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百色市西林县马蚌乡浪吉村丨那岩屯

2020-04-14
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 0   |   1



—— 村落传略 ——


那岩屯,又称“那岩古木寨”,壮语意为“山丫上有田的地方",位于滇、 黔、桂三省区交界处的一个山坳上,毗邻国家重点水电工程天生机水电站库区万峰湖,是一个美丽的壮族山寨,现居住着120多户,近600名壮族同胞。

那岩屯的建寨历史,没有具体的文字记载,但根据寨中老人世代相传的口头传说,他们是古句町国王族“承”的后裔。他们的先人原生活在今西林县中部的普合一带,因战败辗转到此地。当时那岩三个山峰均是森林 密布,易守难攻,且地处偏僻,古夜郎国、古滇国与汉朝都难以管理,古句町国的逆也就能在那岩古木寨生存下来。


}F%GL7ZDH1J`]Q`EO0_K{)W.png

从北面看坡玛惠木楼




—— 村落布局 ——


XV4COC~YV5(9KQPO]LS(C8G.png

村落由坝南、坡玛嵩、小寨 3个山峰组成,民居木楼就建在山 脊上。身居楼内,环视四周,一 幅由青山、溪流、木楼、竹林、 梯田、古树组成的壮家田园风光画尽收眼底。

为避战乱,那岩的先民们把 村寨建成一个军事城堡,以防御敌人来犯。村寨木楼均在山脊和 山顶,并且户户相通,以便于调 兵防卫。若是一个不了解内情的外人,想要在这错综复杂的小道 上找到一个有意避开你的本地人,可是一件挺费劲的事。20世纪50 年代初,土匪头目林盖雄看中了 这块易守难攻的“要塞宝地”, 流窜盘踞于此,企图占寨为王。 解放军前来围攻,久攻不下,最 后采取断水断粮的方式才把土匪 歼灭,匪首林盖雄饮弹自尽。至今,寨子里仍保存着当年的战壕、 掩体等军事遗址。






—— 建筑特色 ——


山寨以壮旗干栏式建筑为主,房屋全部用木头构建而成,而且 户户相连,家家相通,是广西目 前壮族干栏式建筑保存得最完好、 规模最大的村落之一。

那岩屯可谓是壮族文化的活态博物馆。至海保留着大批古老的 木制用具。村寨木楼的回廊和厅廊 里,到处可见木凳、木床、木槌、 木盆、木桶、木碗、木酒杯、木风簸、木榨油机、木榨糖机、木织布机等古色古香的木制品。

“大路过阳台,兰花雕在外; 妹有大干栏,引哥唱欢来。” 一曲壮族古老民谣,唱出了那岩壮 族人的传统居住习惯和别样风情。 寨里房屋建筑形式为明清时期的 “干栏“木楼(这些木楼俗称为“麻栏”“高栏”)。这些“干栏”建筑,不打一颗铁钉,不绑一条铁丝,用榫头将木楼所有柱梁进行穿架拉引而支撑起整个房架。屋顶结构为两面坡式,房屋底部悬空, 四周围板,上盖瓦片。屋内设置一般为三到七开间,相隔的各开间镶嵌木板遮挡。居中的那间当作堂屋,堂屋后壁供奉神龛,堂屋两侧常做卧房、厨房(左侧多为厨房,右侧一般为卧房)。木屋大门外建有走廊或回廊,在走廊处,设置有登堂入室的“门槛”, 大多用木板制成,亦有石头所建。 木屋一般分为三层,底层是畜禽 的栏舍,中层住人,上层堆放着 粮食。也有少数人家只建两层的, 这类木屋底部通常不悬空,直接落在地上。


`V{[@6_)%WK0G)%@(H$G{_4.png

那岩壮族木楼



—— 特色民俗 ——


虽历经战乱,那岩人仍把许多民族传统文化和风 俗保留至今,比如掷泥包、泼水、盖饭、碰蛋等。外 人来此作客,寨上姑娘会在客人的脖子上挂上一只色 彩艳丽的彩蛋,然后与之碰蛋。碰蛋是那岩青年男女 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两只彩蛋碰撞后,若都完好无 损,则表示无缘无分;若只有一只蛋坏,则表示有缘 无分;若两只蛋都破,则寓意有缘有分。因此常出现 这样的情景:长长的回廊边,姑娘们手持彩蛋笼倚栏 而站,对面干栏的小伙们也簇拥在回廊上,向姑娘们 欢呼致意。随后,两头的歌声就在这古老的干栏中蔓 延开,整座寨子都沉浸在浪漫、欢乐之中。

那岩屯木楼“摩肩接踵”,屋檐与屋檐重叠,木 廊与木廊相连,一家炒腊肉,半个山寨都能闻到香味。

木楼内,每个那岩姑娘都是纺纱织布的好手。如今, 该村还保持着自己织布做衣服的传统。每天晚上,村 寨里都会听见织布机“叽咔”作响,条条棉线经过姑 娘的手,变成捆捆土布。按照传统,每个女孩出嫁时 都要带上嫁妆“三件宝” :8张土布毯、8套土布衣和8捆土布。

这是对出嫁姑娘的“最低标准”,如果 谁能超过这个标准,就会赢得更多的赞许。寨子里绵 延至深夜的“叽咔”作响的织布声,是壮姑在纺织未 来的多彩生活。

那岩屯民风淳朴,至今仍保存有壮民族的众多古 朴习俗。全寨有140人能唱北路壮族清水江调山歌, 103人会用木叶吹奏民族山歌,181人能用织布机纺 织壮族各色土布和本民族服饰,285人会定制壮族特 色菜谱。在外界文化不断涌来的过程中,寨内仍织土 布、穿土布、唱山歌、守习俗,保一方本土文化。

那岩屯传统山歌内容丰富,曲调多样。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种田种地歌》《种棉歌》《刺绣蜡染歌》

《起房造屋歌》《酒歌》《问酒歌》《摆酒歌》《摩朽贯》,


宗教山歌有《立幡调》《挂幡调》《开荤调》《追叙调》

《献羊调》《哭诉调》《献汤调》《开路 歌》

《敬地脉龙神》《下葬调》等,

是研究广西壮族 历史文化不可多得的“活史料”。



0DOG`%WES]_FQ}W%H0VB1UF.png

村民手工制作的布毯和布衣



NL6[AGM7F9$A)(U~6M[DBI5.png   PPG{_2_[AHPIBM}~]L}WXYN.png

染布                                         晒谷物




FP[HN8TCZ1987XHMN1CL~U5.png

清水江调山歌对唱



—— 保护开发 ——


那岩屯独特的传统文化, 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自 2004年起,县政府就有意识地对 外宣传它、推介它,把它作为西 林的一个旅游景点来开发打造。 有关部门一方面教育村民要爱护、 传承好传统,要充分认识到这些古 建筑存在的历史价值和今后的开发利用价值;另一方面高度重视 挖掘开发的编制规划工作,聘请

有关专家到实地勘察、评估、论证, 编制发展旅游规划,明确开发保 护的指导思想和措施,制订开发 保护的具体方案。在“尊重原住民、 原文化、原空间、原生活、原习俗” 的原则基础上,提出了 “保护传统、 科学规划、整体开发”的总目标, 出台了相关的保护、开发、利用 文件。



4K0X@46}Z{RT[O__I2V%}[3.png

制作五色糯饭





转载自《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广西卷》(漓江出版社),2019年7月出版,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