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学子赴济宁市鱼台县:调研“文旅扶贫+农产品”特色扶贫模式

2020-08-23
烟台大学药学院、会大学生网报、中国青年网 0   |   1

7月25日至7月29日,烟台大学“微观鱼台”社会实践队前往济宁市鱼台县进行扶贫调研。在调研活动展开的几天中,实践队员走访了周堂地道战纪念园、绿色稻米基地以及贫困户家中等地并与当地扶贫办相关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通过实践队员的走访观察和随行人员的介绍,实践队员基本了解了当地的扶贫措施和扶贫产业,感受到了脱贫攻坚决胜之年的乡村生活新面貌。

实践队员首先来到了周堂地道战纪念园,周堂村村委书记带领实践队员前往地道战遗址所在地。实践队员望着眼前的遗迹,听着杨书记介绍当时的战争情况,看着展览板上人物的英雄事迹,深刻体会到革命先辈的不易,对当下的安定生活倍感珍惜。在作战指挥部旧址处,杨书记表示,为了留住红色文化以教育后人,同时为当地脱贫事业做出长远考虑,周堂村已获批1000万资金用于地道战遗址修复和地道战纪念园的建设。

纪念园建好后将会对当地扶贫产业产生推动作用,纪念园作为当地旅游业的一部分,可让当地村民不用外出打工就能过上好日子。实践队员认真聆听杨书记的话语,深切感受到他对周堂村未来的期冀,实践队员也希望周堂村可以巩固脱贫成果,取得更好的发展。

clip_image001.jpg

图 1 实践队员参观地道遗址。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昊泽 摄

为进一步了解鱼台县产业扶贫的情况,实践队队员跟随扶贫办闫主任来到了鱼台县的稻米展览馆并参观了绿色稻米基地。闫主任介绍,“江北米镇”牌匾是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到鱼台时亲笔题写,基地内由4个板块组成的120亩的稻田画是全国面积最大的稻田画,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秀丽。鱼台县紧邻微山湖,具有发展水稻种植的天然地理优势,当地又有小龙虾养殖这一特色产业,最终形成了水稻为主,稻田里养殖小龙虾的农业模式,稻米和小龙虾是当地村民重要的收入来源。实践队员一边欣赏着秀美的景色,一边感叹新时代乡村之美。

实践队员结束地道战遗址和稻米基地的参观后,为了更加直观的了解贫困户现在的生活状况,扶贫办闫主任又带领实践队员们来到几家贫困户中进行探访。实践队员走访的第一户的户主是一位老人,实践队员们刚推开大门,老人就连忙走上前欢迎实践队员的到来。进入屋内,老人向我们展示了家里新添置的家具和翻修过的屋顶。实践队员观察到老人家中的桌子上整齐的摆放着两个药箱,药箱上面详细的写着用药人的名字和病情。老人向实践队员介绍,贫困户都有家庭医生签约,乡镇中的医生都留有他们准确的联系方式,定期为他们体检并配备专门的健康包,健康包之中装有他们要吃的药。老人表示对政府的工作十分满意。

实践队员与老人告别后,又来到了一位大叔家中。大叔因身体情况只能坐在轮椅上,家里的农活不能自己干。大叔平时一个人在家,女儿在助学政策的帮助下继续读书。实践队员得知平时大叔都是一个人在家,便询问大叔疫情期间生活有没有不方便的地方。大叔笑着说疫情期间政府对他们的走访更加频繁了,经常送来新鲜的蔬菜来保障疫情期间的生活。提到女儿,大叔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说很感谢政府对女儿上学提供的支持,希望女儿早日学成参加工作奉献社会。

clip_image003.jpg

图 2 实践队员学习相关扶贫政策。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昊泽 摄

走访结束后实践队员又在村中转了转,所经之路不时传来小孩子的笑声和狗吠声,村民家中养的鸡也悠闲地在院子里踱步。道路整洁干净,路两旁枣树桃树洒下阴凉,各色的花争相斗艳,老爷爷老奶奶在门口摇着扇子乘凉,与实践队员亲切的打着招呼。闫主任说至2018年,王鲁镇150多贫困户全达到脱贫标准,为防止返贫现象,至今还有100多户在享受国家政策。实践队员通过此次调研活动了解了鱼台县脱贫产业和脱贫情况。在此次实践活动中,实践队员深切感受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村民生活的改变,队员们不断学习一起工作,拥有了属于“微观鱼台”实践队全体队员的专属于这个夏天的记忆。骄阳似火,我们一直在路上。

clip_image005.jpg

图 3 实践队员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昊泽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