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朗瑶寨:金银花香醉瑶乡

古朗屯

2020-08-04
彭龙 0   |   1

图片1.png

“瑶胞走沙石路,住破瓦房,和猴子在石头地抢玉米……”这样的场景,曾是广西南宁市马山县古寨瑶族乡本立村古朗屯贫困落后的真实写照。近年来,这个“石头缝里的贫困村屯”以金银花种植为突破口,在屯级“一组两会”制度引领下发展乡村旅游,走上了致富小康路。

上午11点半,古朗瑶寨响起嘹亮的迎客歌,穿过一幢幢漂亮的瑶族民居,记者走进了“瑶寨人家”,致富带头人潘国臣端着热气腾腾的金银花茶热情地接待客人:“没有客人来就下地干活,有客人来我们又当老板,又当服务员。玉米粥、黑豆饭、特色菜都有,喝喝茶清热解毒。”

“瑶寨人家”有五间民宿,游客在这里可以品尝瑶王宴、喝金银花茶、买金银花。一年下来老潘有6万多元收入。站在老潘的小木楼上,放眼四周,绿树银花相映如画廊,青山石林环绕似仙境,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山边地角都种有金银花。老潘回忆说,10多年前,在人均耕地仅0.7亩的古朗屯,村民们对大规模种植金银花还深有顾虑:“把这个地拿来种花,到底是吃饭还是吃金银花?有花之后谁来帮我们销售?”

老潘家的大厅墙上有一幅古朗金银花合作社的老照片,上面记载着古朗屯向贫困宣战的不平凡历程:2008年底,潘国臣承诺给村民每年每亩500元分红,开了10多次会才统一村民的思想,全屯41户农户29户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可建合作社的土地、资金从哪来?潘国臣拿出了破釜沉舟的决心:“我们合作社刚刚办起来,没有钱。为了把我们这个屯改变成新农村,我把我的自留地拿来建合作社。”

2009年,合作社种植了200亩金银花,收入达十多万元,大家第一次尝到甜头。如今,合作社已经形成了花苗培植、成花采摘、金银花加工、展销等一条龙产业链。

走出“瑶寨人家”,潘国臣领着记者走进一栋“金银花楼”,脱贫户潘进丰坐在客厅里给干花装袋。潘进丰满脸喜悦地向记者算起收入账:“家里10亩金银花,一亩可得30斤干花,一斤卖100元,一亩就能赚3000元。”他平时在外务工,到金银花盛开的季节就回来收花、卖花。这几年,他重新装修了房子,还给儿子买了小汽车:“以前我们村都是种玉米的,一年才收入几百块钱;种了金银花,我们脱贫致富了,我的家人也很满意。”

在古朗屯的文化长廊里,屯级“一组两会”制度宣传栏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古朗屯以“党小组提议、户代会议决、理事会执行”为构架的屯级“一组两会”村民协商自治制度,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让规章制度“上墙”,村民有章可循。本立村第一书记姚理辉:“党支部起到的作用就是引领我们合作社,通过‘一组两会’的方式,有事大家一起商量,大家就有一个主心骨,就可以团结合作起来。”

走在古朗屯打造的马山县第一个屯级生态公园——瑶乡金银花公园,记者看到,瑶包、石板路、木栈道、金银花展览馆、旅游厕所等旅游设施一应俱全。节假日里,打榔、迎客礼、敬酒礼、拦路礼等瑶族传统民俗在这里上演,八方游客可以体验“唱花、赏花、采花、种花、品花”。本立村村委会副主任潘进柏告诉记者,在“一组两会”的引领下,古朗屯把金银花产业的价值“吃干榨尽”,发展起乡村旅游:“当时也不看到金银花公园的前景。村民就是从自己狭隘的思想来看问题,没有考虑到长远的利益。理事会做思想工作,村民思想才慢慢通了。”

从2013年起,古朗屯已经连续举办了七届金银花节,2016年到2019年,古朗屯每年接待游客一万多人次,实现年均旅游收入200多万元。

临近黄昏,本立村第一书记姚理辉准备返回驻地,他指着远方绵延的山路告诉记者,古朗屯和周边三甲屯攀岩小镇、小都百乡村旅游区的道路已经连在一起,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将更广阔。“把本立村划入我们整个古零旅游圈里面来了,接下来完善基础设施,我相信在乡村旅游建设这方面还是有所作为的,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