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丨弄立村二队

广西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立村二队

2020-04-16
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 0   |   1



—— 村落传略 ——


弄立村位于板升乡东南部,包含一队、二队、三队、四队,同属一 个村屯自然聚落。弄,即“葬”,壮语原意是石山间的小块平地,后简 化为“弄”。弄立村二队处在聚落洼地最深处,现有90多户,约700人, 是瑶族布努支系聚居的村落,主要姓氏为蒙、蓝两姓,其中,蒙姓占 90%以上。瑶族居住在山的底部,傍山建房,耕种“碗一块瓢一块”的 土地。由于山高石头多,缺水少土,弄里只能种玉米、黑豆、火麻、向日葵、 南瓜、花生、木薯、生姜、龙眼、板栗等旱地作物,养殖山羊和山鸡。

村名的来由,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弄立村属喀斯特地貌,境内峰丛密布,资源较为匮乏,迁居的人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弄里生活, 故取村名为“弄立”。

村落一侧,有立于1948年的蒙阿岩墓碑。根据墓碑的记载推算,该 村蒙氏祖籍江西,大约公元1800年迁到弄立屯建村。


~1ZEN9BU9X$7[ZI3PCD[6AA.png

用石头砌基座同时作为一层围墙的干栏木楼




—— 村落布局 ——



弄立村坐落在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边缘的大山弄深处,承接都阳山脉, 处在高峰丛、深洼地的喀斯特群山中,居民区是一块狭长而不规则的洼地。 东与弄从村相连,西靠三洞村、八好村,北邻弄雷村、板烈村,南与七百 弄国家地质公园接壤。

从大化县城往弄立村走,将近100公里的路程,要走3个多小时。 进村道路是一条从七百弄乡到板升乡公路旁的悬崖峭壁上凿出来的盘山公 路,极其险峻,车辆须缓慢前行。



—— 建筑特色 ——


据当地人介绍,在未通公路之前,七百弄地区的村民原来居住的都 是木房子,建筑用材都是山里生长的木头。“那时候,弄里到处都是原 始森林”,弄里的人这样回忆说。历史的车轮前进到20世纪后,因人口 增长,加上无计划、无节制的砍伐,森林被毁,到处都是裸露的石头, 生态环境恶化。21世纪初村民新建的房子也不再是木房,而采用水泥砖 钢筋结构,许多传统的木头房或被拆除,或因无人维修而已经垮塌。庆 幸的是,弄立村二队还保留有十几栋传统的木房子,这些木房子就构成 七百弄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遗存。这些木房子是西南少数民族共有的依 山就势而建的干栏式吊脚楼,其特征是下围木板,上盖泥瓦。木楼一般 分上、中、下三层,上层存放粮食,中层住人,下层饲养牲口、家禽和 堆放农具、杂物。在中层檐下,设干栏和长板凳,供人乘凉、瞭望及从 事其他活动。从地面到中层,用青石板砌成石梯,便于上下行走。有几 栋吊脚楼还用山石垒墙围起来,成为独立的院落。院落一旁是几座用竹 篱笆围扎起来的菜园子,再一旁是几丛篙竹以及阔叶灌木林。从建筑群 体上来看,这是一种联合群体性民居(共计56间),建筑朝向不一,建 筑布局较为密集,呈现出不同年代的建筑特点与建筑风貌。



$N%[72$4$ZAS2PT$@X5{JLG.pngPB[]V}0@S08OZT$DV$XF0EH.png

传统吊脚楼的人字型木架瓦盖顶



—— 风物特产 ——


弄立村所处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20世纪,当地 人主要的食品是玉米和火麻,现在的弄立村居民仍保 留着传统的生产方式。各家各户以玉米、红薯为原料 酿造的酒,俗称“土茅台“,味道醇厚,酒精度数不高, 口感绵长,是当地佳酿,也是闻名遐迩的“板升米酒” 代表之一。

从遥远的创世史诗中走来的神秘久远的火麻和山 鸡等,是上天对弄立人的馈赠,是弄立人安身立命的 根本。人们用火麻叶做成的火麻菜不仅美味可口,旦 具有祛病益寿的功效。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本 草纲目》就有火麻药方的记载。有关专家通过对火麻 仁进行多学科的分析研究,证明它含有蛋白质、卵磷 脂、亚麻酸、不饱和脂肪酸等多种营养成分以及锌、钙、 铁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长期吃火麻菜,是当地人 长寿的秘诀之一。体形娇小、脚细而短的七百弄山鸡, 在《密洛陀古歌》中有这样的记载:因公鸡吃了沾有 太阳血的午饭,母鸡吃了沾有月亮血的午饭,从而形 成公鸡金黄雪花、母鸡麻羽雪花的毛色。玉米、火麻、 山鸡等的种养,成为弄立村石山区农耕文明的代表, 代表了布努瑶的传统乡村文化特色;保存了村落传统 的生产技艺、生活方式、人生礼仪和民间信仰,体现 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居民的勤劳和智慧。



—— 特色民俗 ——



村里的瑶族有独特的民俗,尤以跳瑶族铜鼓舞最 为盛行,村中尚存多面传世铜鼓。铜鼓舞是弄立瑶族 的民间舞蹈,舞时将一面大铜鼓挂起或放在架上,由 一人双手各持一鼓槌,从头上、腿上或翻身做各种打 鼓动作,节奏复杂;另有两人在旁伴打着两面不同音 调的铜鼓;其他想•常交流使用的语言是传统的布努 瑶语,部分青壮年会讲壮话、桂柳方言或普通话(儿 童上小学就开始学习普通话)。男女居民传统服饰由 上衣、下裤、头饰、配饰、烟具、鞋子等六个部分组 成,女子下装比男子多一条百褶裙。传统服饰都是村 中妇女手工制作的,精美又质朴。

当地人实行一次性土葬。村中有多处墓葬群,许 多坟墓之上还用经过加工的石板建成屋形的石棺。有 5座坟墓立有墓碑,部分碑文至今保存完好,其中一 个还有两根石柱立于石碑两侧。丧葬仪式原始隆重, 要经过报天庭、淋浴、穿丧衣、报丧、入棺、选墓地、 开道场、出殡、安葬等过程。



QOH0WEQ29S5O0G9OH$$QO40.png

传世铜鼓



—— 保护开发 ——


为了保护传统村落,大化瑶族自治县政府已经在 上级的支持和指导下,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建设工作, 启动传统村落保护工程项目的公开招标和建设。



}0P`083B7AV4CIM3RI~F3R6.png

布努瑶特有的“笑酒”习俗


72[(}Z]CB4Y0__A`E)WBD1B.png

村民经常会聚到一起,评论各家各户收藏的传世铜鼓之优劣





转载自《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广西卷》(漓江出版社),2019年7月出版,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