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坊——昭示先人美德和功绩

2020-08-06
来源:古建中国 0   |   1

牌坊,是中华特色建筑文化之一,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有些宫观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有些则用来标明地名。牌坊又名牌楼,为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以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能。

image.png

牌坊

牌坊是由棂星门衍变而来的,开始用于祭天、祀孔。棂星原作灵星,灵星即天田星,为祈求丰年,汉高祖规定祭天先祭灵星。宋代则用祭天的礼仪来尊重孔子,后来又改灵星为棂星。牌坊滥觞于汉阙,成熟于唐、宋,至明、清登峰造极,并从实用衍化为一种纪念碑式的建筑,被极广泛地用于旌表功德标榜荣耀。牌坊不仅置于郊坛、孔庙,还用于宫殿、庙宇、陵墓、祠堂、衙署和园林前和主要街道的起点、交叉口、桥梁等处,景观性也很强,起到点题、框景、借景等效果。另一种说法是根据结构命名,牌坊的原始雏形名为“衡门”,是一种由两根柱子架一根横梁构成的最简单最原始的门。

image.png

文化·木牌坊

牌坊是古代官方的称呼,老百姓俗称它为牌楼。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象征,牌坊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周朝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由此可以推断,“衡门”至迟在春秋中叶已经出现。衡门是以两根柱子架一根横梁的结构存在的,旧称“衡门”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牌坊的老祖宗。

image.png

牌坊·建筑标志

牌楼从形式上分,只有两类——“冲天式”与“不出头式”。“冲天式”也叫“柱出头”式。顾名思义,这类牌楼的间柱是高出明楼楼顶的。“不出头式”,这类牌楼的最高峰是明楼的正脊。如果分得再详细些,可以以每座牌楼的间楼和楼数多少为依据。无论柱出头或不出头,均有“一间二柱”、“三间四柱”、“五间六柱”等形式。顶上的楼数,则有一楼、三楼、五楼、七楼、九楼等形式。在北京的牌楼中,规模最大的是“五间六柱十一楼”。宫苑之内的牌楼,则大都是“不出头”式,而街道上的牌楼则大都是“冲天式”。

image.png

古代牌坊

 

牌楼保护价值

如果牌楼的存在不影响交通,不仅应该得以保留,而且还要千方百计地加以保护,因为牌楼有其保存价值。在风景区或古迹群内,虽然牌楼是陪体建筑,但是它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点缀风景,引人入胜。比如游人去十三陵,经过了长途跋涉,每当望见石牌坊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十三陵到啦!”西山八大处宝珠洞山腰的“喜地”牌楼,点缀在青山翠丛之中,堪称万绿丛中一点红。游人遥望便觉得心旷神怡,欲临绝顶之信心倍增。古色古香前三门大街两旁高层建筑耸入云际,街上车水马龙自然是现代化大城市的一般景象。但是当人们步入成贤街时,马上就会觉得这是在古都北京的街巷中漫步。其原因除了古门道、下马石、拴马桩等的点缀之外,恐怕就是几座牌楼在起作用了。牌楼的存在使得街巷古色古香。

image.png

文化·纪念意义牌坊

 

每处古迹都有一定的意义,每座牌楼往往又有它自己的特殊意义。如“保卫和平”坊,颐和园牌楼的屡毁屡修及其“挡众木”的作用等,都具有教育意义。何况牌楼本身精雕细刻,飞金走彩,还具有高超的艺术价值。牌楼的历史源远流长,在整个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不过是一排晶莹的浪花。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文物,都不能以金钱来估量。每座牌楼都可以看作是当时历史事件的见证。如北京东长安街牌楼和东单牌楼就曾“目睹”了火烧赵家楼的壮举及沈崇受辱的事件等。总之,应极力保存牌楼,如必须拆除,我们应考虑迁建,千万不可废弃,古迹文物,千金不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