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资源规划局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引导特色化发展

南京

2020-08-04
南京规划资源 0   |   1

2017年,江苏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江苏省传统村落保护办法》,推动全省传统村落保护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通过三年左右的精心培育,我市已形成了一批传统资源较为丰富、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相对齐全的传统村落。今年,省住建厅公布第一批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单,南京共有13个村落入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传统村落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文化支点,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是坚持乡村全面振兴的基本原则。我局从推动纳入保护名录、加快编制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引导发展特色产业等多个方面入手,加速形成我市传统村落保护的特色和成果,为乡村振兴提供有效助力。

13个村落入选首批传统村落名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留住乡愁记忆、传统村落保护作出了一系列的重要指示,强调农村建设要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提出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近年来,我局着力推动江宁区杨柳湖社区前杨柳、佘村社区王家、牌坊村黄龙岘、勇跃村油坊桥、石塘村前石塘,高淳区漆桥村漆桥、东坝村汤家、跃进村西舍、青山村垄上、溧水区塘西村仓口、石头寨村李巷、芮家村石山下、张家村诸家13个传统村落入选第一批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单,并进一步加大了省级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重点支持保护发展规划编制、传统建筑保护利用、历史环境要素修复、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等。

结合正在修编的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我局增添丰富古镇古村保护对象,将数十座格局和风貌保存良好的传统村落增补纳入我市重要古村保护名录。

加快编制传统村落保护规划

保护传统村落,不仅仅是为了保护好几处传统建筑、几口古井、几棵古树,而是强调整体保护和延续村落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以及与村落相互依存的山、水、田、林、路等自然景观环境。遵循“保护优先、分类实施、措施指引”策略,我局编制传统村落保护规划,通过划定传统村落的核心保护范围,突出保护、利用、修缮的重点,明确对各类保护对象实施维修、改善、整治等措施,指导后续传统村落保护建设。

目前,全市20个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已全部启动编制,其中江宁区后石塘村、大呈村、油坊桥村、黄龙岘村、王家村5个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已于近期获市政府批复。

王家村总体功能定位为南京城郊古风旅游重要目的地、南京近郊以农耕体验和休闲运动为特点的山水田园古村,将塑造民俗文化游览区、佘村古风游览区、农耕观光产业区、公共活动休闲区、田园风光体验区五大产业片区。

后石塘村规划定位为省级传统村落、南京江南风情古村落,传统村落保护与展示基地;主要延续乡村居住功能,适度发展传统村落体验、民俗文化创意、田园生态观光、乡村休闲度假等功能。

黄龙岘村功能定位为以山水资源为核心、茶文化休闲为主题、以非遗技艺传承和乡村田园休闲为载体的传统村落,将重点打造“山—水—茶—林—村”的自然山水格局。

大呈村将以水乡和田园特色为依托,传承红色文化,形成以高品质居住、红色旅游、体育休闲及综合游乐于一体的乡村居住示范村,努力成为横溪街道红色水乡田园村高品质宜居村落,规划形成红色旅游核心、公共服务核心、休闲居住区、滨水观光体验区、特色苗木种植区及生态田园游赏区“两核四区”的空间布局形式。

油坊桥村定位为拥有独特水口格局、守望互助的传统村落,将打造邻里活动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场所、生态休闲游憩区等多项配套功能。

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传统村落也不是停留在静态保护上,在保护的前提下推动传统村落发展振兴。在统筹考虑传统村落的发展环境、保护与发展条件优劣势等因素基础上,我局因地制宜引导村落产业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江宁区黄龙岘拟建设成为以茶文化风情街、民俗文化体验、非遗民俗表演为特色的茶文化村。江宁区佘村社区修缮以潘氏宗祠、潘氏住宅为主的古建筑群,修建佘村村史馆,同时就地取材利用本地的片石、青砖、旧瓦等乡土材料,塑造特色风貌,以“都市郊游”“古村文旅”为主题发展乡村旅游。

省住建厅从首批107个传统村落中优选出26个村落,串联成8条游赏线路,其中有2条就在南京,分别是江宁桃源竹海线路和慢城仙境线路,这为我市传统村落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