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灵山县佛子镇丨大芦村

2020-04-14
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 0   |   1



—— 村落传 ——


佛子镇大芦村现有1400多户,5500多人。村民以操广府话(白话) 的汉族人为主,杂有部分少数民族人口,其中苗族约240人。该村原本 是芦荻丛生的荒芜之地,15世纪中期始有人烟,经过大芦村劳氏先民们 几个世纪的辛勤开发,才有现在的盛景。

大芦村劳氏有着显赫的家族背景。其远祖本是西汉时的南越王赵佗 的子孙,西汉王朝时期因跟随赵佗幵发岭南有功,被皇帝赐姓为“劳”, 封邑山东崂山,常参与国家建设,后人多有建功立业。宋时,族人劳威 任广东廉宪官,举家迁至南海县。至咸淳年间,其后代劳馀庆任灵山学博, 搬迁落户至檀坪建村。明朝嘉靖年间相继兴建了镶耳楼、三达堂、双庆堂、 东园别墅。到17世纪初,大芦村已扩建成为富庶之乡,村人将所扩建之 区以本地物产或地形命名为蟠龙堂、陈卓园、沙梨园、东明堂、富春园 和劳克公祠等。为了使后辈不忘当日的创业艰辛,故给村子取名“大芦村”。

大芦村以古宅、古树、古楹联而出名,并以古建筑、古文化、古树(俗 称“三古”)名列广西古村落翘楚。




—— 村落布局 ——


大芦村前是一个水域面积 2000多平方米、碧波敏海的人造 湖,村道左右分开。隔岸所见,古 建筑青砖绿瓦,屋脊层叠,鳞次 栉比,跌宕起伏。宅院前后及水 岸边,吸纳了几百年日月精华和 山水淑气的荔枝树、樟树、橙木树, 蜡杆虬枝,苍翠盘郁,恰似一座 座巨型盆景。有人作诗赞叹:“宅 绕青溪耸秀峰,松林鹤友晩烟笼。 小楼掩路斜阳外,半亩方塘荔映 红。”人们在湖堤绿荫间迂回往来, 犹如画中人。


42U6N_9R6OCQQ%76H[8`CU5.png

雕梁画栋



JOIPXR33D33A3`VRQ{QE5]H.png

壁画




—— 建筑特色 ——


大芦村拥有9个典型的明清 时期岭南建筑风格的古建筑群, 是广西目前发现规模最大、保护 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是明清岭 南建筑文化研究的瑰宝。

劳氏先人受封山东,深受儒 家文化的影响,对尊卑长幼的社 会秩序和等级划分十分讲究。村 落房屋在外形上为明末清初岭南 广府豪宅的建筑风格,起居结构功能齐全,房屋布局之间具有强烈的宗法制度观念与意识。比如在横耳 楼,什么身份的家庭成员住哪种房间,从哪个门口进出,走哪一条路线, 都划分得十分明确,泾渭分明。目前尚存最典型的建筑是东园别墅。该 别墅由劳氏第八代劳自荣三兄弟建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占地面 积7750平方米。简朴无华的前门楼,宽广的大地院,三位一体的老四座、 新四座、桂香堂及其附属建筑,独运匠心。整体布局犹如迷宫,局部设 置典雅别致,装饰工艺精湛,文物丰富珍贵,氛围宁静祥和。门楣上不 但挂有“外翰第”匾,还挂有对联:“东来紫气;园茁兰芽” “东阁迎婿; 园庭宴宾”等,使别墅更有书香气息。



R4@53~W$Q0BKE}4$JBAX(JV.png
斗拱


AIMLYT]$0HQ2731O2(D1OUY.png

屋顶装饰


_I4N2HW~LRZF7P_Q6K)[VZT.png

东园别墅




—— 人文传统 ——


大芦村有耕读传家的传统, 村中文化氛围浓郁,最惹人注目 的是挂满全村的传世楹联。据考 证,古宅中有明清时期创作的 300多副楹联,内容以修身、持家、 创业、报国为主。如创作于明朝 嘉靖年间的两副楹联:“惜衣惜食, 不但惜财兼惜福;求名求利,须 知求己胜求人”,“读书好,耕 田好,识好便好;创业难,守承难, 知难不难”,深入浅出,耐人寻味, 反映了劳氏后人已经跳出依赖祖 荫、重仕轻农的陈腐观念,有了 居安思危、自强自励的意识。清 朝雍正年间创作的“克尽兴邦责; 忠全爱国心”,嘉庆年间创作的“有 典有则;是训是行”和道光年间 创作的“文章报国;孝悌传家”, 虽然带有封建时代和宗亲理念的 烙印,但今天看来,仍然具有朴 素的人生哲理和道德价值观。乾 隆年间创作的“积善之家必有馀庆;资富能训惟以永年”楹联是对村中人文化思想和家庭基业几百年不 断充实的释诠。这些传世楹联,教诲人们修身养性,严于律己;劝导人 们立身处世,德才为先;晓喻人们笃学励志,利己利国。村中人用楹联 把家族“包装”起来,是为了族人间加强感情联络,思想交流,并让后 代通过耳濡目染,得以陶冶情操,形成传统风尚。几百年来,村中人每 逢年过节或喜事庆典,总是用鲜墨红纸将楹联重书一番,郑重其事地贴 在原来的位置上,几百年里从不更改。在村民看来,那是先辈的遗泽, 他们情感的寄托。1999年6月,大芦村被广西楹联学会和广西民间文艺 家协会授予“广西楹联第一村”荣誉称号。

除了随处可见的楹联,村中古宅珍藏的不少文物,也是重视文化的 例证。其中出自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手迹的“忠孝廉节”巨幅拓片(每 字宽1.30米,长1.80米)被村民视为镇宅之宝,每逢重大节庆必展出来, 让族人瞻仰,进行伦理道德教育。至今三达堂仍高悬以禁鸦片烟著名的 两广总督邓廷桢为道光十七年(1837年)考取国子监第一名的劳念宗题 赠的鎏金“拔元”匾。牌匾的高挂,道出了古宅中人依凭教育兴家并历 久不衰的家训。村中各处宅院“官厅”(客厅)陈放有完整的《公朱子家训》 抄件,以及现在已经闲置了的各种款式的轿子和古石磨、石杵,都折射 出大芦村重视耕读文化的影子。

到19世纪末,人口累计总数不足800人的大芦村劳氏家族,培育 出县、府儒学和国子监文武生员102 人。47人出仕做官,78人次获得 明清历代王朝封赠。





—— 特色民俗 ——


大芦村人还保留着自己的特色习俗。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祖 上劳弦原在北京兵部任职,后激流勇退回乡归隐,回乡途中在渡洞庭湖 时,遭遇狂风暴雨而一度陷危,却大难不死,顺利回到老家。以后每年 农历七月十四日,他都会吃茄子粥“以示不忘祖德”,至今族人不易其 俗。而每到农历八月十八日“八月庙”的晚上,在祖屋镶耳楼后背山参 天盖地的槿木古树下,村民会组织世代传授的“老师班”,在天幕月光 下,拍击长鼓,表演传统民俗舞蹈“跳岭头”(傩戏),亲朋乡邻云集, 怡然自乐。村中宅院,都是在宅前低洼地就地取材,挖泥烧砖瓦,然后 附形造势,蓄水为湖。每当家族添丁,又必定依照传统习俗,栽种几棵 品种优良的荔枝树,也就形成了现在所见的荔枝树林。它们被大大小小 的人工湖分隔幵来,整个村落碧水蓝天,绿树古宅相映成趣。





—— 保护开发 ——


2012年以来,当地政府和旅 游部门投资近1500万元对古宅进 行维修保护,并兴建了进村门楼、 迎宾广场和游客集散中心、休闲 长廊等,游客络绎不绝。“广西 楹联第一村”大芦村还先后被授 予“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全 国历史文化名村” “全国最美休 闲乡村,,“中国最美古村落”等 称号。





—— 风物特产 ——


大芦村属南亚热带,具有亚热带向热带过渡的海洋季风气候特点, 夏长冬短,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整个区域空气清新,植被翠绿茂盛, 负氧离子高。全村面积约5平方公里,植被覆盖率为88% ,有耕地面积 3360亩,其中水田1460亩,坡地和果园1900亩。其红壤土层深厚、疏松、 肥沃、湿润,盛产水稻以及荔枝、龙眼、柑橘等各种水果。农业生产条 件良好,其中三月红、灵山香荔等荔枝品种,以早市、质优声名远播, 每年都吸引外省市的客商前来预订。






转载自《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广西卷》(漓江出版社),2019年7月出版,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