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古村,竹海深处有人家

石门村,一个原汁原味的古村落——奉化区溪口镇

2020-08-07
葛劲松 0   |   1

 

image.png

 

在浙江奉化溪口镇大雷山南麓的竹海深处,有一个叫“石门”的古村。

 

image.png

 

石门村距离蒋经国外婆的故乡岩头古村不远,在青山隐隐处,保留着众多的古桥、古树、古宅。央视拍摄的《远方的家——北纬三十度中国行》系列节目《竹山仙海醉宁波》中的“竹海飞人”的绝技更是让这座藏在深山中的古老的村庄为世人所注目。

近村口,有一个牌楼,牌楼正中“历史文化名村”几个字赫然在目。牌楼两侧的对联上写着“江山衍脉三千里,宋室开基八百年”,标明了这个村子的历史渊源。石门古村是毛氏的聚居地,据宗谱记载,始祖毛旭是江山石门村后唐进士仁锵公的季子,随父亲来宁波就职,娶妻奉化女子,见此地山清水秀,于是筑舍定居,繁衍生息,为使后人不忘祖根,遂以故乡“石门村”命名。

 

image.png

 

村口,石门溪从山谷中蜿蜒流出,一座弯弯的石拱桥隐隐可见,后方的红色庙宇在青山中分外的醒目……古树、古桥、古屋、绿水、青山、红墙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丽的乡村图画。

 

image.png

 

走进村子,最吸引人的莫过于村口的“梯云桥”。梯云桥也叫“五洞桥”、“五连桥”,如今,梯云桥的桥面已经改建为一个300多平方的小广场,但走到桥下一看,仍旧可以看到在水泥路面下并排着的五座乱石砌成的石拱桥,五座并排的清代石拱桥在整个浙江省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image.png

 

广场的正中有巴音朝鲁题写的“竹乡石门欢迎你”的金色铜字,桥上有一新修的凉亭,柱联曰:“石门倩影最难摹,天然森列多奇石;隔岸人家若画图,何必玲珑说太湖。”右侧有南溪庙,内有古戏台,全都修葺一新。

 

image.png

 

沿着石门溪往上走,能见到众多的石桥,其中最为精致的是履厚桥。履厚桥由整齐的石条砌成,栏杆上雕有精致的荷花和狮子的图案。“履厚”一词源自清姚元之的《竹叶亭杂记》中“荷两朝之恩遇,浃体沦肌;际累世之昌隆,戴高履厚”,其中“戴高履厚”的意思是头顶天、脚踩地,指“人”在天地之间。

 

image.png

 

村中著名的桥还有泥桥和迎宾狮凤桥。泥桥在进村的村牌外大约百米处,也是一座卵石砌成的石拱桥,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桥上荒草萋萋,已少人走。狮凤桥在村外大约两公里的石溪上,溪的左边是狮子山,右边是凤凰山,故名“狮凤桥”,此桥朴实无华,用溪坑的乱石砌成,历经600年风雨,依然完好无损。

 

image.png

 

梯云桥、履厚桥、泥桥、迎宾狮凤桥……那几十座形形色色的石桥都成为了石门的记忆,而村中保存着的原始的老屋则像一个个饱经沧桑的老人,诉说着历史的过往。

 

image.png

 

石门村古建筑最有名的是“六院一府”,“六院”是指上东院、下东院、上高院、下高院、上伊家院、下伊家院;“一府”是指大夫第。如今,大夫第只剩一个车门,后修的大夫第匾额上写着:“十四世祖澄明弘治癸丑科状元官至礼部尚书”。弘治癸丑应是明朝的1493年,据《明史·毛澄传》记载:“毛澄,字宪清,江苏昆山人,考中弘治六年(1493年)状元,1517年任礼部尚书。”毛澄为人端正、诚信、很有学问,这与历史的记载是吻合的。

 

image.png

 

与大夫第相邻的宅院只剩下一个完整的台门,大门上的石雕非常精美,门里的镂空木窗也尽显奢华。

 

image.png

 

石门古村四周环山,青青的翠竹随风摇曳,漫步于村子中,时时能闻到竹子的清香——那是在加工一种叫做痒痒耙的传统工具时所散发出的竹子的味道。村子劳动着的都是老人和妇女,走进竹器加工厂,70多岁的老人在粉尘和噪音下制作着竹器,满面尘灰,让人看到了石门村人的朴实和勤劳。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