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梅州蕉岭:发扬舞狮的传统民间艺术

2020-08-20
炎黄风俗网 0   |   1

     狮子外形威武,动作刚劲,神态多变。狮子是祥瑞之兽,舞狮能够带来好运。每逢春节或一些庆典活动,人们都会请来舞狮队助庆,在阵阵锣鼓鞭炮声中,祈愿吉祥。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积极发扬“舞狮”这一传统民间文化艺术,鼓励广大群众组织舞狮队,活跃节日气氛,传承客家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团结务实,努力拼搏的精神。

 舞狮2.jpg

  锣鼓喧天,金狮起舞,在蕉岭县蕉城黄田村栗子树园舞狮的表演现场,来自广州花都市的醒狮队与该村醒狮队一起同台表演舞狮。古雅圆大的狮头,宽阔隆起的前额,黑亮有神的活眼睛,前伸而突起的鼻子,张闭有度的大嘴,稍微颤动的双耳,五官起伏有致,加之头顶用彩绸扎成的彩球,更显得狮子的威武雄壮,憨态可掬。一件花团锦簇的艺术品,加入了喜、怒、哀、乐、动、静、惊、疑各种神态,舞动起来,就变成了一头活生生的狮子。

 舞狮3.jpg

  “引狮者”头戴大头佛面具,身穿长袍,腰束彩带,手握葵扇而逗引狮子。在“狮子采青”表演中,队员配合默契,模仿真狮子的看、站、走、跑、跳、睡、抖毛等动作,形态逼真。醒狮队队员对记者说:“舞狮是我们客家人的文化传统,同时还可以强身健体。舞狮的精神是我们客家人的精神,是奋发向上的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向前发展的精神。”


  一位年过花甲的醒狮队鼓手说:“我今年63岁了,打了十几年的鼓。现在是教这些年轻人(打鼓),把传统世世代代传下去,让舞狮后继有人。打鼓是为了配合狮头,打鼓也要看狮,狮也要听鼓,双方配合才能打得好。”

  醒狮队队员们相继表演了“狮子过桥”、“狮子饮酒”等高难度动作。狮子性格或暴躁、凶猛、嬉戏、亲昵,神态多变,形象逼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精彩的表演引得众多村民前来观看,并收获了热烈的掌声。一位老人高兴地对记者说:“很久没有看过舞狮了,心情不一样,我感到十分欢乐。有了这种活动,村里赌博的现象也少了,文化活动也活跃起来了。客家人应该有醒狮精神,要有积极向上的东西。”

  据了解,蕉城黄田村的醒狮队成立于去年。为学好舞狮,村民还专门请来花都市的师傅传授技巧。平时一有空,舞狮队就组织队员一起学习舞狮,村里的20多名青年参加舞狮队后,不良活动少了,锻炼身体的劲头上来了。该县的各镇乡村,还成立有不少舞狮队。众多农村青年积极参与到这一活动中,展现了年轻一代认真学习、奋发向上、团结合作的精神风貌。

  客家地区舞狮活动是在春节期间,此时,城乡各地的公共场所都有舞狮活动。狮班的规模大小不等,但最少都得有8个人,扮狮子2人,大头和尚1人,猴子1人,打锣鼓的4人。舞狮活动不但增添了节日的气氛,还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

  闽粤赣边客家地区的狮子,各地不尽相同,有青狮、金狮、黄狮、红狮、阔嘴狮、高脚狮等。往往一县之中就有多种类型的狮班,例如大埔县有开口青面狮、斗牛狮、青面盖子狮、独角狮、猫头狮等5种。青狮为王中之王,为南派狮,只一个狮头,狮身为一块画布,有单人、双人两种。此外,还有一种叫仔狮灯的特殊表演。

  梅州的客家舞狮,有独特的表演方式。舞狮开场之前,一般都有一套武术表演,包括拳术和刀、枪、棍等器械表演。逗狮子的,是一个戴面具的大头和尚,他一手拿蒲扇,一手拿一撮树叶。有的地方还有一个带面具的猴子。狮舞除狮子表演跳跃、翻滚攀登(上八仙桌)之外,狮子、和尚、猴子还要在锣鼓伴奏下有节奏地表演一套程式,如拜山、出山、参狮、洗狮脚、洗狮身、种假青、种真青、吃青、挖井、饮水、睡狮、扇狮、逗狮、镇狮、归山等。

  据传,这是来源于《西游记》的一段故事: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路过一山庄,见瘟疫流行,尸横遍野,却苦于无救治之法。晚上,观音菩萨降临,赐给唐僧长命草一撮和蒲扇一把。观音菩萨告诉唐僧,去往数十里之外的山洞,用长命草逗引沉睡的千年雄狮,再用蒲扇镇狮,令雄狮绕山庄一周,病魔便可祛除。唐僧师徒依计而行,果然奏效。舞狮中的和尚便是沙僧,猴子便是孙悟空。因此,狮子成了镇邪、吉祥的象征。在表演之前,人们总要先登门入堂参拜,驱邪魔,保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