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增强妇女技艺 助力乡村振兴

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高寨乡平寨村

2020-08-16
贵州日报 0   |   1

“右手在架子上,左手在架子下,拿好针线,一针一针来,注意每一针之间的穿插……苗族刺绣有数十种绣法,以图案精美、含义深刻著称,在刺绣文化中独树一帜。”走进开阳县高寨乡平寨村王大英苗族服饰非遗传习所,王大英一边指导妇女练习刺绣技艺,一边介绍着苗族刺绣的特点。

图片.png

王大英(右一)在苗族服饰非遗传习所指导妇女们刺绣

“苗族民间文化技艺丰富,这些技艺都是我们苗家人的宝贝,只要我还有力气,一定会让更多愿意学习苗文化的年轻人掌握相关技艺,苗家的宝贝要永久流传。”王大英告诉记者。

王大英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族服饰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也是平寨村民族小学的退休教师。深耕教育工作五十载,她利用课堂教学生们刺绣和蜡染,跳苗族芦笙舞。同时,为了传承民族工艺,她还创建了“开阳县小花苗民族手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有苗族合伙人5名,15名绣娘就业,150多名妇女经过培训掌握了一技之长。

今年35岁的村民王友秀是合作社绣娘中的一员,以前在外务工,工资不高还非常辛苦。去年春节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选择回乡,现在跟着王大英学习刺绣和蜡染,每个月能赚2000多元。“不仅能在家门口就业还能照顾老人,现在的生活我已经很满足了。”王友秀说。

乡村振兴,产业为基,人才为本。为解决农村贫困妇女就业难题,贵州省妇联把“锦绣计划”作为“乡村振兴巾帼行动”中精准扶贫与文化传承的连接线,促进妇女增收。截至目前,“锦绣计划”培育发展了妇女特色手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1354家,从事妇女手工产业及辅助行业的妇女达50万人。在“锦绣计划”带动下,贵州不少农村妇女用日常的“一根绣花针”“一把蜡刀”等逐渐实现脱贫致富。5年来,全省妇女特色手工产业产值达60亿元。

图片.png

在开阳县高寨乡平寨村王大英苗族服饰非遗传习所的两名苗族妇女正在绘制蜡画

贵州省妇联还主动联合贵州省扶贫办、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启动实施新一轮“三女培育”三年行动计划。目前已培训妇女近4万人次,全省脱贫妇女67.8万人;以双向服务为出发点,为城乡妇女提供就业平台,组织开展“春风送岗位行动”,2018年各级妇联共参与组织专场招聘会208场,提供就业岗位5万余个,3.5万名妇女就业;组织开展“巾帼脱贫示范基地”“锦绣计划巧手脱贫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和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集体(个人)评选表彰活动,进一步激发城乡妇女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

为提升妇女特色手工艺水平,让传统民族工艺、指尖技艺等更契合市场消费需求,贵州省科技厅等部门出资300万元设立“贵州省妇女创新创业合作基金”,支持蜡染防脱技术、刺绣技法融合创新研究等,转化推广科技成果30多项。目前,贵州一批手工艺自主知名品牌企业迅速成长,并与国内外知名家居、服饰等企业合作,不断走出国门。在取得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推动了如安顺蜡染、松桃苗绣、三都水族马尾绣等传统民族工艺传承发展。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妇女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是乡村振兴的享有者、受益者,更是推动者、建设者。省妇联主席杨玲表示,下一步,贵州省妇联将进一步深化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组织妇女参与产业发展助增收、参与技能培训强素质、参与乡村治理促和谐、参与志愿服务帮邻里、参与文明创建树新风,凝聚城乡妇女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推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