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好村庄】樟树下盛开致富花

浙江省台州黄岩区沙埠镇樟树下村

2020-07-05
掌上黄岩 0   |   1

image001.jpg

image003.png

空气清新的早晨,奔驰在十岙线樟树下村公路段,光洁的水泥路与道路两旁耸立的绿树、溪水边急湍的溪流、田野里苍翠欲滴的禾苗组成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让人心旷神怡。沿着平坦的水泥路开进樟树下村,村口,数米宽的大桥是通往外界的窗口,两株笔直的樟树遥遥相望,似在诉说村庄悠久的历史。放眼望去,满是青山绿水和白墙黛瓦的农家庭院,煞是清爽。

村庄名片

  樟树下村位于沙埠镇西南面,距集镇3公里处,是“远近闻名”的手工艺品加工村。全村800多人,近30余家工艺品加工厂,不费吹灰之力解决村民经济收入问题。此外,313亩耕地面积、1098亩山林面积,基本满足村民生活需要,水果蔬菜种植样样不落后于其他精品村,2012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123元。新农村的建设促进了该村的整体发展,近年来,樟树下村先后被评为“村庄整治合格村”、“市级生态村”、“十佳”清洁家园示范村。

清洁乡村美丽的嬗变

  “卫生是死穴,一个村庄美不美很大程度取决于卫生是否整洁。”见到樟树下村村党支部书记王公米是在村部大楼,他正忙着打扫老年活动中心。看到王公米正忙,我们不忍心唐突打扰,只得退居一边,仔细打量村部的环境、器械设备等。

  “来得不巧,正忙着呢!咱们先在村部转悠一圈。”十来分钟后,王公米放下手上的工作暂时充当导游,带我们参观起村部的格局。“这儿原先是五间木制矮屋,年久失修,岌岌可危,住不了人。”顺着王公米的目光,脑海徒然闪现出,五六年前一排破旧的老房子在风雨中摇晃的身姿,心头瞬间涌上一丝心酸,泪眼婆娑。如今,取而代之的是身后整洁干净、占地100多亩现代二层楼房,心中不免重新打量起樟树下村的美丽嬗变。

  出了村部,沿着宽阔平坦的水泥路蜿蜒伸展,房前屋后柴草堆放整齐,村舍的干净让人费解,既没有垃圾箱的辅助,也没有清洁人员的清扫,这是怎么保持的?看着我们一脸的疑惑,王公米卖起了关子:“我们沿着村路走一圈,你们就会有所发现。”

  弯弯曲曲的小道并不见宽阔,却能容纳一辆小轿车。一幢楼房的屋后,王大爷正剥着枇杷,握着梗,一瓣瓣往下剥,去核,放进盛水的桶里,行事干净利索,一点也不含糊。看着王大爷娴熟的手法,我们的心思此刻全集中在了王大爷的最后一步操作,却见王老大爷拿出一只装垃圾的塑料袋,将果皮“收纳”了进去。当我们询问他,为什么弄得这么繁琐,不直接丢在垃圾箱里。他反而宽慰我们:“丢垃圾箱,大热天会发臭,放袋子里干净,庄稼人也不差那么点时间。”

  “村子卫生搞得好,多亏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王公米边走边回忆这些年樟树下村的变化,“我还记得当时村民受不了生活垃圾散发的臭味,敲碎土筑垃圾堆的情形。”从土筑的垃圾堆到用垃圾桶装收,再到现在的垃圾流动收集车,樟树下村“两委”班子可谓是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村干部更是每家每户做思想工作,请他们将每天遗留的垃圾在规定的时间送到门口,由清洁人员统一收走。

家门口就业工艺品推动致富

  顾大姐是三十年前嫁到樟树下村的媳妇,在她家三层楼房的门口,说起村里这些年来的变化,她的话匣子打开就刹不住:“我刚嫁过来的时候,村里面哪里是现在这个样子哦。路不像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那个时候,进村的小桥哪能算桥,一下雨,根本不能行走,家家户户用剩的脏水臭水,都往路边、河里排,苍蝇到处乱飞,年轻小伙全都跑外面打工去了。”她指着路边分布的工艺品厂说:“现在大家伙都回家来创业了,手上有点资金的就向大工厂承包工艺品配件来做,一个月下来也能挣上不少钱。”

  望着顾大姐家“堆积如山”的木制工艺品,大姐热心地向我们一一展示。“这个两毛八一串,一天下来能串五六十元。”看着大姐熟能生巧的动作,我们明白这并不是一夕间练成的。小坐片刻,我们离开了顾大姐家的门,身后,两口子才起身去做午饭。

  顺着村部前面的小道,我们拐进一家制作玻璃的工艺品厂。时值中午,大部分村民已经回家准备午餐,偌大的空间,只有少数村妇还在工作。“家里孩子也大了,无需我们操心,能多做点就多做吧,一个月下来也有三千的收入,很可观。”一位正在粘玻璃的大姐淡然地告诉我们,村里上至八十岁的老太太,下至年轻妇女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些要管家的就从厂里拿点工艺品配件到家里做,有的闲在家里做麻烦的就来厂里做,跟上班一样,一天下来,动作快的人不在少数。大姐一边不停地忙活,一边有条有理地向我们介绍,脸上尽是满足的笑容。

  800余人,近30多家工艺品加工厂,樟树下村的村民实现了在家创业,在家致富的愿景。跟随王公米的步伐,我们一连走了数家企业,总是能看见不少依旧在忙碌工作的人。“产业做得好的人家一年下来,纯收入不比生活在大城市的白领差。”王公米笑着说,你别看樟树下村人丁薄弱,但村里没有一户是十分贫瘠的,家庭经济收入保持在中等水平是毫无压力的。

班子齐心其利自然断金

  “顾全大局服务发展”这是王公米时常挂在嘴边的话,“我这人有时候比较果断,做事实打实,想到了就去做。”说起樟树下村下阶段的发展,王公米心里已经有一个美好的轮廓,在村门口立一个大台门,将其打造成樟树下村的标本建筑,给每一个进村子参观的人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再修一条6米宽的环村公路,种上绿化,打造一个临溪夜景休闲中心……

  “别人都说要致富得先修路,这是至理的名言,一个村庄的经济发展,离不开道路的扩建。”望着阳光下,王公米纤长的背影,我们知道王公米肩上的“重担”异常得重。

  村民的收入渐渐增加,村集体经济也要稳步跟上,村“两委”班子出谋划策,征求村民意见,征集环村公路修建土地,在临溪6米的地方空出土地,修建一条1420余米长的水泥路。站在村口的樟树下,王公米告诉我们当前修路的投标书已经完成投标,只欠东风,就可以施工了。

  “我们村的几个村干部都很团结,一有设想就开会商量,再就开村民代表大会,任何事情都能得到友好解决。”村里想要发展,村“两委”可以说是功不可没,挨家挨户上门做思想工作是家常便饭。“村子前些年规划的公墓已经无法满足村里发展的需求,要扩建,村干部可没少跑,今天东家,明天西家,全是他们跑出来的。”说起村“两委”的团结,王公米满是欣慰。

  村子发展是村“两委”心头肉,怎么做到可持续发展,是村“两委”为之奋斗的事业。“只要打通了环村公路,美化村庄环境,结合当前村的工艺品发展趋势,樟树下村必将创造一个‘商业’中心。”听着王公米的描述,我的脑海中不禁浮现一幅水清草绿、商贸繁荣的樟树下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