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叶坡的古民居——阳泉古建筑纵横

山西省平定县张庄镇桃叶坡村

2020-08-01
山西文旅网 0   |   1

 

平定县的桃叶坡村有着丰富的古代建筑资源。在这些古民居中最为珍贵的有两处:一处是建于明朝崇祯年间的几座古院,体现了明晚期的建筑特点;另一处是清代康熙年间建造的“谷洞院”,展现了清初独特的石雕艺术技艺。


image.png

桃叶坡村的古民居,建于明代崇祯早期

 

明崇祯时期,平定地区的民居有三个主要特征:第一,当时四合院的院门并不是单独的一个门楼,而是在一排窑洞中留出一个过厅作为大门。大门的门楣石栱料上雕有精美的缠枝花卉,稍晚些时候,石雕内容中还出现了狮子、马、牛等动物形象。在大门通道的一侧是夜间圈养牲畜的料房,在当时,家里能养几头骡马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是家境殷实的表现;第二,当时的四合院并不追求布局的对称以及院落的方正,很难认定哪一间窑洞是正房。狭长的宅院与唐代古画中的院落十分相似,尽管明代人少地多,但人们似乎并不追求房屋的宽大和高耸;第三,由于当时烧制砖瓦的成本很高,人工烧制的青砖灰瓦有限地使用在建筑的关键部位上,具体使用在正常人身高腰部以上、门楣以下的墙面。此部分墙面集中使用了最好的石料和青砖,其他部分则使用粗糙的毛石料。在当时,烧制粘土青砖和灰瓦需要很高的成本投入,主要在庙宇或祠堂等大型公共建筑中使用,在民居建筑中使用青砖和细加工的石料则是一件很奢侈的事。

image.png

桃叶坡村的古街巷,中央的阁楼建立于万历时期

 

当时民居的选址思路是依附地形地貌、顺应天然条件,避免大动干戈。仅看中央阁楼所处的地形,在想像中把周边(后来修建的)建筑全部隐去,就能发现这里是全村子的最佳位置。这里视野开阔,避风阻寒,阳光充足,南北交通方便。其建筑结构采用“横窑”的方式,因地制宜,经济实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成本的支出。通过门楣上的石雕花卉图案,可以看出农耕人文对纹饰的审美追求倾向以及工匠们娴熟的工艺技巧。

王家在明嘉靖时期就已是当地的大户。在距桃叶坡以东约10里的东浮山,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娲皇庙”,庙中碑刻记载,在明代嘉靖年间发起过一次大规模修缮庙宇的善举,桃叶坡王家就为此数次捐赠大量善款。

桃叶坡谷洞院是王家后裔的大宅院。王家在明正德年间从太原迁居桃叶坡,村中第一古院“崇祯院”就是王家第六、七世孙居住的宅院。“谷洞院”是王家在清康熙时期第八、九世孙另建的宅院。到嘉庆鼎盛时期,王家的商号在平定以东名气甚大。九世祖王世荣在贩运粮食生意的基础上,转营典当业,殷实了家业,曾经号称平定县“路南第一家”。


image.png

桃叶坡村景


遗留到今天的“谷洞院”建筑群,分为几大部分,其中年代最久远的是村中央的一处。该部分房屋建筑为清初康熙年间所建,风格即有明代的历史印痕,又有清初的创新与发展。康熙时期的四合院已经有了专用的大门,不再和其它窑洞连体建造;其次,窑洞的石材雕刻工艺不只限于门楣上方,而是开始扩展到了门窗的上下周边,雕刻的内容也更加广泛,有花卉、狮子、凤凰和吉祥的文字,这些石雕形象生动、动感极强,具有康熙时期四合院建筑的典型特征——比如狮子的造型,其前后腿上雕满了装饰性的鬃毛,这种非写实的雕刻手法确在康熙时期极为流行。房屋建设以地形而变化,尽量不去大动土石,所以大门的位置以及窑洞的方位都不太重要,哪里方便就建在哪里。


image.png

桃叶坡村的一座古宅院,建于明崇祯晚期

 

在古代社会,生产力是十分有限,人们尊崇自然。桃叶坡的谷洞院建筑群让我们看到了三百年前民居风貌,也让我们领略到古人对美好生存环境和豁达的人生境界的追求。另外,村中还有建于乾隆早期的宅院三处,建于嘉庆、道光、光绪、及民国时期的宅院若干处,整个桃叶坡村就是一座古代建筑博物馆,是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