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开山村丨上莫寨村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开山村上莫寨村

2020-04-16
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 0   |   1




—— 村落传略 ——



上莫寨是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的一个自然村,别名“螺山村”。北接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大坪镇,位于湘桂交通要道边,属南岭山系萌渚岭山脉包围的喀斯特盆地。现有村民260余户,1200余人,以莫姓为主。

清刻版印刷的《螺山莫氏族谱》中记载,该村初建于明正德(1510— 1521年)年间,始祖莫仟一从桂岭移民到此屯田定居。清康熙年间,村民因经商积累下财富之后,按照太极八卦图形改造河流、田园,并在螺山南边按照癸丁山布局大兴土木建造村寨。清道光至咸丰年间,南方社 会动荡,该寨豪华房舍被焚毁。暴乱平定后,村民按照防御需要重建寨子, 使上莫寨形成由山顶城堡、岩洞、围墙、地下暗道供排水渠、街巷闸门、 炮楼、院子等建筑组成的多层次立体式防御体系。




—— 村落布局 ——


上莫寨深藏在萌渚岭腹地,寨子前面是良田沃野,东边是牛头山, 西边有洞螺山,对面是两座土岭。洞螺山东边山脚有一个山塘,清澈的 泉水从山塘流出,绕过村前的田野,向东流去,潇贺古道就从小河和山 塘间穿过。寨子东头山脚下,有一块牛鼻子状的巨石,清澈的地下河水 从两个牛鼻眼中喷涌出,形成古贺江(即现在的黄洞河)源头。两条小河流到牛头山脚,汇成一条河,最后经矮岩庙前流出村外。整个村子村舍映秀、山岭环抱、溪流萦绕,呈现一派秀丽的南国乡村田园风光。




—— 建筑特色 ——



上莫寨古民居散布在洞螺山、牛头山、高骊山、猫鹰山和狮子山的 山间平地或者山腰上,呈寨居式、围屋式、散居式。富豪人家的房屋都 设马头墙和翘檐,呈徽派建筑特点。

上莫寨是一个居住与防御双用的城堡。全寨东西长约1000米,南 北纵深200至400米,外围是用石头、砖块及三合土建成的围墙。寨内 有四纵二横长街巷,宽的地方约4米,窄的地方近2米。另外还有很多 的短街小巷,全部用青石板或者河石铺成。在长街巷中,每隔一段距离 修建一个门,门木柱和门板来逬行防御,以防外敌攻破寨门和围墙之后, 长驱直入。而村内之人也只能从寨子的东、南、西三个方向的大门楼出入。 寨子外围的三个门楼主要用三合土、石块、砖瓦修建,门框用大石条砌成, 门板用五寸厚的油杉板制作,门板外有木柱保护,门楼上可住人,设有 枪眼。朝南的门楼又称中央门楼,由一条村道和石桥连接潇贺古道。一 条小溪从中央门楼底下的暗道进入寨内,在寨子绕行600米后,从东门 楼底下的石洞流到村外。村民不用出寨子的大门,便可以在围墙里面取水、 洗衣,非常方便。寨中心还有一圈起防御保护作用的围墙,分别在东、南、 西三个方向设四座门楼,门楼雕刻有花鸟图案,门框用大石条砌成,围 墙青砖修建。各家都住在叫“厅屋”的院子里面,每座院子可以形成一 个封闭、半封闭的堡垒,有的院子还能够居高临下进行瞭望、射击。寨 子背后的山顶建有石城,周围的岩洞建有围墙。于是,围墙、门楼、院子、 小溪暗道、石城、岩洞,就构成一个防御体系,使上莫寨不仅是一处村 民起居生活之地,更是一个能够进行多层次防守的战斗堡垒。


[63H7KB`Y@%7I0Z_K5_IH)P.png        2}_HK]}82$CU4A5~$H%[_)V.png

                           矮岩庙碑文                                               噱山莫氏宗祠碑文





—— 人文传统 ——



上莫村在古代便制定下族规,内容涉及孝顺父母、 敬重乡邻、扶贫帮困、爱护公物、虔心祭祀、戒烟戒 赌、男女有别等诸方面。比如:“当念父母生我旬力劳, 深思罔极,自宜竭尽其道以报之……内而友爱兄弟, 乐尔妻孥,外而和睦乡邻,敬重师友……各家不准开场聚赌,违者公罚。洋烟之毒最重,宜戒之。各当教 训子弟,恪守家规,倘敢故违,罪孽深重归家长,尚 期同心整顿,丕振家风为至嘱。”

岭南第一个状元莫宣卿后裔便居住于此,另外, 此地出过的秀才、举人、监生、贡生、进士等共28位。

上莫寨也是文艺之乡,自古以来诗词楹联佳作不 断。如宗祠联:“唐代始开科想先公凤起乘时胪传玉 殿;贺州凭隶籍欣列祖鸠居得地祀高宗祠。”如咏颂 村落诗:

                                                        (一)

奇峰拔峭欲参天,

境接南荆万岫连;

名著九螺山独冠,

封疆形胜早流传。

                                                        (二)

烟鬟露髻拥青螺,

林木阴浓秀气多;

泉水竟从山下出,

源流不绝妙如何。


在电视机普及之前,全村过半家庭有二胡、笛子、 啧呐等至少一两件乐器,村民们在业余时间喜欢聚在 一起演奏乐器、唱戏,其中还有2人进入了官办文艺 团体工作。2013年该村被广西文联评为“广西文艺村”。




—— 特色民俗 ——



上莫寨人多使用磨坊做工,并擅于榨油。清朝之前, 村民多使用人力或畜力磨谷碾米,因此各个院子都有 石磨、石臼。民国时期,他们在牛头山前面的地下河 入口处建起了一座利用水力磨谷臼米的水碓。20世纪 50年代末,各生产队又陆续建了三座磨坊,主要装置 是水轮车、磨盘、石碓。水轮车是一个由很多小储水 箱组成的滚轮,安在水槽下方,被流水的落差带动后, 通过一根横轴带动磨坊里的石碓,臼出白米,也通过 竖轴带动磨盘退掉稻谷。榨油的水轮车与磨坊相同, 无磨盘,但有一个圆形铁槽。水轮车带动圆形铁槽上 的铁轮把茶油籽、菜油籽、花生米碾压粉碎,蒸熟之后, 踩成圆饼,放入一根直径约1米的树干内槽,用铁饼 夹住,放入木楔,再由两个人推动(重150公斤以上的) 悬挂的石锤撞击木楔,压榨出油。20世纪80年代后, 这些传统的加工方法已经被电动加工机所取代。



~[LIG`UPCD{{6}ZG1UN`RTE.png

古石臼



—— 保护开发 ——



当地政府以规划为龙头,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 新建垃圾压缩站、修缮硬化进村道路,完善传统村落 基础设施,开展古建筑的修缮等,做好传统村落的设 施建设。仁化上莫寨村传统文化得到逬一步重视,成为新的乡村旅游热点。





转载自《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广西卷》(漓江出版社),2019年7月出版,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