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灌阳县文市镇丨月岭村

2020-04-10
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 0   |   1



Y3HQW9F[0@)]DL1[01UI@@R.png

俯瞰月岭古村




—— 村落传略 ——



      文市镇位于灌阳县境内东北部,东与湖南省道县交界,西北与全州 县接壤,南与水车、新坪两乡相邻。地处灌江中下游,灌江流经10个村 委会。省道302线横贯镇中心,途经9个村委会,连接湖南,是文市镇 主要通道。境内有古迹永安关,历史上是湘桂边界重要关口。


      月岭村位于文市镇政府所在地文市街的东南方向,距文市街约3里,面积为4平方公里,三面环山。现村中有住户430多户,近1500 人, 全为唐氏后裔,且一脉相承,至今已是28代。唐氏始祖唐绍夫为避兵乱, 于南宋理宗淳祐四年(1244年)自湖南零陵迁居此地,距今已有770余年。


      月岭村既有诸多自然景观,又保存有众多的古建筑等人文古迹。



—— 建筑特色 ——



      月岭村风景优美,有步月仙桥、步月岩、白驹岩、 沙江晚渡、螺旋古井、上井石泉、双发井等自然景观, 更有诸多特色古建筑。


      月岭村古民居始建于明末清初,属典型的湘南式民居,迄今约有400年历史。其中,六大院是保存最 完整、最典型的民宅建筑。相传,这是唐氏祖上为其 六房儿子修建的庭院,其中各立门楼,依次为翠德堂、 宏远堂、继美堂、多福堂、文明堂、锡嘏堂。每院由 六幢组成,每幢均为上下两座结构,前设中门、天井 和大堂,后有小堂和天井,配有住房、厨房、客房、 仓库和戏楼,为官府庭院式,宽敞明亮、整齐划一, 气势恢宏。每院内均有水井、花园,各院围墙道路均 用石围石砌,此六座大院构成了月岭村古民居群的主体,是目前广西区内保存较为完整的古民宅群落。清 咸丰六年(1856年)太平军和1944年秋冬侵华日军 一部曾先后在此驻扎,部分民居遭驻军损毁,但大体 上还保住了原来的面貌。


孝义可风石牌坊:这是桂林市目前保存完好、制作精美、不可多得的刻有皇帝亲笔题字的清代石牌坊。 1981年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牌坊建于清道光十四年至十九年(1834-1839年), 被专家誉为石雕博物馆,是为唐虞琮的第六个儿子唐世桐的妻子史氏所建。唐世桐,清监生,成年后病魔 缠身,其父母想借婚冲喜,便娶史家姑娘为媳。不到 一年,世桐归西,23岁的史家姑娘便成了寡妇。史氏膝下无子,后收养三哥之子唐景涛,悉心教导和培 养。景涛不负养母望,科考中举,先在湖南永安县任 知县,后陆续升迁,最后做到二品官。史氏之举,感动乡里。道光帝准众绅士公呈奏,诰封夫人,并拨库 银300两立牌坊,以示彰显。牌坊通体为石制,四柱 三间四楼,雕刻精美。一梁正、反两面镂雕“麒麟献瑞”,二层正、背面刻记上呈、下批的各种文书,二 梁正、背面镂雕"双龙戏珠”,三层匾正、背面刻“贞节足式” “孝义可风”。



}7CZ[2HO~ITRYU8@0FHX_DC.png

回首、翘尾雕龙抬梁。其龙口含珠、龙须飘逸、龙鳍舒展、龙鳞毕现 的精细木雕工艺,在桂北地区实属罕见



步月亭:位于“孝义可风”石牌坊北侧不远 处,始建于何时不可考,现在看到的步月亭为清乾隆 四十六年(1781年)唐虞琮牵头重建,共耗时三月 余,耗银八十四两六钱,耗工八百零五个。该亭坐北 朝南,石木结构,歇山顶,盖青瓦。四边檐口长5.25 米,通高5.5米,屋架由四根石柱支撑,其中一根刻 有重建纪事,其余三根刻捐资人名。亭北立有六块纪 事碑刻。

将军庙:建于月岭村南端的小山腰上,始建于明 正德年间(1505—1521年),后多次重建维修。据 有关资料,庙内供奉的是爱国名将岳飞帐前的两位将 军一岳翻、韩顺夫。两位将军于南宋绍兴五年(1135 年)随岳飞到灌阳文市追剿汝南叛将曹成,受伤逝于 此。村民建庙纪念,至今香火不绝。


古井:月岭村共有七口水井,其中有六口建在院 落中,有的还专门建了围墙,设有门,如无村民带路, 外人根本就无法找到。只有村南端的“上井”是敞幵 式的,从井沿镶嵌的修建记事碑上得知,该井为村民 集资所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建成,现仍在使用。


W}G9O6O`B18{JMYX[3Z{UZA.png

院子前的风水照壁



文昌阁:与步月亭并排,始建于清康熙六十一年 (1722年),原为三层。清嘉庆七年(1802年)重建, 增建为四层。为多用途建筑:一为防盗匪瞭望警戒的 哨楼;二为挡住白竹岩洞口,以保护月岭风水;三为 公众慈善之地,外来逃难、乞讨之人,村里除安排吃 饭、打发粮食,便安排在此住宿;外来的打铁、补锅、 弹棉花匠人,也可在此开张,挣钱糊口,并在此食宿。 村民介绍说,村中人口密集,鸡鸣犬吠,人声嘈杂, 每遇重大考试,常有学子为寻安静,到此处登楼复习。

催官塔:原叫“文峰塔”,位于月岭村前的洞背 山顶,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为唐氏族人 集资所建。塔身实腹,全石结构,石料接口均未用灰 浆等材料粘连,建造方式为桂北所罕见。塔顶竖一石 葫芦,最上一层刻有一浮雕佛像。据村民传说,该塔 建成后,这里就开始地灵人杰、科第不绝,先后出了 八位知县、两位州官和一位二品官。


百岁亭:位于月岭村西的小山坡上,距步月亭 约500米。青石古道穿亭而过,缓行下坡约800米, 便可达灌江河畔的码头。码头周边,留有数处用大 块方料石砌成的建筑遗址。以水路为主要交通线的 年代,这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此亭建于清宣统 二年(1910年),为该村在外做知县的唐志燮因 96岁老母被诰封“文太宜人”而捐建,砖石木结构, 硬山式,东西向。亭檐山墙以下,均用六面光的条 料石叠砌,不用灰浆。亭内两侧高约2米处留有长 方形窗,便于釆光,下有长条石垒成的长凳,可供 过客歇脚。地面和前后路面均用青石板铺就。门两 侧的石柱上刻有精美对联:“喝阴行途称德曜寿臻 平格重熙朝,寿比云山增百岁亭同月岭巩千秋。”


炮楼:始建于清雍正年间 (1722—1735年),位于村西 北1公里的岩石上,为方形无顶 建筑。此楼为长条青石砌成,西 面有一石门,四面墙体均有枪孔 炮眼。炮楼内有一地下暗道,曲 折复杂,既可连接村边的白竹岩, 又可直通村中,还可通往灌江。 白竹岩洞长约1.5公里,洞内设 有机关、陷阱、大厅、粮仓等, 可防烟熏水灌,辟有旱道和水路, 为历代唐氏族人躲兵避难的场所。


O7ZDNOC81STI)FNQ8~G@))L.png

建于山顶的古炮楼



3$P8V5H4_`W481TWEO1U9$U.png

与山顶炮楼暗道相通的,位于山脚灌江边的第三处出口



—— 人文传统 ——



一条湘江,一条湘桂古道, 使得灌阳较早地接受了中原汉文 化的影响;再加上月岭村唐氏是 从湖南迁移而来,月岭村自建村 起就崇文尊教,重视对后代的文化教育。


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现在 看来,也有它的时代进步特点。 它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 面,起到抑制门阀的作用。同时, 扩大了官吏的来源,大批门第不 高的庶族地主和知识分子,通过 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大者登台阁, 小者任郡县”。正因为这样,月 岭村才能出了唐世桐等八名知县、 两名州官、一名二品官,其村落 文化得以延续至今。


5F}GBI0M0RVEW8MLOV1@[L1.png

紧依灌江的步月岩为月岭的胜景之一,崖壁上遗有数处前人的石刻。在其山顶还有一处胜景, 名叫仙人桥




—— 特色民俗 ——



      桂剧是广西的主要剧种之一,俗称桂戏或桂班戏,用桂林方言演唱, 借助面部表情和身段姿态传情,注重以细腻而富于生活气息的表演手法塑造人物。即使是武戏,也多是文做。桂剧流行于桂林、柳州、河池、 南宁等地市和梧州地区北部操“官”的城乡,深受人民的喜爱。


      月岭村便是桂剧的发源地。早在宋末,村里就建有剧团,到清朝初期, 逐渐演变成为具有一定影响的桂剧团。月岭村民素有唱桂剧、看桂剧的 风俗习惯。如今,每逢重大节日,村民们都会组织起来,演出节目。


JW%$Y972MW_%UNW8}3JBL(V.png

奢华的门罩




—— 保护开发 ——



      2010年,月岭村被批准为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 被纳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非遗保护工作平台建设体系”,与广西桂剧团、 桂林市桂剧团共同构成桂剧艺术的自治区、市、县三级保护格局。2012 2月,该村桂剧团被自治区文化厅授予“全区先进村屯文艺队”称号。


      2011年灌阳县人民政府批准了灌阳县文市镇月岭村古民居及石林旅 游景区幵发项目,灌阳县旅游开发总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保护开发,包 括月岭古民居景点的道路工程、绿化工程、旅游配套建设工程、部分古 建文物修复工程、供电供水工程、民风民俗的挖掘、旅游设施的购置等。 2017年桂林市政府批准了灌阳县文市石林及月岭古民居景区基础设施建 设项目建议书,筹措1500万元,新建、改建道路,新建步道、污水处理站, 配套建设电气、给排水、环境整治等附属工程。


7Z_~DWXUUNI([~YKVIA{$LY.png

院落内由块块青石板镶嵌而成的宽敞、平整的地面





转载自《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广西卷》(漓江出版社),2019年7月出版,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