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葛坡镇丨深坡村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葛坡镇深坡村

2020-04-16
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 0   |   1



—— 村落传略 ——



深坡村是宋代汉族的古村寨,位于富川东北面的潇贺古道旁,距县城 约16公里。村庄占地面积约150亩,全村现有400余户,1400多人, 12个村民小组,操汉语桂柳方言。

深坡村是潇贺古道上的一个驿站,建于南宋末年,时任桂林府通判蒋 士弘(湖南省江华人)卸任还乡路经此地,惊叹此处风水独特,蕴含灵气,遂在此定居,至今已有近800年历史。该村原名“葛陂街”,又名"深陂街”,民国时建立葛坡乡沿用此名,只是把“陂”改为“坡”。

深坡村以坡地、丘陵为主,因为环境优美,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白鹭前来栖息。一条清澈的河水穿村而过,村边河道两旁的古树高耸入云,后陇山林木葱郁。该村有一条清晰的发展脉络:南宋绍定年间修建古村落民 居建筑群一明朝天顺三年(1459年)增建慧严寺、东田庙一明朝增建古 寨门楼一明朝崇祯年间增建青石板街一清朝增建威镇庙一清朝康熙年间增 建蒋澄公祠一清朝咸丰十年(I860年)增建恕堂书屋一清朝同治元年(1862 年)增建蒋氏宗祠一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增建蒋巩公祠一清朝增建 神岩庙。



—— 建筑特色 ——


深坡村传统建筑沿着村中河、村前河和富麦二级路呈块状分布,四 面都有防御性较强的门楼,为宋到清时期的青砖绿瓦马头墙老式建筑, 因潇贺古道从此经过,成为很繁荣的商业村寨,沿街民居现还留存有摆 放货物的铺面。由于蒋氏为汉人,所以深坡古村的传统建筑融合了中原文化和岭南民族文化的建筑风格。

村子以全长约800米的三镶石板街为中心。该石板街建于明代,三块石板一排,中间一排长条石居中,块块一样大,左右两排为方石块, 故称石板街。按照当时的规制,只有村内有人考中进士才有资格铺设这 种式样的石板街。石板三镶街有大型门楼2座,其中的八字门楼建于明朝, 因将山父升明奉政大夫发家而建。因门楼照壁呈八字形而俗称“八字门楼”,是村中出过高官门第的标志。中型门楼2座,小型门楼7座,大 小门楼均挂有进士、文魁、经魁、举人、贡生、大夫第等烫金牌匾。其中, 最早的进士牌匾为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设立,最晚的为清光绪 三十年(1904年)所立。



—— 人文传统 ——


蒋氏一族耕读传家,数百年来多人考中进士举人,出仕为官,深坡古寨也人丁兴旺,日趋壮大。在科举考试中,村内人才辈出,出了进士4名, 举人9名,贡生13名,有历代嘉封题匾达数十块,是富川的名门望族, 在民间曾有“上是深坡街,下有下城头”之称。村中还有历代建立的书 房10多座,保留完好的还有5座,较著名的有恕堂书屋、汲古书屋。这 些书屋均建立于清咸丰末年,由当时的大户人家捐资修建而成。汲古书 屋取“汲古”二字,意为钻研古籍,学习圣贤之道,是当时村上的私塾。 村中的蒋氏宗祠挂有对联“一等人忠君孝子;二件事读书耕田”,充分 反映了深坡村“崇文重教”的传统。


YT)V`KR90)42SFR}XKL@0E7.png

古汲书屋




—— 风物特产 ——


深坡村以种植水稻为主,是 葛坡镇主要产粮区之一,其次为 烤烟、脐橙及柑子。阳春三月, 村里尽是“青青油菜吐芳蕊,田 间地头尽金黄”的景象。金黄耀 眼的油菜花随风摇曳,散发着醉 人的清香,放眼望去,如蝴蝶纷 纷飘落,遍地金黄。慕名前来观光、 釆风的人络绎不绝。

深坡村有一著名民间小吃, 当地人把它叫作“油炸果条”。 相传,唐太宗要求人们模仿鞋底 制作果条,警示世人在享用美食 时,不可忘记了劳累的双脚。果 条用糯米粉加白糖经舂打糅合, 再裹上褪皮芝麻油炸而成,可谓 色香味俱全,是村民过年走亲访 友必不可少的送礼佳品。






转载自《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广西卷》(漓江出版社),2019年7月出版,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