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李家村:记忆中的老爷庙

2020-08-17
大荔之窗、大荔县人民政府网站 0   |   1

  新时代的美丽大荔,聚焦历史人文荟萃,挖掘传统文化底蕴,生动传神地展现乡土风情,传承乡村文脉,留住乡愁记忆,激发活力,扬起乡村全面振兴的风帆。

  醉美黄河,流不尽千年河西地。

  浩壤沃土,福泽于关中米粮川

~8EEF3NFUXR[IUVML5MV[SB.png

李家村:记忆中的老爷庙

  李家村位于下寨镇政府驻地西南12.5公里处,有三个自然村,七个村民小组,4452015人。村里以前有个远近闻名的爷庙。老爷庙其实就是关帝庙,供奉的是三国名将关云长,俗称关老爷,所以村里人就这么叫。老爷庙坐落在村子正中路北,占地四、五亩,没有正门,矮矮的土墙中间一个豁口供人们进出。庙门前是一个大大的空场子,大殿雄踞在靠北墙的高砖台子上。东山墙旁边是一个窄窄的走道,可一直通到北巷,走道最北头有户人家朝西开着的小门。大殿西山墙旁边是很大一块空地。庙台前,左右两边矗立着两个青石雕刻的石马,精致逼真,栩栩如生,由于多少年来孩子大人在上面玩耍,石头已经磨得光溜溜的了,只可惜后来东边的一个马不见了,西边的一个马也不知被那个好事者打掉了半截尾巴。场院东边有几颗古柏,一搂子多粗,铜干铁枝,苍老刚健,树龄都在百年以上。这些古柏一年四季郁郁葱葱,使得庙宇多了几分肃穆和幽静。沿着慢斜坡登上高台,大庙门前还有一个不大的空场地,青砖铺就,砖砌的花围墙有半人高。门檐下有几块石碑。墙上镶嵌的几块不大的青石上刻着铭文,记载了历次重建修缮的事宜,以及捐献人的名字和银两。其中一块断碑记载着当年本地回民起义的历史,颇为珍贵,石碑在回民起义时平放在西边檐口下,新中国成立不久曾有考古人员专程前来拓石,后来被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运走收藏

  老爷庙建制宏伟,青砖碧瓦。大门外正上方一块蓝底大匾,上书关帝三个鎏金大字,遒劲有力,辉煌耀目,放射着巍巍乎庙堂之光。房顶上的脊兽有多半人高,两边山墙上的铁花也有斗那么大,整个建筑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大庙有前后殿两个部分,各三间大房,前殿议事聚会,后殿供神,檐口相距五、六尺,中间一个甬道把前后殿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整体。甬道左右两边是天井,房上四面的水都汇聚到天井里,通过两边的水道流到庙外,天井深三四尺,顶上罩着瞒天网,就连一只小麻雀也休想飞得进来。进了前殿的大门,首先看到的是四个粗大的红色木柱子,一个大人合臂都抱不严实。北边的两个柱子上还挂着一副楹联,内容已经模糊不清了,那楹联刻在木制的拱形牌上,黑底红字,上面有一个铁打的挂钩,下面有一个铁托子,挂上去纹丝不动。后殿是供奉神像的地方,中间开间,左右两间封闭,有一个小门可以进入。正殿左檐下一个红色的木架子上架着一个硕大的牛皮鼓,鼓面上绘有红黑相间的八卦图案。神殿正中是比真人还要大的三个泥胎塑像。关公老爷居中端坐,绿冠绿袍,赤面长眉,美髯飘飘;左边是大将周仓,豹头刺须须,环眼圆睁如铜铃,虎虎生威,右手紧握关公的青龙偃月宝刀;右边是关公之子关兴,左手举着一本书正在观看,这书是民间广为传说的,关公最爱读的《春秋》

  关帝庙神像前边并没有神案,在村民的印象中好像也并不曾见过有人磕头烧香,可见这座关公神庙的修建目的并不纯粹是供奉和祭祀,它更侧重于纪念的性质。由于三国故事在民间的广泛流传,关公早已被人们美化和神化,成了的化身。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统治阶级和那些理学家们,都在利用它来教化人们,以维护他们的统治。这也就是在我国许多地方都可以见到各式各样关帝庙的缘故吧。村里有一句谚语:五月十三滴一点,同州城里买老碗传说五月十三是关公磨刀的日子,如果这一天能下一场雨,秋季的收成一定会好,老百姓就能吃饱肚子了。应该说,这里面既有人们对关公的赞颂,也寄托着人们的美好希冀。李家村关帝庙还有一点可能和别的地方都不相同那就是在西殿里还供着一个小小的齐天大圣孙悟空的铜像。像不大,也就四、五十公分高面部并不是猴,而是一个小孩子的面相,一腿站地,一腿抬起蜷着左臂弯曲向后,右臂高举,手里攥着一个一尺多长的金色小棒。神态活泼有趣,逗人喜爱。平日他就呆在那间幽暗的小屋里,身上落满了尘土也无人打扫,在他的身上甚至可以看到斑斑驳驳的麻雀屎。一旦遇到大旱之年,久不下雨,田苗枯死,人们在对降雨失去了信心时,就开始祈雨。李家村的祈雨仪式很奇特,不是一般的文祈诸如敬神求佛、请马子开道、由神童背水瓶、高僧护驾步行到终南山神潭里去背神水之类,而是武祈,也就是打着老天爷要雨。和老天爷打自然离不了当年曾经大闹天宫,把几十万天兵天将打的屁滚尿流,把天宫搅得天昏地暗鸡犬不宁的孙大圣。于是,人们先给铜像打扫殿堂,沐浴净身,上香贡献,祈求祷告,希望借他的面子到玉帝那里去要点雨。如果还是不灵就马上翻脸,把他从神殿里搬到毒日头底下暴晒。心想,你孙大圣即使不念着老百姓的可怜,毒日头下你也有受不住的时候。等你晒得受不了了,你就会上天去要雨。玉皇大帝叫你打怕了,你一开口自然就下雨了。当然,这也只能是愚昧而又质朴的人们的一种朴素而美好的愿望而已

  关帝庙在李家村有无可取代的地位,是村里政治、经济、文化、娱乐的中心。在旧社会,每年腊于二十三一过,就有好事者和闲人向那里集中。人们早早地把那面大鼓从庙里抬出来,晾一晾,再取来铙钹小锣大锣,便叮叮哐哐地敲了起来。来的人有老人,有小孩儿,但大多数是中年人和小伙子,这个头一开一直要过了正月十五才肯收场。等到了腊月三十儿,正月初一,全村的人都会涌向老爷庙,即使不能去的人心也会想着那儿。你看那庙堂里、庙台上,大场子里打麻钱儿的、转钱儿的、碰钱儿的、猜钱儿的,滚钱儿的、丢壕儿的各得其乐。整个老爷庙里到处都是欢乐的人们。解放后不久,像打钱儿这些活动慢慢地便看不到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些群众文化娱乐活动,比如扭秧歌、打篮球、唱歌唱戏等。青年们下地以后就到这里来读书、看报、打篮球。村子的篮球队远近闻名,还曾在县上举办的农民篮球比赛中得过奖。村子里还有一个业余文艺宣传队,文革前几年,大队出钱专门从西安请了一个教师给几个年轻人教锣鼓点儿。后来,村里的年轻人聚在一起,排演过好多的文艺节目,其中还有大型戏曲,像歌剧《三月三》、《白毛女》,秦腔《沙家浜》等等,到了冬天农闲排好,春节时就在老爷庙门前的砖台子上演出。那可是一个再好不过的天然舞台,檐口下底幕一挂,四角栽上柱子,上面帆布箔子芦席一苫,再把前幕一挂,一个像模像样的舞台就成了。后面庙里前殿是化妆室,演员候场室。到了晚上汽灯一亮,鼓乐一响,大幕拉开,平日间在地里干活的泥腿子,大姑娘小媳妇一个个乔装打扮,粉墨登场,演绎那人间的悲欢离合,血雨腥风。台下的父老乡亲也被演出所打动,情绪跟着剧中人物的命运变化时喜时悲

  老爷庙是一个历史的旁观者,见证了上百年来李家村的变迁;它也是一个大舞台,上演过人间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令人痛心的是,有一年渭河发大水,整个村子被淹,第二年村子后靠搬迁时,关帝庙也在劫难逃,被彻底拆掉了,可那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却永远地留在了人们心里。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乡村文化是乡村古老的独特记忆,乡村故事是乡村的特色名片,将众多历史传承和美丽风貌编织起来古而不衰,精彩纷呈。在加快丽大荔  追赶超越进程中,大荔县将坚持“5+”战略,实施工程,着力绘就家富生产美、景秀生态美、风淳生活美的美丽乡村新画卷,让乡村满载乡愁,让村民富裕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