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大庙村

2020-07-29
乡村与城市遗产 0   |   1

  

大庙村因希拉木伦庙而兴建,拥有独特的藏式寺院建筑群,草原风情独具一格,旅游资源丰富。大庙村也是“神舟家园”,交通便利,风光秀美,是一处塞北福地。

大庙村属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红格尔苏木政府管辖,位于四子王旗政府所在地西北方约65公里,总面积659平方公里。大庙村东与查干补力格苏木交界,西与江岸苏木毗连,南与吉生太镇为邻,北与脑木更苏木交界。村落北面临靠延绵起伏的重重丘陵,西面朝向温柔可亲的母亲河——希拉木伦河,南面俯视地势平缓的草原坡地,形成了两面环山,两面环水,正面视野开阔的特征。

 

image.png

image.png


大庙村因希拉木伦庙而形成,村落迁徙历史与希拉木伦庙密切相关。希拉木伦庙始建于1758年,是贵族出身的丹巴拉布吉即第一世活佛,为了传播喇嘛教而兴建的。建成后的希拉木伦庙,作为乌兰察布市辖区内最大的喇嘛教召庙而远近闻名,成为杜尔伯特草原的文化宗教中心。1982年12月,王子旗政府召开宗教界人士座谈会,提出了希拉木伦庙的维修方案。1985年,在政府的主持下大庙村修缮了珠德布独贡、萨胡勒森独贡及一座庙仓。2008年修缮了却仁独贡。

 

 

image.png


以传统风水环境布局来看,大庙村的选址环境很好地契合了汉地与藏地的风水原理。村落东北部背山,山体从北面、东面将其连绵环抱;西南部临水,形成多层环护的水文状况;南面有开阔地段和联结红格尔聚落的交通通道,形成“通气”的“门”。

 

image.png

 

大庙村所在的红格尔苏木地处乌兰察布坡地山丘陵地段,此地海拔达1500米左右的山峰约有数百座。位于乌兰察布中部的红格尔苏木,除了有大量的丘陵山地外,还有着大面积裸露的二叠系地层的黑云母花岗岩独特地貌以及自然形成的敖特其风景沟。红格尔苏木的北面有延绵起伏的大型丘陵山脊(一世活佛称之为“拉喜巴拉布尔山”),西面朝向开阔的希拉木伦河,南面俯视缓坡平地,一览无余。

 

image.png

 

image.png

 

大庙村地广人稀,由于历史因素、游牧生活方式等原因,布局松散、自由,没有严格的规划骨架和布局特征。村落主要的公共空间节点位于宗教区域,即德巴殿和地方神庙的殿前广场。大庙村传统建筑以希拉木伦庙的藏式石木结构建筑和传统土木结构民居为主,民居建筑沿主要的两条乡道布置,内部以院落为主,巷道界面围合感弱。

希拉木伦庙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庙宇依地势面南修筑,背靠雄浑的“拉喜巴拉布尔山”,承袭了藏传佛教寺庙的自由布局传统,因地制宜,随山就势。希拉木伦庙在清朝盛极一时,曾管辖过擦哈尔、绥远地区数十旗以及青海部分地区的喇嘛要务,号称“塞北布达拉宫”。

 

image.png



image.png

村落内现存有三座清代遗留的独贡,均为藏式石木结构,分别为“萨胡勒森独贡”、“珠德布独贡”、“却仁独贡”,此外还有一座白塔和零星庙仓。三座独贡均是以西藏碉楼式建筑为立面特征,墙体由砖石砌筑,下宽上窄,收分明显;前低后高,木构架,平屋顶。沿墙相间布置了深棕色的鞭玛墙和藏式窗。鞭马墙上,按一定间距镶嵌有铜镜,顶部正中央置铜制法轮,两侧金鹿,作“闻法状”,金光闪烁,醒目壮观。殿前有石墩,上插旗杆,竖五色梵幡,特色鲜明。此外,建筑内还有大量的壁画、砖雕、木雕、彩绘等,色彩丰富鲜艳。壁画多以红色为主,搭配以蓝色、金色、绿色,为宗教题材,主要有释迦摩尼、四大天王、礼佛图、飞禽走兽、草原风光等等,景物丰富多彩。

 

image.png

 

希拉木伦庙选址注重宗教因素,沿袭了藏区的“天梯说”而选择建筑在山体上;同时也奉行了“金刚说”的宗教理念,在建筑群中设有供僧人、信众前往礼佛的转经道。藏传佛教建筑选址设计思想,多是出于神话与宗教的理念,在建造中先规划、后建筑,趋利避害,融合着多民族文化;同时,设计理念中也包含着尊重自然、崇尚自然、结合自然的思想,在选址、用材和构造上很好地适应了高原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体现出“天人合一”的理念,具有古典美学精神。

 

image.png

 

希拉木伦庙继承了藏式“自由式布局”的特点,没有主轴线,也没有院墙、山门、正殿、厢房、围墙等配置。各殿宇依地势面南修筑,错落有致而又和谐统一。独特的建筑布局形式与广阔的规模使希拉木伦庙在内蒙古地区现存藏传佛教召庙中极具代表性。此外,随着以宗教为核心的定居生活的转变,大庙村的河南岸也随之出现牧民住房和解放后的公社化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