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有座古村群落:房子都长着“耳朵”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小江镇长田村委余屋村

2020-07-08
张友豪 0   |   1

镬耳楼是岭南传统居民建筑,造型风格独特,主要体现在居民、祠堂、庙屋、府第之中。镬耳楼,顾名思义,是因为屋顶两头的墙体都是凸起,像锅头的耳朵,所以形象的叫镬耳楼。这种别具特色的建筑,可见于广西浦北县小江镇长田村委余屋村。

★ 余屋镬耳楼

 image002.jpg

余屋镬耳楼座落于浦北县小江镇长田村委余屋村,距离县城约8公里处,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

image003.jpg


余屋“镬耳楼”正门。

余屋镬耳楼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年),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是监生余仕熹之子——余德一、余德恭、余德敏三兄弟在清朝时,考取功名发迹之后所建,坐东北向西南。整座建筑续建历时30多年,耗资甚多,规模极大。属砖、瓦、石、木结构,整体结构复杂,布局合理,造型雄伟、壮观、高雅、堂皇,集多种艺术于一体,具有浓厚的地方民族特色风格。

image005.jpg


雕龙画凤的余屋“镬耳楼”。

室内雕梁画栋,墙上刻有龙、凤、鸟、鱼、花、草等一幅幅平面画廊或立体式浮雕壁画。屋顶构造别具一格,墙头高出屋面逾3米,塑起伏游龙状,两边设计对称。

image006.jpg


“镬耳楼”的壁画。

据当地居民说,之前墙上的壁画更逼真,后来因为形势所逼,大部分被用石灰涂抹了,而当时因为穷,屋主还把屋顶上“镬耳”的砖拆卖了。此外,之前余屋镬耳楼四周还有高达4米的围墙,但如今也基本已经找不到踪迹了。

image007.jpg


青砖风化了,但砖缝中糯米和石灰搅拌的浆依然很好地保留。

余屋镬耳楼使用了一种很特别的合成材料,那就是砖缝中的浆。据说这是用糯米和石灰按一定的比例并且经过繁琐的搅拌而成的。这比现在的水泥和石灰搅的浆还要牢固,当年拆那“镬耳”时,砖都碎了而浆却丝毫未碎。

如今200多年过去了,浆还依然保存完好,这不能不说是建筑的奇迹。当然,余屋镬耳楼的神奇还不止于此,两百多年后的壁画为何依旧鲜艳?“镬耳”是一种建筑美的需要还是有着其它什么作用?这其中,有着太多的技术与文化秘密需要去探寻与研究。

余屋镬耳楼对研究我国南方古代建筑艺术,建筑风格和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既是余氏祖先留给后辈的遗产,也是浦北的文化瑰宝。2002年,余屋镬耳楼古民居建筑群被列为浦北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小江镇余屋村入选“第一批广西传统村落名录”。(据浦北都市网、当代广西网等相关信息整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