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完整侗寨失火:古村镇频频失火折射文化之痛

报京侗寨

2020-08-09
新华日报 0   |   1

图片1.png

香格里拉古城大火后,各种反思不可谓不深刻。没想到余烬未消,25日晚,贵州镇远县报京乡报京侗寨又发生大火,100余栋房屋被烧毁。该古寨是黔东南北部地区最大的侗寨,曾是中国保持最完整的侗族村寨之一,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但突如其来的一场大火,让众多古建筑化为灰烬,这不禁让人扼腕痛惜。一场大火,烧毁了文化,也烧毁了无数人魂牵梦绕的家乡。

不同于全国各处冒出的“仿古一条街”,更不同于那些迁出原住民巨资“打造”的旅游景区,古寨、古镇、古城,是原汁原味的文化。可惜的是,它们却频频遭遇厄运。一场场大火,烧毁了古建筑,更烧毁了附着其上的历史、民俗以及生动细腻的生活肌理。大火之后,那些文化的遗存将一去不复返。这留下了永远的遗憾,更造成文化断裂。

大火的背后,是一些地方文化保护意识的淡薄。

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打造“假古董”,频频甩出大手笔,动辄数千万数十亿砸下去,却毫无文化价值可言。他们只是在做脸上贴金的“形象工程”,在拉动GDP的同时,塑造的是赤裸裸的伪文化。反过来,面对真正的文化,政府却常常放任自流,不懂得珍惜。尤其是,古寨、古镇、古城由于设备老化,产权复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维护。但这些往往很难看出“显著效果”,更不能产生“轰动效应”,所以,一些地方政府更热衷于推倒重来。

近年来,大火频频吞没古寨、古镇、古城,往往一眨眼功夫,一个原生态文化遗存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些看起来是“突发事件”,却是漠视文化的必然结果。其实,除了大火,那些“潜移默化”的破坏,也在每时每刻威胁着古寨、古镇、古城。比如说,一些地方热衷于打着“改善民生”的幌子,推动大规模的拆旧改造,而其真正目的是腾出大量土地出售,以图“焕然一新”,这对文化的破坏更为彻底。数据显示,全国每天有300个古村落消失,这个数据足以让人触目惊心。

古寨、古镇、古城,是最广大民众生活的主要场域,也是社会和时代变迁的重要见证,因而,从一定意义上说,它们是乡愁最生动的文化载体,这种乡愁更具普遍意义,更具文化价值。而一场大火,一台推土机,往往在一瞬间就能摧毁这一切。

如今,“乡愁”成了一个热词、高频词,得到了广泛的共鸣。而乡愁,不但是个体的文化情感,更应该是一个地方的文化追求,它不应是一些人口中的时髦用语,而应该真正化为文化的力量与实际的行动。但愿贵州侗寨的这场大火,能够烧醒一些地方麻木的神经,重新思索发展的含义与文化的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