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底下,君知否?

爨底下村

2020-08-12
余荣华 魏薇 0   |   1

“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时节已过,画院学生笔下的村落少了些艳丽色彩。京西门头沟斋堂镇,初秋的爨底下村韵味更足,如一坛老酒,静待品啜。

放下纷扰,西出北京城。一路景色一路醉,同行者不免互相提醒,悠着点儿,前方才是“桃花源”。

爨底下村,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已有500余年历史。爨底下村中,76套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风格山地四合院依山漫坡而建,共计656间,被誉为北方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古民居群。

图片2.png

村口石碑上大书“爨”字。“爨”者,《说文解字》解释为“炊”,也就是“灶”。想起临行前,我们问得数人,竟无人知“爨”字写法。

经村民介绍,“爨”字,共有30笔,发cuan音(四声),可通过口诀记忆: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加火烧。关于爨底下的由来,一个说法是源于距离村里一公里处的明代军事隘口爨里安口,因为村子建于其下,所以得此名。

爨底下的四合院与京城四合院相比,有同有异,它也讲究“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但更加小巧,东西厢房向院中央缩进,减少占地面积,并提高土地利用率。

图片1.png

为了远观村貌,我们爬上村南的半山腰。北有卧虎岭,东有蝙蝠山,清晰见得满村屋院错落有致,扇形展开,如一方被流年研磨的古砚。

村中居民一家姓,都姓韩,相传是明代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移民而来,始以福字为第一辈,序排20辈:“福景自守玉、有明万宏思、义巨晓怀孟、永茂广连文”,至今仍在传承。

村里的老支书韩孟林,今年67岁,是族谱上的第十五代,如今在村中开着一家“爨韵客栈”,一座四合院,10间房,能接待20多位游客。院内一副楹联“忠孝持家远,诗书处世长”,正是家中一代代传下来的。

老韩告诉我们,村里乡亲对古民居珍爱着呢,即使是必需的翻建整修,也得遵照“老规矩、老材料、老工艺”的原则。岁月留痕,村中的一些古墙上,因此同时能看到明清的壁画和上世纪不同年代的宣传标语。

爨底下村自明代开始,便是过往商贾的落脚之地,古道给这个村子带来了繁荣和昌盛。至今居住在此的老村民还依稀记得马帮路过时的清脆铃声。

一年一度的北京国际山地徒步大会,路线就要经过村中的这条古道。不管是悠闲的游人还是矫健的赛手,走在各色石板铺就的小道上,往往会放慢脚步。看那青色、紫色、灰色,温润如初。

古碾、古磨、古井、古庙……拾级而上,偶尔停留。村民说,在这里,不同的季节有着不同的美景:春天杏花漫过墙头,夏天绿荫遮住窗边,秋天柿子掉落路旁,冬天白雪点缀庭院,加上斑驳的石墙、残存的石狮、祥和的居民,仿佛可以触摸到明清京西古道的那一份繁华和沧桑。

一座村子,带动一条山沟。爨底下所在的这条沟峪旁,各村都有一些明清古建筑群,当地开动脑筋,整合发展,6个古村落,融为一条爨柏沟。

如今,村里家家户户开客栈,请几个帮工,迎来送往前来感受明清味道的游客。如此秋天,不妨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在院子一坐……低眉,就是灰色微翘瓦顶;仰脸,即是朱色斑驳窗棂;头顶就是很高很高的碧绿天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