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县】千年制陶古村 杨江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横县峦城镇杨江村

2020-07-08
醉美横县公号 0   |   1

横县西部有一座有着千年制陶历史的古村,出了不少优秀制陶工匠师傅,钦州坭兴有名工匠师傅多数来自该村,在80年代前该村男性90%以上的人都以做陶为主,妇女主要耕田种地,但是多数妇女也参与制陶器工作中。在七八十年代是全区唯一实行农民公费医疗的村庄,在全国也是有名的!

image002.jpg


该村就在我们横县“三大”(大粽、大头菜、大番薯)之一的乡镇中——峦城镇杨江村!说到峦城大多数想到的是大番薯、横县古八景之一——峦城承露塔。可是又有谁知道也还是横县制陶规模最大、产量最多之乡?今天就随小编走进千年制陶古村——杨江,探索村中制陶古文化!

 

7月6日,吃过早餐,便驱车前往横县峦城有上千年做红陶历史的杨江村。八点从县城出发,走二级县道经六景工业区,到达杨江村委杨村陶器厂是九点,正好是一个小时的车程。

 

杨江村是由杨村、江口、崇德、新进四个自然村组成,位于郁江与甘棠河交汇处。村内有半岛,三面环水,青山绿水,景色秀丽,空气十分清新宜人。共有梁,覃,黄,张等十多个姓氏,五千多人口。由于人多地少,过去这里的人主要以手工业为主业,农事为補。90%以上的人都以制陶为生,少部分人做木器活。按族谱和宗支谱记载,这里的人主要是宋代南迁的。地方的方言比较接近平话,很多口音与山东话还有些接近。


村中清代的老房子保留完好,家家户户的生活用品使用的是自家制的陶器,在村中走到哪都见有陶制的缸、盘,次品的陶器用来种花、破碎的陶片用来垒墙,看起来非常古朴有特色。


 image004.jpg

来到村中,在杨村陶器厂负责人覃永宣先生的带领下,我们走进过去是村办企业的陶器厂,我们便在场地里走一圈,发现六七十年代留下的古龙窑窑址只有六座,加上覃永宣先生新建的龙窑一共是七座。可惜那六座古龙窑大部分都已塌,十分可惜!50年代刚成立杨村陶器合作社的老厂长覃焜连向我们介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最旺盛的时候,七八条窑同时开火,晚上烧列窑尾收火时,几个烟通同时喷出高高的火光影红了整个窑厂,其场面十分壮观!产品曾多次参加广交会展出,远销东南亚国家。到了80年代,由于塑料的兴起,耐用而不易摔碎的塑料日用品逐渐代替了陶器。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做陶的企业和做陶的人慢慢的逐年减少。到了今天,基本看不到四十岁以下年轻一点的人在做这种以手工为主的行业了!

image006.jpg


覃焜连老厂长(左),杨村陶器厂负责人覃永宣(右)

image008.jpg

上图为,杨村陶器厂,大大小小、各色各样陶器摆满厂内外

 

现在的杨江村看到的多是老人和留守儿童。覃永宣先生陶器厂的工人几乎都是五十岁以上的老人,这些老人伴着那些老塌的古窑。看到眼前的这一幕,不免让人心酸难受的同时感悟到人世间生活上的许多事情。

image010.jpg


上图为,厂中正在认真制作陶器的覃师傅,他15岁就跟着父亲学习制陶,至今制陶已有40多年。纯手工制作,陶器大小、模型、完整全凭手感决定。

 

制作好的陶器模型,经另一位老工匠上釉。釉水是用上等红泥和水混合而成,釉陶也是非常讲究的,决定陶器样式的好坏。

 

计划在今年能把“杨村陶制展览博物馆”(待定)建成,把村中每家每户优品、有年代历史的陶器陈列馆中,让外来客更深了解杨村陶制工艺与文化,并招收各艺术学院艺术生、陶制爱好到杨村创作,通过发展陶工艺,把千年的陶文化发扬传承,带动当地的经济收入,让杨村年轻人回家乡发展一同把陶文化传承下去,更让村中少点留守儿童,孤寡老人。

image012.jpg


70年代前常用的筷筒、火炉、饭碗、花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