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溪灯戏——历史悠久的民间小戏

2020-07-26
佚名 0   |   1

      泱泱大国,巍巍华夏,中国上下五千年,诞生了众多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状况受到了比较大的冲击,保护“非遗”,势在必行!

苍1.jpg

灯戏《秀兰改嫁》

  苍溪灯戏又称“鼓乐神”、“喜乐神”,是流行在川北、陕南一带历史悠久的民间歌舞小戏。 苍溪灯戏分“天灯”、“地灯” 两种表演形式。“天灯”指可登大雅之台表演的灯戏。“地灯”指在随处如院场即可表演的民间灯戏。

苍溪灯戏又分“唱灯”、“跳灯”两种类型。“唱灯”指载歌载舞的牛灯、车灯等,以优美动听、有理有道的说唱为主,兼及一些简单的程式化的动作表演。“跳灯”指纯粹的舞蹈性的龙灯、狮灯、独角兽灯等,表演者只表演,没有说唱。一般场面大、情节复杂。苍溪灯戏不仅是四川极富地方特色的民间小戏,而且是川剧的重要声腔之一。

  苍溪灯戏溯其历史,当推唐代中叶,明嘉靖年代时已漫延流行至今南充的阆中、南部、仪陇、顺庆,巴中的巴州、南江,广元的利州、昭化、剑阁、旺苍,汉中的南郑、勉县、宁强、略阳等及更广泛的地区。历史上可以查到曾经名噪一时的苍溪灯戏老艺人中,尤以罗茂森祖辈从事苍溪灯戏最为悠久。

苍2.jpg

  建国以来,苍溪灯戏在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指引下,在人民政府的扶持下,得到了发扬光大。二十世纪60年代、80年代,原南充专区先后多次组织人员对散落于南充的苍溪、阆中、南部、仪陇、顺庆,巴中的巴州、南江,广元的利州、昭化、剑阁、旺苍,汉中的南郑、勉县、宁强、略阳等地民间的灯戏进行调查、收集,共挖掘了314个灯戏剧本和90多支曲牌,编印成册《川北灯戏》。其中,苍溪灯戏就占了267个,都是由苍溪灯戏界著名的民间老艺人提供的。

  二十世纪80年代,四川省文化厅与各地市州文化局、文化馆的地方戏专家对全省灯戏进行了搜集、整理,并编辑出版了《四川灯戏》,共收入389个灯戏剧本。其中,纯粹的苍溪灯戏剧本就占了267个,皆出自苍溪灯戏老艺人之口述和所献手抄本1987年由苍溪组团携《灵牌谜》、《郑板桥卖缸》、《赶隍会》、《三张借条》等新整理的灯戏代表南充地区参加四川省第二届振兴川剧汇演,一举轰动蓉城,受到中央文化部、中国剧协领导高度评价。同时演员还多次进中南海为党和国家高级领导人邓小平等专场献演。

苍3.jpg

  1989年,苍溪县文化馆调查、收集,编印的《四川省灯戏音乐苍溪卷》获得省文化厅、民委、音协联合颁发的文艺科研一等奖。依旧是二十世纪80年代,苍溪灯戏已作为一个地方戏种明文载入国家编纂出版的《中国戏曲志》、《中国艺术集成》和《中国戏剧通史》,并被中外各类戏剧、电影学院列为必讲授与研究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