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拐”舞起天峨纳洞旅游热潮

2020-07-29
当代广西网 0   |   1


image.png

极富特色的壮族蚂拐文化非遗表演

 

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居民韦福盛,刚赶到天峨县六排镇纳洞村纳鲁屯村口,就随着当地村民和从各地赶来的游客,一同涌进了红水河壮族蚂拐民俗文化节(以下简称蚂拐民俗文化节)开幕式的现场,人声鼎沸的热闹场面让他兴奋不已。

韦福盛是一名业余摄影爱好者,此次从金城江赶来,为的是拍下蚂拐民俗文化节开幕式的盛况。数十名摄影爱好者闻讯而至,为壮族“蚂拐舞”痴狂。

纳洞村是红水河壮族“蚂拐舞”的发源地,这个以壮族蚂拐民俗文化而闻名的村落,通过举办节庆活动,每年吸引数万名游客前来游览观光,一时间让壮族蚂拐文化“受宠”无比,让原本普通的村落变成了一个旅游的好去处。

 

image.png

壮族蚂拐文化非遗表演吸引众多观众

 

“蚂拐呱呱叫,甘雨时来到”——壮族蚂拐节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农业生产活动,人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发现,青蛙(蚂拐)的鸣叫与活动情况可以预示天气。于是,人们旱时祈雨、涝时求晴,开始崇拜蚂拐并将这一习俗流传后代。

从2010年开始,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纳洞村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大型的蚂拐民俗文化节,内容包括闹火把、田洞民俗体验、壮族蚂拐文化非遗展演等。蚂拐民俗文化节已连续举办七届,知名度也越来越高,成为了天峨对外展示民俗文化活动的窗口,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我组织村民跳蚂拐舞到现在已经有7年了,蚂拐舞已经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壮族蚂拐舞第7代传承人索文德多次参与蚂拐民俗文化节,每一次都激情昂扬,展示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

在蚂拐民俗文化节上,演员们经常表演的节目有“四值功曹”、“草裙舞”、“花山蛙舞”等。其中最抢眼的还是蚂拐文化非遗表演,表演项目丰富多彩,有取仙水、跳蚂拐舞、皮鼓舞、蚂拐出世舞、拜铜鼓舞、毛人舞、耙田犁田舞、纺纱织布舞、驱邪灭瘟舞等,无论是节目的内容还是表演的形式,都十分有看头。

来自南宁的游客段晓表示,壮族蚂拐舞、耙田犁田舞、纺纱织布舞等原生态表演,系统地展示了蚂拐文化和南方农耕文化,有趣、有特色。游客覃礼则赞赏道,少了舞美的衬托,民俗表演更显真实、自然,体现出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除蚂拐文化非遗表演外,抢花炮、背篓绣球等民间体育竞技活动也吸引了游客的目光。

 

image.png

纳洞村纳鲁屯的房屋都已重新改造,装饰上引入铜鼓、蚂拐等文化元素

 

自从定期举办蚂拐民俗文化节,每年的正月十二,纳洞村的村民们都自发举行蚂拐祭祀活动,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前来观看。为了让游客“乘兴而来,尽兴而归”,村民一致商议后决定,让所有节庆活动以蚂拐民俗文化为核心,打造出极富特色的乡村游,让文化和旅游“联姻”共赢,赋予游客全新的体验。

 

image.png

纳洞村纳鲁屯近年新建的风雨桥

 

近年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引导下,蚂拐民俗文化节的内容更加规范和积极向上,“壮族蚂拐舞”还被列入了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天峨县逐步将这块金灿灿的民族文化招牌转化为旅游和经济的发展品牌。六排镇党委宣传委员刘元振介绍说:“县里投入了560万元,用于完善纳洞村内的各项基础设施,力图打造广西红水河蚂拐文化第一村。”目前,村里的水泥路已通到了家门口,全村226户民居全部经过改造,引入了铜鼓、蚂拐等文化元素,统一换上“新装”,看起来古朴雅致。外加上风雨桥、水车等特色建筑,村子显得更有“韵味”了。

文化旅游的“联姻”,给村民们带去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每年的蚂拐民俗文化节需要演员近200人,皆是本村群众,几乎每家都有一人参与。纳莫屯的村民向金羽负责打鼓,她说:“演出当天每人有100元收入,排练时一天补助50元,大家的热情很高涨。”另外,村里的蚂拐舞表演队也会参加县内外各种演出,每年达10多场。

村民索文海开了一家农家乐饭店,他说:“蚂拐民俗文化节一开始就接待了10桌客人,毛收入3000多元。”此外,村里另外5家农家饭店,也都每天客满。

纳洞村在政府引导下,每年精心组织举办蚂拐民俗文化节,迄今接待游客逾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8万元,乡村游获得了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