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走进浦北传统村落--小江最大村庄平马村

广西省浦北县小江镇平马村

2020-07-05
班长在浦北 0   |   1

image.png

浦北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据专家考证和县志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期,我县境内已有先祖繁衍生息。随着越州政权在此建立,浦北的传统村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千百年来,传统村落的演变孕育了源远流长的越州文化、底蕴深厚的陶瓷文化、根深蒂固的书院文化、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特色鲜明的生态文化,也给浦北传统农耕文化留下了宝贵的证据和财富。2013年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目录(第二批)的小江镇平马村,是国家3A级景区大朗书院文化园的所在地。

 

浦北县小江镇平马村(行政村)下辖25个自然村,面积0.8平方公里,人口6380人,姓氏有李、吴、黄、张四大姓,系小江镇人口最多的大村庄。从地质上看,位于华南板块南华活动带钦州残余地槽六万山余脉东南缘;从地理上看,位于广西浦北县小江镇(县城所在地)北向。地貌以丘陵为主,其次有台地、山地。平马村西南面有南流江支流——马江河流过,常年自然风景优美。距小江镇3公里,距离县城中心4公里,距钦州市区136公里,距离南宁市区185公里 ,东临玉林市博白县那林镇,南连县城,西和北则分别与另两个村相邻。据村中八旬老者说,大概形成于1780年,距今约230多年,在明清时期从闽粤赣迁徙而来。从古建筑看,开始是长方形条状,后逐步发展成方形与条状兼而有之,并且紧紧相连在一起。

 

 

image.png

平马村作为古越州客家先民的聚居区,保存了完好的古建筑和翔实的实物。平马村以大朗书院和伯玉公祠为中心,由客家居民居建筑群组成。大朗书院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由当地开明乡绅宋安甲先生创建。大朗书院占地面积约516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座北向南,三进两厢,砖、瓦、石、木结构,头中座之间有小花园,中、后座之间为庭院,拥有大小教室和教师住房等16间,教室、住房之间有走廊相连,4个天井把三进两厢的建筑分隔开来。大门上方有长2.5米、宽0.9米的长方形花岗岩石板牌匾,上刻“大朗书院”四个大字。大朗书院的石刻、木雕楹联构成了书院的一绝。这些对联内涵丰富、含义深刻、意境开阔,平仄对仗工稳、词性搭配严谨、韵律协调流畅,富有启发性、哲理性、文学性、艺术性。

伯玉公祠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由清代进城乡六新上坪村人宋氏兄弟宋安甲、宋安柄筹建,属供奉宋氏祖先之场所兼民居。1923年遭当地土匪抢劫,长安村被枪杀十多人,典型建筑伯玉公祠也不能幸免于难,被土匪烧毁,4年后即1927年重修。土改前由宋安甲后裔分5户居住,分别为宋德孟、宋德仲、宋庭开、宋集群、宋佰权。土改后房屋收归国有,经合浦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合浦县第5小学(当时浦北县为合浦县一部分),1958年—1959年,由平马小学在此成立幼儿班,1960年—1962成立县委党校,党校搬出后,1963年—1965年为小江公社农场场部,1966年县委党校再次搬入,直到1983年迁往鲤鱼岭,1984年成立平马中学至1997年与小江中学合并,均为中学办学场所,2008年公布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4月,浦北县委、县政府为进一步弘扬客家文化,传承客家精神,开发文化旅游资源,筹措资金对伯玉公祠进行修复,建立了“浦北客家文化村”。2012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又陆续投入800多万元,将大朗书院和伯玉公祠整合建起了大朗书院文化园,2014年被确定为国家AAA级文化旅游景区。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