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地方志办开展调研活动,探讨古村落文化活化之路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光华村

2020-07-05
方志办 麦凤庄 0   |   1

       7月17-18日,市地方志办组织相关工作人员,由佛山市地方志办副主任、调研组组长黄国扬带队,分别到顺德杏坛甘竹右滩村、杏坛光华村,南海区里水和顺大文教村和西樵简村开展《佛山史志-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专刊》组稿调研活动。

 

       17日,在顺德区档案局高建雄副局长及杏坛镇街领导陪同下,市地方志办调研人员一行人参观了顺德杏坛甘竹右滩村、杏坛光华村的状元祖祠等古建筑及相关复原项目,同时还了解了杏坛状元文化建设项目的整体规划。

image002.jpg


顺德杏坛光华村梁氏大宗祠

 

       光华村梁氏宗祠保存完好,原本位于宗祠旁的梁氏书院已毁,而建于清朝中叶的梁耀枢府邸也因建国前连遭战事,仅存门前的两个石柱和门头梁。调研组现场考察发现,“状元府”有重修的痕迹,但目前已停工。村民对复兴状元文化有着迫切的诉求,但梁耀枢相关的文物资料佚失严重,族谱已散失多年,这让状元文化陷入考究难题。

image004.jpg


梁耀枢故居原址

 

       状元文化博物馆内详尽地介绍了科举制度,以及由此延伸而来的状元文化。调研组组长黄国扬建议发动青年力量,到省、市图书馆、博物馆以及各高等院校图书馆藏中发掘与两位状元相关的文物史料,让状元文化“内外兼修”、“形神兼备”。

image006.jpg


顺德状元文化博物馆

 

       18日,市地方志办考察了南海里水大文教村的姚大宁状元祠堂及后人所建的其他修复工程。姚大宁故居由于年久失修,缺损较为明显,亟待修复维护。难能可贵的是,村中的姚氏后人保管有姚大宁官袍6件、铁杆大刀、状元及第牌匾,旗杆夹石、状元坊石匾,此外金榜、姚大宁殿试卷等文物。

       因姚氏后人对文物的竭力保护,让镇、村两级把武状元文化打造成为该村特色文创产业的计划“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image008.jpg

武状元姚大宁故居

 

       同样难能可贵的是,位于南海西樵简村的北帝古庙内,尚存清康熙年间流传至今的“佛山铸造”铁钟(康熙四十六年)、北帝前案(康熙四十六年)以及道光年间建成的回门石等。

image010.jpg


清康熙四十六年“佛山铸造”铁钟


image012.jpg 

清道光年间流传至今的回门石

 

       纵然文物存世珍贵,但如何有效维护,成了一大难题。一方面,由于气候水土的变迁、湿度温度的改变、不可避免的氧化作用以及人为损坏等因素,都会对村民家中、祠堂中文物的保存形成挑战。

 

       另一方面,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活化古村落文化,为有效激活古村民俗民风提供路径。《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及佛山市乡村振兴工作会议出台的“1+7+X”实施七大工程当中,“乡风文明建设工程”是其中之一。

 

       如何籍着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的契机,让“死物”成为“活物”?调研组建议,这需要根据历史与现代结合的便捷性与参与度,作进一步思考。

 

激活致用于今

 

       文创产业的核心理念在于“激活致用于今”,整理姚大宁武术门派,并开展系列武艺传承以展示项目的策划,才能使姚大宁背后潜存的地方文化软实力较为全面地激活。

image014.jpg


族谱记载着姚大宁金榜题名

 

活化历史资源

 

       作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简村的人文历史资源相当丰富,有陈启沅、冼玉清等名人,两者是传统的蚕桑商品经济衍生而来的产业革新以及教育文化革新,领略它的魅力,不能仅仅静态去理解。

image016.jpg


陈启沅亲自研发的缫丝机

 

       虽然村中建立了“乡村生活体验馆”,摆设有醒狮、龙舟、渔桑文化用品以及纺织等生产用具。但调研组观察发现,简村整体旅游项目偏“静态”, 更应建立起可供游客参与,如划船、种蚕、缫丝等的“动态”项目,让游客真正体验渔桑文化的互动环节,重新活化历史资源。

image018.jpg


蚕茧放置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