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芳镇中元节节俗详解

河北省廊坊市胜芳镇

2020-08-21
民俗文化网 0   |   1

    农历七月十五是一个集儒释道三家为一体的传统节日,道教称之为中元节。相传,这一天为道教神祇地官的生日,佛家则称为“盂兰盆节”,在这一天,放焰口以普度鬼魂;而民间则把这天叫做“鬼节”,过鬼节时,家家要祭祀先人。

  旧时,在七月十五这一天僧道主持各种水陆道场、放焰口、放河灯,尤其是放河灯这一习俗,从宫廷到民间颇为盛行。《帝京岁时纪胜》中就记载着清代京城过此节时的盛况:“……自十三日至十五日放河灯,使小内监持荷叶燃烛其中,罗列两岸,以数千计……”。

 中2.jpg

  现在,由于种种原因,这个祭奠鬼魂的节日,渐渐的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不过在河北省的胜芳镇,中元节被依旧较好的沿袭下来。在七月十五这一天,人们依旧要放焰口、放河灯、主持水陆道场。白天的道场主要由观音堂和五道会这两个在当地已经有几百年历史的民间宗教来组织,分为南北两处。

  观音堂是元朝就已在胜芳出现的庙宇,从早晨八点开始,隶属于该庙宇的音乐会就开始演唱北派焰口,并持续两个多小时。北派焰口尤其珍贵,1958年宗教改革前,中国寺庙的焰口分为北派焰口和南派焰口,北派焰口擅长器乐演奏,笙、管、云锣为主要乐器,唱腔高亢,质朴且“难学易忘”。 解放前,北派焰口在北方的寺庙广为流行,解放后因一度被定为“封建糟粕”而被禁,再加上宗教改革后寺庙里的僧尼纷纷还俗,北派焰口也就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中1.jpg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北方寺庙恢复后,由于这些僧尼有些已经离去,有些则是忘记,大部分北方寺庙已经无法恢复起北派焰口了。胜芳的观音堂曾有一些信徒因为战争躲在北京西域寺里,学习过北派焰口。后来,胜芳寺庙里的僧尼多在当地还俗,他们把这种艺术偷偷地传给自己的子女或者弟子。整个道场的活动期间,胜芳镇其他的一些民间宗教也会陆续地赶到观音堂前来捧场,如偏道教的太上门会为其演唱《拾王宝卷》,偏佛教的净业精舍和南宫会也会来演唱佛教的歌曲。当天,胜芳的一些花会也会来助兴表演。这个活动要一直持续到下午,观音堂备有免费的斋饭,不管是不是该会的信众,都可以来吃。

  整个中元节的祭奠活动中,最为壮观、参与人数最多的是由崔庄子音乐会组织的放河灯仪式。崔庄子是隶属于胜芳的一个自然村,毗邻中亭河,过去和胜芳镇区相隔有2公里左右,现在和镇区已无地理的分割。放河灯的仪式就在中亭河上进行,组织者从七月十四就开始放河灯,但最热闹的是在七月十五的晚上。这一天,从傍晚时分开始,就有游船在中亭河上放河灯,这些河灯既有彩色的,也有乳白色的,旧时河灯用荷花花瓣做成,现在是塑料的。一个晚上人们要放一万盏河灯左右。河面上布满河灯后,景观甚是壮美,同时天空中也会有焰火表演。中元节的中亭河两岸游人如织,河面万盏河灯,空中焰火夺目,场面极其恢弘、极其壮观。崔庄子音乐会在一艘较大的游船上吹起了流传了百年的老曲牌,真是既传统又热闹。

 

  关于胜芳镇为什么要放河灯,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呢。相传,从前胜芳镇有一个美丽的少女叫玉兰,她与清秀小伙金生本为青梅竹马,二人相亲相爱,此事却为封建纲常所不容,双方的父母更是极力反对,金生和玉兰只有在夜深人静时才能在一起互诉衷肠。一个晚上,二人相见后,相约七月十五晚上到镇子南边中亭河上的南浮桥桥头相会。七月十五晚上,玉兰先来到桥边,她久等金生不至,心神不宁时忽然看到水里漂着一个人,她以为是金生不慎落水身亡,便跳水徇情。金生来到桥头后见心爱的人尸体浮在水面,痛不欲生,遂也投河自尽。不久,人们发现在玉兰与金生跳水的地方长出两朵盛开的并蒂莲花,深为感动,便在中亭河上放满了用荷花花瓣做成的河灯,以示对他们两人矢志不渝的爱情的歌颂。从此,胜芳人每到农历七月十五晚上都要放河灯纪念这对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