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村石楼­­­——一座活的古建筑和博物馆

蓝口乐村石楼:一座活的古建

2020-08-03
古建中国 0   |   1


东源蓝口乐村石楼于嘉庆七年动工,道光十三年建成,前后耗时85年。乐村石楼是一座活的古建筑博物馆,威武的身躯透出些许寂寞。

 

image.png

乐村石楼

  

曾经,乐村石楼庇护过一个大家族。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农村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曾有500余人在此居住。

如今,乐村石楼已没有孩童追逐打闹的身影,只有几个老人的咳嗽声、说话声回荡在空旷的四壁间。经历了200多年风霜雨雪的乐村石楼,终究显现出一丝老态。但因为它声名在外,常常会有河源市里、市外的驴友和游客慕名而来,一探这座走过冷兵器时代的防御性极强的石楼。

  从河源市区出发,走河龙高速公路从蓝口驶出,左转进入X155线,行驶约8.5公里,就能来到道路右侧的乐村村委会,乐村石楼就在乐村村委会对面,步行只需1个小时左右。

翻开同治版《河源县志》,蓝口镇当时还叫作“归淳约”。蓝口镇历来是东江中上游工农业产品的集散地,明清时,商人们通过水运码头前来做买卖,在嘉庆十三年(1808年),“蓝口圩”应运而生,圩期为三、六、九日,由于贸易额大,还曾得过“老虎圩”之称。

  新中国成立前后,蓝口镇已有大、小店铺400多间,码头从一个增加到四个。在乐村石楼建造的那个年代,是商业活跃的年代,但好景并不太长,石楼开工后不久,灯塔的陈金光策动农民起事,四邻八乡,动荡不安。同时,清康熙中叶至乾嘉之际,因客家人口繁衍,而聚居处又山多地少,遂自赣南、粤东、粤北转向川、湘、桂、台诸地以及粤中和粤西一带迁徙。在这过程中,北来移民与当地人常常发生碰撞、械斗,正常的房屋建设计划常常被一拖再拖。

据记载,乐村石楼动工于清嘉庆七年(1802),直至道光十三年(1887)才竣工,工期长达85年,比邻县紫金的桂山石楼的50年工期还要多耗费了一代多人的时间。为了防御土匪,建造者耗费了许多的心思,毫不吝啬金钱与时间。据说,为将青砖的四面磨得光滑,保证工程质量,张焕腾限定了每天磨砖的块数,要求施工者不可多磨。为此,当年张家还在新屋址旁专门建造了一排简易小屋,让来自兴宁、五华等地的工匠居住。

 

image.png

乐村石楼建筑外墙

  

经过数代人用心打造的乐村石楼完工时,是朴实的奢华、低调的宏伟。它没有紫金桂山石楼的高峻,但在用料上却十分考究;它没有林寨四角楼的金碧辉煌,但在建筑细节上毫不含糊。

  因石楼基本上用花岗岩建成,也被当地人称为“石角大楼”。石楼坐南朝北,为客家四角围屋,由四堂四杠横屋和前院、院前半月形池塘、屋后半圆形花胎等组成,正是两个半圆合围着一个正方形。宽71.5米,进深110米,占地面积7860平方米。石楼内有大小厅20个,天井36个,大小房间108间,门前半月形池塘面积1000多平方米,与楼后数百平方米的花胎遥相呼应而成一个满月形。

  进入楼内,只觉厅中有厅,门后有门,楼外有楼,厅厅相连,栋栋相通,环环相叠,陌生人初来若无熟悉楼况的本地人带路,大约会迷路。石楼外护墙一人多高的大半个墙壁都铺着泛着黄、白、青等色的花岗岩,十分坚固。上、中、下厅及门厅的石柱石座,屏风门柱,也都是用上好的花岗岩石料制成。

  关于石楼里用量巨大的石料,乐村张氏代代相传着一个说法:“楼内的9副共18根石柱,每条都是完整的,上厅有六根石柱,是六柱官厅。打石师傅是兴宁的。”张仕梅说,“当年我们祖上买了五座山专门取石。”

  巨大的用瓦、用砖量,也让当年的建造者“买了5条瓦窑烧了6年,专门烧石楼要用的砖瓦。”

  而木材,则用电船从江西等地载来。石楼里的梁枋、月梁下、出头、雀替、封檐板等都有贴金花卉瑞兽浮雕及镂雕。梁枋出头有木雕狮子、鳌鱼驼墩承托檩条。这些木雕并没有太繁复的镂饰,但木材用料,毫不吝啬,外墙进门的门页,仅一扇就重达300斤。

  石楼四角有碉楼,高三四屋,夯土墙身,墙身四周镶嵌有花岗岩射击孔,无窗,是很好的防御碉堡。除了四个一样高的碉楼之外,还有一个主碉楼,高达10多米,视野更开阔,土匪来犯,也能被人早早瞭望察觉。

  一旦有土匪攻城,整个石楼关门闭户,在石楼的内外横屋,青云巷门的前端天井处,分别设有圆形水井,井唇也是由花岗岩砌成的。

  土匪若是看见他们在外面餐风露宿围攻,而屋里躲难的人却有饮有食,又有瓦遮头,他们会不会气急败坏地用火攻?建造者考虑非常周到,嵌在外墙的两扇各300斤的沉重木门一关,门上的水槽保持畅通,可以随时准备好几大缸的水,一旦土匪火攻木门,只要把水槽的水放出来,多大的火,也烧不穿这木门。

大门内边,还有两个门卫间,“好家势的”(很厉害)。“地雷也炸不倒,因为地上没缝隙让他们放这东西。”张仕梅笑道。为了保护族人和后代,外可御敌,内可安居,建造者真是绞尽了脑汁。

 

image.png

客家风格·石楼建筑

  

  乐村石楼的后代,大多都在附近或更远的市、镇另建起了新居,每年有大的节日,张氏后裔会回祖屋参观、祭祖。

  这样一座完好的清代建筑,便是一座活的古建筑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