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阳朔县白沙镇丨旧县村

2020-04-13
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 0   |   1



—— 村落传略 ——


世人有俚句:“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风景甲桂林。”说到阳朔,有 人这样写道:“阳朔人文荟萃,山清水秀,物华天宝。”阳朔名胜,素受 世人注目,早在盛唐时期,便已传颂一时,名景与名人历来渊源不断。

旧县村位于桂林市阳朔县白沙镇凤冠山下,临近美丽的遇龙河。始建 于1400多年前,原名“仙桂村”,唐武德四年至贞观元年(621—627年) 曾作为从阳朔分置出来的归义县县城。为了纪念这段历史,后人将村子改 名为旧县。旧县村民大多为黎姓人氏,相传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 黎姓家族由湖南南迁至此地,此后逐渐形成村落。



%{[{TW$ZRYL[JU8A20FG]MP.png



—— 村落布局 ——

旧县村坐落在凤冠山下,面 向素有“小漓江”之称的遇龙河, 北面群山环抱,山势连绵起伏。 村前沃野平畴,阡陌纵横。该村 40多座气势恢宏的传统古民居依 山而建,坐东朝西,占地面积约 5400多平方米。村中道路为青石 板路,路两边是耸峙的马头墙、 精致的雕梁画栋、起伏的青砖瓦 顶。每个院落都是规整的长方形, 宅院居中者大门正向朝外,两侧 宅院则大门朝里,大门、后门、 旁门、侧门彼此照应,院与院之 间排列紧凑,错落有致。村庄远 对着官帽山、笔架山,山峦叠翠, 似卧虎藏龙,是块风水宝地。




—— 建筑特色 ——


古老的仙桂桥,位于旧县村村北遇龙河的一条支流小溪上。古桥造 型典雅,建于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绍兴七年(1137年)重建,至 今约800多年。桥长25.8米,宽4.16米,高2.2米,釆用极为罕见的并 列砌法,用281块石料并列砌成,显示了古代桥工的高超技艺,为广西 现存的最古老的单孔石拱桥,建筑结构独特。该桥内侧尚存不少石刻, 它们是研究遇龙河文化的宝贵资料。仙桂桥历尽近千年风雨剥蚀和洪水 冲击,桥体依然完好无损。更让人称奇的是修桥碑记便刻在桥拱下面, 兹录如下:

岁次癸卯,宣和五年九月二十六日,丙子朔申时,建架新卷石桥一座。 文造、宅进、毛完、毛在渐、师婆福。岁次丁已,绍兴七年十二月初三, 庚申日乙时,重新修架仙桂桥,并整筑基座两垠,厥工告毕。充本府都知 兵马使、都劝首毛湊,劝首毛衍,化首僧文昱、惠通,劝首毛维、毛宗师、 毛宗隆、毛师墨、毛院依、毛栋。临桂东郊大坏匠人造。

与桂北地区普遍低矮的古民居不同,旧县村建筑群包括唐代的城墙、 明清时期的民居。这片气势恢宏的古民居建筑群不仅建筑形式多样,时 间跨度大,还以精湛的工艺体现了不同时期的建筑艺术,颇具明清封闭 式庄园的风格。

村里建造工艺较讲究、规模较气派的,当数“进士第”宅院。这里 孕育出了清朝光绪年间的进士黎启勋和抗日战争时期的著名将领、原国 民党四十六军军长黎行恕。这座老宅面西而立,系两层硬山顶、青灰瓦面、 木楹石础、格扇门窗的传统建筑。正面外墙除了高大的正门,少有幵窗, 条石墙基、青砖墙体挺拔厚重。墙体为清水砖在外,内部填充土坯砖, 民间称这种砌筑方法为“火砖包皮”或“金包银”,厚度可达40-50厘米, 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温功能。进士第各个方向还布设了内宽外窄的枪眼和 监视孔,诉说着它在特殊年代的防御功能。宅院内部均为木隔断,且尽 可能做到开敞透亮。一道连一道的天井内回廊层出,如入迷宫。梁柱檐板、 板壁门罩、窗楣和格扇门上尽是镌饰,包括线刻、镂刻、立雕、平雕和浮雕。 板壁以名人诗书雕刻装饰,门窗则为花卉、十字格穿海棠式或套方式的 透空木雕图饰。神龛装饰立体化,立雕和镂刻相结合。吊脚楼、跑马楼 的栏板亦为线雕装饰。门前尚存一对拴马石,石坊上刻有“举人黎启勋 丁酉仲春月吉日”字样。

黎氏宗祠修建于清朝,1938年重修。为硬山式青瓦顶、二进深三开

间大宅,其天花木制卷棚的精美 程度,在广西古代的庙宇祠堂建 筑中是不多见的。在当地人称为

“花板”的屋架挑梁檐板均镂有 精致繁复的动物、花卉图案,大 门檐下高悬“进士” “武魁” “文 魁”三块牌匾,分别纪念的是嘉 庆年间的黎近良、黎怀距以及光 绪年间的黎启动。祠堂里有一块 碑,碑文内容为宗族族规,是了 解古时族规的宝贵资料。

黎氏宗祠后巷有一排硬山式

青瓦顶、清水砖墙的民宅,飞檐翘角、构筑讲究,但开间略小, 布局简单。村南头为一排气势恢宏的清水砖墙大宅,由一座座院 落排列组合而成,院中有院,门 中有门,院院相通,户户相连。 几乎家家有古井,屋顶青灰瓦面, 马头墙高高耸立,脊角高翘,梁 檐下有排列整齐的灰塑、砖砌造 型。村子最南端相传为嘉庆年间 黎近良的“进士”。

此外,村里还有两广巡抚黎桂生、黎凤梧的宅第、牌匾以及 原中华民国代总统李宗仁秘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政协 副主席、第八届全国人大副委员 长程思远先生1991年书写的“抗 日将领黎行恕”题词。



—— 保护开发 ——


20世纪80年代后,旧县村村民逐步盖起新房,古老的房子大多荒 废着,还有不少因年久失修濒临坍塌。2011年,一位南非建筑师辗转两 次来到桂林阳朔旧县村,他对一幢幢青砖黑瓦,斑驳墙面的老宅子一见倾心,一口气租下6幢破旧老宅20年的使用权。这一举动让他的朋友、 家人甚至旧县村的村民觉得疯狂,他也自嘲地让大家称呼他为“疯子鹰”。 尔后的6年时间里,他精心设计老宅的每一处细节,在保护老宅的同时 让它们重新焕发灵气,将看似破旧的农村民居变为艺术。他还将环保理 念融入老宅排污系统的设计中,把原本暴露在地面上的排污管道埋到地 下,在污水经过的土层下铺上石渣,这样污水在排出时杂质会缓慢渗透 到土里,最后过滤后的废水流进田里,灌溉农田。经过“疯子鹰”的修 缮与改造,老宅既保持了原来的特色和韵味,又注入了现代生活的理念, 不仅恢复了生机,也吸引来了中国合伙人。他们把这些修缮、改造过的 老宅,用于开设旅馆,生意火爆。“疯子鹰”租下老房子装修后,很多 村民都渐渐认识到了老房子的价值,现在的旧县村民对古村保护意识越 来越高,专门成立了村民理事会进行统一管理保护,同时制订了保护条 约和保护办法。许多村民也开始修缮、改造自己的旧房子,开办起了农家乐,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转载自《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广西卷》(漓江出版社),2019年7月出版,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