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贺州市钟山县回龙镇丨龙道村

2020-04-15
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 0   |   1


4EW)@C(`M]]J0WYB{W))P4H.png

龙道村民居




—— 村落传略 ——


龙道村地处钟山县南部的回龙镇,距县城约15公里。全村现有350 多户,1700多人。该村初建于元代中期,依岭而建,前塘后岭,很有气势, 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龙道村居民全为陶姓,据该村《陶姓族谱》记载, 其始祖陶英,祖籍山东,唐末天佑年间以青州太尉衔授征南将军领兵出 征昭州(今广西平乐)平乱,后因朱全忠篡位叛乱,而解兵隐于昭州不 复北归,后其长子迁居龙平县高村(今钟山县地),其后人于元朝时期 迁居此地建村立寨至今。




—— 村落布局 ——


该村依岭而建,坐东北朝西南,背山面田,避风 向阳,村前水塘环绕,地势极佳。村后岭脉(龙脊岭) 一直从15公里外的珊瑚镇旗岭直下,在龙道村至村尾处有转弯回望之势,形同长龙,人们称之为“龙到”。 因钟山南部地区往东通往羊头、八步(临贺)地区的 主要通道之一从该村后面的龙脊岭通过,因此取谐音 “龙道”为名。村落受广府文化、岭南文化、中原文化、 教育文化和农耕稻作文化影响深刻,具有浓郁的地域 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1917年以前,现钟山县域分属富川、昭平两地。 清中叶至民国初,社会动荡,匪乱猖獗,而这里又恰 好属于“三不管”地带,愈加动荡不安。龙道村村民 为防御匪徒和保障居住安全,在建造房屋时统一规划 与布局,以做防范。整个村落的建筑依山面塘,由下 而上拾阶而入,村前以水塘为壕沟,沿塘边筑围墙, 建炮楼,立门楼。村前砌护村石墙,设有四个入村口, 各入口又有闸门,闸门里面的巷道又设有门楼和多重 防护门,曲折迂回。




—— 建筑特色 ——


龙道村的古民居建筑群呈封闭式、密集型的特点, 由分散成片的小建筑群组成,又以直系亲属划分区域 建筑单元。大多为青砖黛瓦,门框多为麻石条,建筑 多为两层(楼层为木及杉树木板结构),墙体厚度在 36—55厘米之间,屋墙高度多为8米,斜高至屋顶 2米,整栋建筑高10米左右。当地有完整成座(一 正二厢)的古民居56座,单间平房35间,炮楼6座, 门楼7座。各家房屋座数及大小不等,但每一座房屋 的建筑形式都基本相同,即每座屋子座与座之间都设 有正门、侧门和后门,或横向或纵向相连,或与他家 相连,或与巷道相通,逢战乱或者匪患,人们不出巷 道即可互相联系,大多民居可以就近通向炮楼或者门 楼,极具防御特点。

龙道村古民居群中家家户户的正门均朝东或南, 门楣雕以八卦图及龙凤、花鸟、走兽、虫鱼等吉祥图 案。此外,许多房屋绘有壁画、刻有诗钞,随处可见 各种精美绝伦的石刻、丰富细腻的屋脊、精致古朴的 雕塑、惟妙惟肖的图案,笔法娴熟细腻、造型生动严 谨,它们和飞檐翘角的柔美曲线一起,融中原建筑与 古苍梧南越土著干栏式建筑特色于一体,风格独特而 文化内蕴厚重。每家每户的正门麻石门框上都刻有石 刻对联,有阳刻、有阴刻。阴刻对联字底有平刻、尖 刻、圆刻,雕工精湛,寓意深刻,多为楷书,书法绝 妙。对联多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类的 内容,如书院正门对联“钦明门第流芳远;乐读家声衍庆长”。后门联“前堂永日同稽古;后进文风叠胜先”。门楼对联“门对西山多爽气,人瞻北阙下彤云; 枫陛敷恩盈梓里,箕阶凝瑞起松云”。独特的人文特点和文化氛围,读之让人拍案惊叹。

龙道村有两处文物建筑:龙门祖庙和龙道书院。 龙门祖庙位于龙道村新村前,是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 位,也是古建筑群的核心建筑。主体建筑面阔三间, 分上三间和下三间,即前廊后殿,左右两侧再各加修 一间,为石柱砖墙结构,庙前廊花岗岩石柱阳刻对联:

“龙安宁龙守二村天宝物华尉起;

门康泰门镇数房地 灵人杰兴隆”。

门头青石浮雕蝙蝠,前廊为船廊,隔 板雕花,上门楼单层,内廊石柱。前右侧附加建筑为 房,左侧附加建筑为炮楼,后殿部分为供奉祖先牌位 处,柱墙结构。花岗岩石柱阴刻对联为

“将相神仙聚 一堂庙貌重新共仰松云呈瑞气;

功名德业垂干古宗风 丕振常陈殖藻莺馨香”。

内有三块康熙、乾隆时期的 碑记和四块捐修庙功德碑,屋顶塑屋脊,青砖青瓦, 是清康熙时期的建筑。

龙道村的中心是龙道书院,古时候受读书文化“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影响,村子的中坚力量大 多聚集于书院,吟诗朗诵、畅谈理想,书院便成为当 时极具吸引力的公共场所。清晨,学徒们来到书院苦 读圣贤书,待到傍晚,再从书院出发,回到各自家中, 沿途的路线就形成了如今的街巷空间。以书院为核心、 向四周发散的街巷肌理初见雏形。


N67XNGN[A{~X({Q62`4}LPE.png

古民居避风向阳,周围水塘环绕




—— 人文传统 ——


龙道村之所以有如此浓郁的文化风尚和拥有如此众多的对联文化, 是因一个故事。传说明朝末年该村一位名叫陶大鼎的举人不愿为官,便 回归故里,在村中办启蒙教育,用尽毕生的精力,为村里培养出了一批 批的秀才和乡贤。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为村民教育做出贡献的举人,也为 了彰显村人读书明理,传承“尊老敬贤,尊师重道”的家风古训,每家 每户在建造房屋时,都自觉地在用石条做的门框上刻下有厚重文化底蕴 的对联,以营造重视教育、提倡读书的风气,由此形成了该村独特的对 联文化。


9LQ9RZ_2_R9Z(YS4CB3Y6FO.png

伫立在古民居中的炮楼



—— 保护开发 ——


经过700年的发展,历经时局变化,岁月沧桑,今天的龙道村古建 筑群与新屋并立,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齐聚,现代的生活方式已经融合逬 了这片古老的村落,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当前钟山县正如大古村落保 护力度,按照“修旧如旧、利用开发并重”的原则,编制保护发展规划, 积极争取和投入资金,对传统村落实施保护,制定传统村落古民居建筑群 保护措施,将保护传统村落古民居建筑群放在重要位置,并挖掘非物质文 化遗产,发展传统村落文化观光旅游业和生态农业,带动村民致富。


4S(~~1S7P[APGVTXVH4`56L.png

(XS0}G{1GG9[)]EAI{51LMV.png

                 古宅雕刻隶书和浮雕的沙石条门框

C_(UGNDF%K8AQCMKI2Z0Y8G.png

                             古村巷道                                               沙石条门框上雕刻的对联







转载自《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广西卷》(漓江出版社),2019年7月出版,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