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计划 访传统村落,寻历史文化

2020-07-07
五彩石 0   |   1

听一首首苍老的土家民歌,仿佛听到了时光深处传来的回响,在这个炎热的夏季,我们走访了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悦崃镇新城村,寻找历史文化。

 

土家吊脚楼——重庆市非遗保护项目

志愿者们来到了新城老街,顺坡的云梯式街道全用石板铺成,随山势蜿蜒曲折,层层递升,一直到山巅,老街两旁则是层层叠叠、高低错落的吊脚楼。

 

山高坡陡,乡居民房少有平地,便依山建房,多采用前正后扁架式。前堂正房,后面建偏厦,柱子直立楼下,楼上与正堂平行。偏厦就是土家人的吊脚楼,吊脚楼下多为牲畜圈舍、厕所,楼上为土家妹子的绣花楼、闺房居室。富裕家人的吊脚楼上修有巴壁亭子、雕窗画壁、精美装祯,凭窗远眺,十分惬意。

image002.jpg


据了解,吊脚楼源于古代的干栏式建筑,是鄂、湘、渝、黔土家族地区普遍使用的一种民居建筑形式,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它作为一种特殊的物质文化现象,犹如一部凝固的古歌,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出土家族的历史发展、文化心态和创造才能。

 

精美的雕花木格门窗、悬空飞翘的吊脚楼,透出浓郁的土家民族风格,给人独特的美感。当地吊脚楼建筑艺术已被列为重庆市非遗保护项目。

 

长岭碉楼——近代重要军事设施

在石柱县悦崃镇新城村星光组新场街上,有一座历经九十一年风雨的碉楼。尽管如今已不胜当年辉煌,但是在解放前的动乱时期,它却守护着当地居民,抵御着石柱土匪强盗抢掠。

image004.jpg


作为集防御、居住、储藏等功能的土家民间军事建筑群,长岭碉楼位于长岭山坡上,三面低缓,地势较高,前临新场,左侧坡脚有溪沟,对面为山林,后右侧为坡地。碉楼建筑群由石碉楼、木房和两石坝组成,外有围墙围成单独的院落,总占地面积1314.72平方米,建筑面积342.88平方米。其中石碉楼坐西南向东北,长岭碉楼面阔三间11.12米,进深二间7.54米,残高21.62米,由46层条石砌成,条石厚47厘米。

image006.jpg


现仅存石框架,其楼板与屋面已无,五楼一底,铁皮包门,顶部有暸望台(角堡),墙体上有射击孔,其望台(角堡)下有石狮作装饰撑拱,大门刻对联“溪水似桃源福地岭楼如乐一洞天”,横批“永庆安全”。

 

长岭碉楼在2010年12月30日被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它的曾经也将为世人所铭记,它的价值也将由世人所发掘。

 

乾隆年间的马氏宗祠

当调研的志愿者走到悦崃镇时看到了一个古城坝:新城村,里面的马氏宗祠甚是出名。马氏宗祠由最初的社会活动中心到当地小学用房,石雕大门完好地保存下来了。对联“世系传之汉朝将军门第,苗裔遗于石柱巨族人家”、征战题材的浮雕、呼之欲出的太极阴阳鱼使得石门显得威严庄重。

 

古树沧桑而挺拔,大门旁还可以看见排水设施。走进大门,站在门厅里,天井尽收眼底,正厅庄严地屹立在人们眼前。左厢房墙壁上还刻有《马氏源流碑记》,马氏宗祠还完整保存着族谱族规和族内故事。

image008.jpg


老爷爷说:这个宗祠是马定虎将军及其子孙建的砖木结构的古建筑,后来被当作校园用房。说着为志愿者带路,走进了左边厨房。老爷爷站在碑前,指着碑,解释现在只剩两块了,里面记载的是马氏宗族发源情况。马氏宗祠作为第一个调研的古建筑,成为了调研团发掘传统村落建筑与文化的重点之一。

 

土家民歌在劳动农民之间口口相传几百年

志愿者走进村内便看到了很多农民聚在土屋里纳凉唠嗑,我们走去询问,热心的老爷爷便跟我们唱起了土家民歌。

 

“天个螺蛳在网来,上来哦,那螺蛳们晒得我,大石头哦,晒得我那个汗水啊流哦”老爷爷唱得一脸陶醉。

image010.jpg


土家民歌产生于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中,在田间劳作时,人们喜欢用歌声互相加油打气,久而久之这歌曲就在人民中互相传唱开来。民歌用土家族语言吟唱,有的节奏鲜明,有的悠扬婉转

 

但是由于青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土家民歌在年轻人之间的传唱度越来越低,甚至有失传的危险。 

 

土家崖葬,一种生命的存在形式

志愿者们在和当地老人的交流中了解到了一种特殊的文化——崖葬,崖葬的起源据老人所述已不可考究,但是老人出生开始,这种习俗便已经存在了。

 

随着现代居民习惯的变化,人们已经不会再使用崖葬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通俗的土葬。不过在山中依旧保留着一些已经开凿好的崖葬洞,这种崖葬洞的形状像一个长方体,大概一立方的大小。是由当地的工人系着绳子悬挂在崖壁上慢慢的凿出来的。

image012.jpg


对于这种特殊葬文化让志愿者们非常感兴趣,非常期待能够亲眼见一见那些崖葬洞,所以老人让自己的外孙带着我们前往山林之中寻找那些崖葬洞。告别老人以后,我们跟着大哥哥在烈日之下向着山林进发,探索着那些神秘的崖葬洞。在淌过经过了一条小河之后,我们终于解开了崖葬洞的神秘面纱。

 

在河岸旁的崖壁,两三个长方体的洞悬于其上,就像在向河水宣告着生命的消逝,站在烈日下的志愿者们却无比的肃穆。崖葬文化,以这样的形式宣告它的存在。

image014.jpg


五彩石志愿者深入石柱县古村落,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挖掘出了宝贵的民族文化,悦崃之行让我们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