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松下潘:古村落保护迎“蝶变”之机

下潘村

2020-08-09
金华日报 0   |   1

    “哐……哐……哐”4月2日上午,金东区赤松镇下潘村仁德堂前,挖掘机开始作业,村上3座古建筑周边的不协调建筑、有消防隐患建筑被陆续拆除。这标志着下潘村传统古村落保护开发进入实施阶段,也标志着下潘村的“蝶变”之战正式打响。

  下潘村是金华市级传统村落,始建于北宋,迄今有960年历史。据宗谱记载,下潘村原为南宋名臣潘良贵后裔聚居地,今为郑姓人家聚居之地。下潘村随着明清时期婺州商邦的兴盛而发展起来,村落选址、建设布局协调,空间变化灵活,建筑色调朴素淡雅。村中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20余座,包括信顺堂、贡元府、仁德堂、孝子堂、胡公庙、聚德堂、郑氏宗祠等建筑,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是典型的浙中婺派民居。

  前些年,由于缺乏保护与利用,“风烛残年”的古建筑基本处于任凭雨水和虫子侵蚀的状态。市级文保点信顺堂又名上顶厅、齐园,有着“金华东门第一厅”的美誉,开阔考究,雕梁画栋,远近闻名。

  村主任郑荣富介绍,信顺堂为明朝县丞文贵(字宦甫,号葵日)之故居,据传这里历20年建造完成,前后三进,两边厢房八大开间,后有花园取名“桑园”。门厅外有月台,外墙用磨砖贴面装饰,正厅为单层露明造厅堂,用材硕大,进深九檩,明间两缝为抬梁式五架梁对前后双步,山面为抬梁穿斗混合式,前檐牛腿是圆雕狮子、鳌鱼造型,后厅为主堂。

  我们从外面粗粗一看,信顺堂还算“体面”,气韵犹存,但这幢有模有样的明末古建筑里面已经惨不忍睹。我们看到,曾经大气的“豪宅”如今满目疮痍,梁柱雕花多处蛀空、屋顶塌陷漏水严重。信顺堂内存3只明清金鱼缸、两张古石凳以及一对门口石鼓。正厅“层高”很高,两边用多根高高的杉树支撑着,这是为了避免老房子倒掉,中间大梁则用几堵红砖柱架着,虽不协调,但也能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除此之外,其他该有的古建筑维修或保护基本没有,好几个地方甚至开起“天窗”,片瓦没有,风雨难阻。

  信顺堂里贴着“严禁盗卖古建筑中马腿、雕花等文物,如若发现追究刑事责任”的告示,但不时还是有文物等被盗的现象,后来村里就安装了几个摄像头。

  “信顺堂是我们村里保存比较好的一座古建筑,它的雕花精美又大气。”下潘村老支书郑顺成出生至今,一直住在信顺堂的一间厢房里。在他眼里,年久失修的信顺堂不仅是文物,更是村民曾经聚居的大家庭,孩子们嬉戏打闹的乐园,村里操办婚丧喜事的地点。“村里好几幢老房子都已经被火烧掉或塌掉,我们不希望信顺堂就这样倒塌。祖宗留下来的瑰宝,可得好好保护和修复。”

  下潘村村主任郑荣富说,村里集体资金非常有限,古建筑保护形势不乐观,他们向有关方面提交了多次维修申请,目前在市、区政府领导的关注下,村里的古建筑终于取得实质性进展。信顺堂等古建筑维修预算已经提交,很快就能进入招标、修缮阶段。

  下潘村第一书记王劲俏说,下潘村青山绿水,一派旖旎的田园风光。村里面有着丰富文化旅游资源,除了有一批精美的古建筑,尚存一公里古河道、8口古塘,古河道周边有80多棵古松树,古墓葬群、古村落供水系统也保存完好。这个村30多年来几乎没啥变化,现在要变化,不是拆了就完事,而是要把古建筑好好保护起来,让整个村美起来,让村里人都富起来。

  今年3月,金东区农业农村局为加快推进全区村落传统建筑保护利用的工作,调整并优化6条美丽乡村风景线景观点,下潘村被列入盆景长廊美丽乡村风景线建设。该村将在5月份完成全村赤膊墙整治工作并启动美丽庭院的打造;7月份完成仁德堂的游客集散中心规划设计;10月份完成赤松镇首个光南大舞台建设;之后还会陆续引进银杏树、古松苗等珍贵树种活化古村落,争创省级生态文化基地、A级旅游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