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艺术介入乡村}】中国乡村在地性创作盘点(二)——以艺术家个体为主导的艺术项目

2020-08-23
艺术中国 0   |   1

以艺术家个体为主导在乡村进行艺术乡建和在地性创作,以笔者观察,可包括碧山项目、许村项目和石节子美术馆。其中碧山和许村在当年影响力较大,已经逾越过艺术圈。石节子美术馆在艺术圈知名度很高。这类项目的艺术家和策展人左靖、欧宁、渠岩、靳勒,他们一般都有较为完整的乡建理念,具有鲜明的社会理想主义特征。项目的侧重点也并非局限在艺术领域。这类项目属于乡村在地性项目的早期原创类型。目前也有一些个体艺术家在乡村实践,但影响力只囿于很小的艺术圈内。

【碧山丰年祭】

碧山村是徽州地区的一个古老乡村,这一地区保留有很多徽州古老建筑和传统手工艺。2011年由知名策展人左靖和欧宁等共同创意、发起的首届碧山丰年祭在黄山黟县碧山村举行。艺术节包括丰年祭仪式、主体展览、徽州历史文化展览、手工艺市集、调研项目展示、早期农村电影放映、当代农村纪录片放映、学术研讨会、文学活动、新民谣音乐会、徽州戏曲汇演十个部分。碧山丰年祭具有中国大地艺术节的开创性意义。碧山丰年祭的侧重点在于以综合性艺术手段来展现徽州的传统文化的魅力,并非局限于当代性领域的艺术创作。

clip_image001.jpg

碧山书局与碧山丰年祭(照片部分来源于网络)

碧山丰年祭是源于碧山计划的一部分,碧山计划远远不限于艺术领域,它脱胎于台湾美浓的乡建活动,它以建立社区文化、凝聚社区共识、建构社区生命共同体为社会文化理念,将古老的徽州文化传统以现代人的方式重新梳理与呈现。项目包含由徽州老建筑的维修和改造而成的碧山书局、碧山书院、碧山供销社等文化场所,反映徽州手工艺项目的黟县百工,传播出版的系列丛书《碧山》、《汉品》、《黟县百工》等子项目。其中以现代人视角为切入点,详实完善的田野调查为基础的《碧山》丛书,洋溢着浓郁的乡土人文情怀,成为很多文化知识群体的民艺圣经,图书为碧山计划的广泛传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碧山丰年祭因为各种原因后来没有再延续下去,目前项目以碧山供销社为平台,不断有小型展览展出,仍然保持了在地性创作的特色。

【许村国际艺术节】

clip_image003.jpg

渠岩工作室与许村国际艺术节(照片部分由许村国际艺术节媒体部提供)

同为2011年,由艺术家渠岩在山西晋中的许村策划发起了许村国际艺术节。碧山与许村一南一北唱响了中国文化艺术精英返乡建设的高潮。许村和碧山项目有一根本共同点就是首先尊重和肯定乡村的价值,以现代性文化艺术手段重新激活古老的乡村。渠岩是一位老85成员,具有鲜明的社会批判意识,他不仅对于权力和资本对乡村的戕害有着清醒的意识,同时也对各种形式的艺术乡建抱有批判态度。渠岩的着力点更多的是集中在思考如何重建乡村文化的社会性意义,乡村艺术创作并非是其关注的重心。许村国际艺术节至今已经举办了四届。许村已经成为乡村文化重建、传承传统文化发展、融汇乡村文化与当代艺术的试验地。许村国际艺术节能够延续下来,不仅在于渠岩等主办者的积极努力,因为项目确确实实为许村带来了很多基础性的改变,为乡民带来了实惠,赢得了地方政府的信任。但囿于现世环境的局限,渠岩的很多文化理想也只能部分实践在许村项目中。

【石节子美术馆计划】

clip_image005.jpg

石节子美术馆计划(图片由艺术家易雨潇提供)

石节子美术馆计划是一个有趣的项目。石节子村是一个很小的山村,只有13户人口,位于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叶堡乡。这里没有什么独特的资源。毕业于西安美院雕塑系的村主任靳勒对乡村在地性艺术有独特的理解,他把整个村庄作为一个美术馆,这个美术馆包括每家每户,甚至村里的所有山山水水,周围的一切。自2009年成立石节子美术馆后,靳勒邀请了很多著名艺术家来到山村里进行在地性创作。他们在山村四周建雕塑,在山崖上刻字,在山体上投映影像作品,放映乡村内容的电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Tom Rose教授用晾衣架把他现代主义的建筑和空间摄影作品晾晒在农家院内的晾衣线上,在它们旁边还挂了些玉米、高粱。现代建筑和中国西北的院落建筑空间产生了奇妙的对比和张力。而《TIME》周刊的人物肖像被放置在路旁一个废弃的土地公的灶台里。刘旭光的作品《山海经》是一个实验动画影像,影像中有着很多山海经里的怪物、神兽。投影仪放置在一个转盘上,放映时那些神兽就会在周围的山体上来回跳跃闪现。同样的作品由于场域的改变,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村里准备建一个艺术工作室,还有一个陶窑,为平时喜欢绘画、手工艺、刺绣、草编的村民提供场所和一个有创造性的氛围,让村民能介入艺术。所有的举措都比较朴素切实,贴近乡村基本的生活状貌和乡民的一些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