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余年古村落焕发新生机

鱼山村

2020-08-09
中华泰山网 0   |   1

“明年,这条依山而建的环山路争取全部贯通绿化,通往栲山的路也将修通;这片闲置土地上将建起7个太阳能温室草莓大棚,流转50亩土地用于发展高端肥桃……道路通了、大棚建起来了,闲置土地利用起来了,鱼山村的日子就会越过越红火。”看着眼前已经初具规模的建设项目,鱼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宋庆泉有着无限憧憬。

石头村落依山而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自肥城市区南行3公里,济兖路西侧有座像鲤鱼形状的山,当地人称为鱼山。鱼山南北走向,从东面翻过此山,西面山腰处有一个小小的村子,村子依山而建,故起名鱼山村。该村始建于明朝初年,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鱼山村祖祖辈辈“靠山吃山”,村里石匠、瓦工特别多。“靠着石头手艺和种植作物收入微薄,只能维持基本生活,怎样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成为摆在当时村两委面前的难题。”宋庆泉说,经过多方调研,村“两委”最后把目光锁定在了鱼山村独有的石头房子上。

鱼山村建筑以传统石质建筑为主,房屋、院落、街巷、公用设施,无不体现出北方山村的建筑特点和建筑风格。墙体是干砌石头墙,每一层墙所选石块厚度一样,石块与石块咬合严密,底层厚,上层薄,从下向上,依次递减,这样的墙体既美观又大方,充分显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工艺技巧;大门有用大石条搭建而成的平顶石头大门,有用长方体石块砌成的拱形半圆圈门;院落是用石块围成的石墙;街衢巷道,全用石板或石块铺成,不规则石块构成了路面各式各样的花纹图案,历经岁月的侵蚀和风雨的冲刷,使路面石头光滑平整,体现出鱼山村独特的风貌。

“要说我们最大的不同,是整个村落的石头建筑保存完整且相对集中,传统建筑共有148套,仅房屋就有90套,村子依山而建很好地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在众多村落中独树一帜。”宋庆泉介绍。

修复古村落,旅游带动村集体经济翻番

这个相对落后的小山村在五六年前想走旅游致富路,期间的阻力可想而知。但经过不懈努力,2014年10月,鱼山村被列入省住建厅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2015年5月,又被列入全省第一批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传统文化村名录。自此,鱼山村走上了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的道路。

鱼山村借助肥城市桃花旅游节为发展契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突出抓古村落保护开发、赏花、采摘、景点打造、山区综合开发工作。依托古村落、山林、肥桃、核桃、樱桃采摘园等,开发古村落观光、生态旅游等为主题的旅游线路,对古村落进行了开发建设。“要想富先修路”,宋庆泉介绍,2016年,鱼山村修建旅游路2500多米,打通了鱼山村和刘台村的交通,借以刘台村的桃花节打响鱼山村知名度;绿化荒山650余亩,对景区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借助祖辈留下的石头院落,邀请村里老石匠,历经半年多时间,修复了建设了宋家大院、重修古村、民俗院等景点设施,保留了古村落的原汁原味。此外,针对古村状况,制定实施了鱼山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不断完善景点和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让游客留下来,2015年至2016年,我们将村里的村民全部搬迁上楼,并顺应旅游业发展潮流,在村落里设计建设了两套民宿。在这里既可以有现代化生活的享受,又可感受院中石磨、墙体石砖、村内石头院落的古村落文化。”为了填充鱼山村冬季旅游项目,鱼山村还投资30万元修建了三处草莓大棚,通过旅游开发,带动了肥桃、樱桃、草莓生态园、桃木加工、农家乐餐饮等产业的发展。

如今,鱼山村年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实现了环境绿化、水电路邮讯、游乐、餐饮、建筑等设施建设与特色旅游项目的有机统一。村集体收入达30万元,2017年比上一年翻了三倍,村民个人经营收入提高20%。

打造四季旅游发展模式,发展定点上下班“新农民”

对于鱼山村未来的规划,宋庆泉心中早有了打算。“今年,我们争取将环山路修通绿化好,将鱼山上的资源利用起来;再投资建设多个草莓大棚,流转闲置土地引进集团公司发展高端肥桃;通过35年时间,在村落里打造60套独具风格的民俗,吸引更多的游客在鱼山村留下,打造鱼山村生态旅游、休闲民宿,一年四季不闲的旅游发展模式。”

村里要发展,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改善村民的生活。下一步,宋庆泉表示,将通过对村里项目的不断投建,让村民脱离种地为生、靠天吃饭的老模式,发展成为打工赚钱,定点上下班的新型农民。“此外,我们还争取利用3—5年时间,提高鱼山村医疗和养老保险的补助,争取让所有村民享受到村集体给他们带来的养老和医疗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