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船型屋:白查古村的价值回归

白查村

2020-08-21
海南日报 0   |   1

    “让村民们回到古村,才是最好的保护。”看到眼前白查村欣欣向荣的场景,东方市有关部门领导和群众由衷发出这样的感叹。

白查村是东方市江边乡下辖的一个黎族自然村,距离东方市市区 50 多公里,村子里的传统民居是一艘艘倒扣的船型茅草屋,村民们因此习惯称之为“船型屋”。现在村子里共有 83 间船型屋,是海南黎族船型建筑保存最为完整的自然古村落之一。

这个村子近几年来曾获多项殊荣。2008 年 6 月,白查村船型屋营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 年,白查村又入选中国传统古村落。正是因为这一项一项的殊荣,让村民和干部们对古村落“视如珍宝”,为了保护古村落,2009 年,村民们举村迁出了村子,在附近 1 公里处建起了砖瓦房新居。

村民搬出去以后,古村寂寥无人迹,杂草丛生,船型屋墙体脱落,屋顶上的茅草还不断被虫蛀腐蚀,眼看最后的传统黎族建筑将消失,这时,领导干部和村民们开始费脑筋,想办法,今年 7 月份,在东方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和大力支持下,东方市文体局开始动手与老百姓签协议,修房子,也让一部分村子里的老人开始慢慢回归自己的家园。

    一份约定:百姓重返茅草屋

记者一行循着村子里的一条条小径望过去,路依然是天然的土路,只是路面已被踩得坚硬结实,不浮一丝尘土,一畦畦的油麦菜整齐利落地守候在一间间船型屋周围,偶尔有几只山鸡跑过来啄食绿叶,俨然一卷写意“田园山水”的韵致展露眼前。       

“每周回来熏茅草,每年回来换茅草,已经成为村民跟古村落的一个‘约定’。”东方市文体局局长符巍说,今年 7 月份开始,东方市投入 80 多万元用于村民维修破旧的船型屋,与农户签订协议,根据维修船型屋面积大小,给村民 3000 元到10000 元不等的维修补助,维修完成验收后,在以后的管理中也给予每月每户 300 元补助,让村民们能够利用农闲时间,回来打理自家的船型屋。

     一种传承:建屋技艺代代传

“女孩 15 岁的时候,父母兄弟们就会帮她建起隆闺,要是哪个男孩看上了这个女孩,就会来敲隆闺的门。”东方文体局副局长刘举道讲述着“隆闺”船型屋的故事,这种紧挨着父母的民居船型屋,位处村头村尾僻静处的船型建筑,充满了传统的浪漫主义色彩,是黎族男女谈情说爱的地方。

除了“隆闺”船型屋,还有谷仓船型屋和民居船型屋,三种根据不同用途,使用独特工艺建造而成的船型建筑,传承了黎族建筑艺术上千年的历史。刘举道讲述着船型屋的故事,生动有趣,如数家珍。

“现在我们会定期举办培训班,每到房子需要修缮的时候,村里懂得船型屋营造技艺的老人就手把手带着年轻人一起来做,把老祖宗的技艺传下去。”符巍告诉记者,现在村子里的年轻人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轮流接受培训,每次接受培训还有一天 100 元的补助,大家积极性也很高。

一个产业:文化资源待开发

目前白查村的船型屋虽然已经得到修缮,但因为基础设施落后,没有照明设备,没有卫浴设施,没有给排水管道,卫生条件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此村里很多年轻人并不愿意搬回来居住。村落的保护必须是整体性的,这意味着不仅要保护建筑,还要保护其传统文化。符巍说,除了船型屋的营造技艺,还有黎族的织锦工艺,酿酒技艺,传统体育等都需要传承下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艺术家们前来旅游和创作。

只靠白查古村落,在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上还是势单力薄,只有打造一个文化旅游圈才能真正产生集成规模效应,据了解,目前东方市正打算把开发白查古村落与大广坝水上景区等周围的景点集合起来,共同捆绑打造旅游文化风景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当地旅游产业共同发展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