

尽管声名显赫,李熙垣却在晚年时归返崇山村,寄情乡野。在他晚年的山水画中,有标识“写于半亩梅花之馆”,梅花之馆指的便是崇山旧居。时过百年,李氏旧居依然保存完好,一砖一瓦,一草一石间还能让人感受到它曾经翰墨书香的模样。

image.png

李氏旧居由六座大院并排组成,规模宏大

image.png

大院之间的巷道

image.png

李氏古民居的“和气门”

李氏旧居由六座大院并排组成,面朝东方,东西深约750米,南北宽600米,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足以见其规模之宏大。六座大院间以青石巷道隔开,院墙分列巷道两侧,墙上开有圆拱状的月门,当地人称为“和气门”。借由月门,人们可以从第一家一直走到最后一家,畅通无阻。如此修筑,既保留了每个家庭的独立性,又能让兄弟子侄勤加走动,增强家族的凝聚力。

六座大院规模相当,高度一致,皆为硬山式砖木结构,五进四开间。第一进为高头门楼,在旧居大门楼和正堂之间,有一条青石板甬道,甬道左右两侧分别刻有两组石雕,左为山海红日,右为月映桑田。门楼两边各筑一个鹅卵石铺底的排水池,也叫“鸳鸯池”。鸳鸯池旁是花廊,一边为松山梅岭盆景,一边为寒兰水仙佳卉,刚柔相济,给青砖灰瓦的古屋增添了不少色彩和雅致。

堂屋古朴宽敞,飞檐斗角,精雕细刻的柱础、窗棂等彰显大户人家的气派。穿行于在廊檐下,一副副鲜红喜庆的对联映入眼帘,不时还见到几只悠闲漫步的母鸡,似乎与寻常人家无异,但屋内摆放的瓷瓶、墙上悬挂的书画又提醒着来客这座古屋曾经的辉煌和荣耀。

崇山古民居:书写岭南书画世家的传奇历史

image.png

李氏古民居一角

image.png

原先的李氏宗祠现在大部分已改为崇山小学

image.png

李氏宗祠外景

image.png

2014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展出的李氏书画展

据记载,李氏先人原先迁来崇山村时,以长工为生计。后世子孙发愤图强,自从清代乾隆年间李树桥中举后,至1902年李增华止,科举不断,共有14人中举,贡生5名。清朝嘉道年间,著名画师李熙垣师从岳父周位庚,以布局清新、意境高旷的水墨山水画闻名于世,并开创李氏书画世家一派。

李熙垣晚年隐于崇山村,以诗、画自娱,并教其子嗣。李吉寿是李熙垣的第六个儿子,出生在这样的书香家庭,每日耳濡目染,在父亲的熏陶和指点下,逐渐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加上自身的勤奋和聪颖善悟的天资,在绘画上最得父亲真传,尤善画梅,世称“梅花圣手”。

28岁时,李吉寿中举,他写下“翘首高梅第一枝,占魁正及壮年时。明年春早花尤早,趁早吟成调鼎诗。”一展胸中报负。《永福县志》记载,他曾“历署龙昌、彭山、金塘、广元、东乡、新津、彭县,多有惠政,以廉明称于当地,后以功保升知府。” 数十载的为官生涯中,他始终带着梅花般崇高凛然的气质,清廉做官,克己爱民,深得地方百姓赞誉。

老年辞官后,李吉寿将毕生的绘画经验尽传于族中子孙,李氏一门也在“勤于读书、清廉为官、精专书画”的家风熏陶之中走向鼎盛,其后人李纪瑞、李翰华、李琪华、李允元、李炳等均能书善画,家传师承,代不乏人。

在村子的南边,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李氏宗祠”依然矗立在青青稻田边,这座建筑大部分已改作崇山小学,尽管昔日的辉煌已成过往,但校园里传来的朗朗读书声,就如同新长出的青禾,充满了生机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