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乡村:阅读中国文化的基因图谱

坝盘村

2020-08-23
中国日报 0   |   1

图片1.png

被农耕文明塑造出的华夏文明,其民族性格、文化体系、认知模式、生活方式都形成了不同于游牧文明或海洋文明的特色,而这一套基因图谱至今还被保留在乡土中国的村落山林间。即使在全民奔向以西方文化为代表的现代化的进程中,这组基因序列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却没有彻底消失。了解这套图谱,唤起全社会对这套图谱更加重视,以更好地挖掘深藏于吾土与吾民的内在精神,从而找到发展优势,摒弃阻碍,是北京曲美公益基金会在三年前开启古村保护项目的出发点之一。

古村保护不是单纯物理意义上的修复建筑或生活设施,也不是对于逝去的传统充满哀伤的缅怀,更不是对现代化的一种对抗或指责,从基金会立项的思考上讲,这是为了探寻一条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发展之路,一种不以牺牲数千年文化积淀为代价,反而能从中获取精神营养和人文滋润的发展之路。

我们怎么定义,就会怎么行动。

如果我们将扶贫定义为强者向弱者的怜恤,那么输出就是单向的,但现代公益理念则主张要发展一条循环再生的公益之路。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很多古村并没有完全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有些甚至成为贫困地区,那么,当我们说保护古村时,我们要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古村的发展?又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才能既不伤及古村既有的文脉,同时又能提升古村对现代化生活的适应能力?

贵州黔西南坝盘村是民进中央扶贫点之一,当曲美公益基金会和民进中央探讨如何能真正找到一条适合当地的脱贫之路时,我们尝试建立一套完整的公益循环系统:支持当地民居改造,建成民宿,再用民宿挣得的收入反哺当地的贫困户,而运营民宿则引用现代企业管理,雇佣当地村民为民宿工作人员以解决就业问题。这一模式得到了民进中央、基金会和商业公司等各方面的认可。

在实操过程中,原本同意出租房屋用于改造的村民几次改变主意,致使工期一再拖延。但尊重村民的意愿,让村民充分理解并认同这个项目对他们的价值,而不是强行按照我们认为“正确”的标准和程序推进,是我们在项目执行中秉持的原则。最后这个项目获得了2018WA中国建筑奖社会公平奖。

现在资本下乡热,但下乡之后有没有充分尊重当地居民的情感、价值选择、生活方式和地方习俗,这样一来,扶贫、慈善、新农村建设就可能包含着某种暴力,而伤害到当地的文化肌理,这并不会有利于某种开发模式或扶贫模式的持续发展。

放下一种城市文明赋予的优越感,去倾听和了解乡民们的真实愿望,是我们走进乡村所怀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