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安:“我的幸福计划”普惠偏远村

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盘峰乡东山头村

2020-08-24
金华日报 0   |   1

图片.png

幸福计划“小农市集”免费为农户提供场地销售生态农产品

海拔600米之上的磐安县盘峰乡东山头村,高低错落的高山稻田,绿油油,一片片。

8月5日天蒙蒙亮,村民郭林明起身下床,出了家门来到田间地头。“稻子抽穗期,保持3到5厘米水层最佳。”见台风后稻田水多,他立马抡起荷在肩上的锄头,把出水口开得更大。

2012年以前,东山头村属于原高二乡(现盘峰乡高二片),常年在外打工的郭林明羡慕别人“在家门口也能赚钱”的幸福日子,既能照顾体弱的家人,又有稳定收入。“想什么来什么。”这一年,从高二乡走出去的乡贤蔡文君带回一个“我的幸福计划”项目。公司提供种子和种苗、农户负责种植和养殖,统一管理成熟后,再以高于市场价回购。郭林明成了幸福计划的首批参与者,养了100只鸡,种起50亩高山水稻,光稻谷一年就卖10多万元。他感叹:“农村生活不比城里差,在家当农民也幸福。”

8年来,磐安县大力实施“我的幸福计划”,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让“让每一名偏远农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磐安继续全力推进“我的幸福计划”,保证偏远农村群众生活更幸福。

土货变臻品

幸福计划的发源地在高二。

当地有个说法,说这里的年轻人高中没毕业就要外出打工谋生,所以取名“高二”。这当然是个笑话,真实原因是境内有大盘山脉的第二高峰。但也因为山高路远,这里是磐安县最偏远、经济发展最缓慢的片区之一。

天晴,从磐安县城开车到高二,一路碧水蓝天、白云翠竹。“我的幸福计划”看中的,正是绿水青山和高二乡民们祖祖辈辈传下的细耕慢作。

丰陈村92岁老汉郭海会身子骨硬朗,茶余饭后就忙着给家中的鸡投食。今年初,他和84岁老伴周菊花商议决定,今年再养20只母鸡,“反正有人送鸡崽,有人上门收”。

送鸡崽和上门收蛋的,都是同一家公司——浙江品尚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创办人正是“我的幸福计划”发起人蔡文君。

2012年起,每年正月,蔡文君派人和乡政府一起,定时到各村各户统计种养数量。品尚道公司与认养农户签订收购合同,统一向农户免费提供种子、种苗、种鸡、种猪,合作社抓好管理,农户在家种养,县农业部门全程指导农户按“用牛耕田、施有机肥、用杂粮喂养鸡猪”等传统方式进行土法种养,最后由品尚道按高于当地市场价的订单价收购,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经营模式。

品尚道在上海、杭州、金华等大中城市设立磐安生态农特产专卖店,在幸福工社电子商务平台和微信公众号“幸福工社”开设“幸福菜箱”,线上线下同步营销高山蔬菜、生态大米、土猪肉、土鸡蛋等。产品供不应求,山里土货变成城里人争抢的“高二臻品”。

吃着谷子、玉米、剩饭,鸡崽慢慢长大,开始下蛋。丰陈村村支书周树长帮郭海会夫妇算了一笔账,除去天气变化对产蛋的影响,一只母鸡一年可下150枚土鸡蛋,按每枚收购价1.5元计,鸡蛋可卖4500元。每只土鸡按60元一只回收,鸡又能卖1200元。

农户增收,生活有奔头,幸福计划的辐射圈越来越大,8年来逐渐扩展至盘峰全乡,以及双峰乡、仁川镇、大盘镇等地,形成万羽鸡、千头猪、千亩稻、千亩菜、千亩果等“散户式”现代农业基地。

目前,全县有3000余户1万余名农民参与“我的幸福计划”,农产品销售收入每年在1500万元以上,高二片人均年收入从2012年4890元增加至2019年19258元。

泥庐里藏金

黄泥坯房、石板村路,村前潺潺溪水、村后翠竹挺立,盘峰乡山前村的下初坑民宿群早已名声在外。

但在6年前,下初坑还是一个离仙居不远的偏僻小山村,破屋、猪圈遍地。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村庄缺乏活力。

伴随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持续推进,乡村旅游成为乡村发展的新途径。

2014年,原高二乡政府看准乡村民宿发展前景,适时引入工商资本,一口气将10间下初坑村民的牛栏、猪圈和柴火杂物房等闲置黄泥屋,统一流转后出租。品尚道公司先后投入800多万元将其改造成高档民宿、茶吧、咖啡屋、书画创作室、农家书屋和文化讲堂等配套休闲场所,建成村内古道、村口水碓等配套设施。

破旧资源变为投资资产,从单纯种养的“幸福田园”转向乡村旅游为主的“幸福家园”,幸福计划全面升级。

废弃老屋租出去,村民们有了数万至10多万元的租金收入。经过精心装修改造的黄泥房以及牛、猪舍成为“泥庐民宿”,一晚价格最低680元、最高3888元。有的客人一住就是一星期。

民宿发展,村里农家乐生意也跟着好了起来。村民陈岩星自小喜欢钓鱼,开办“山村人家”农家乐后,钓的溪鱼转化为“营业额”,原本无人问津的水果、蔬菜、玉米、蕃薯、笋干、腊肉、蜂蜜等土货,都成为香饽饽。

在仙居打工的张苏琴和张洪传夫妇,5年前回村对泥木结构老房子进行改造后开起农家乐。因为忙不过来,儿子张瑜干脆辞了城里工作回来帮忙。如今,一家人聚在一起生活、创业,年营业收入40多万元。去年,家里花14万元给儿子买了车,买菜、接客都方便了。“以前吃苦,现在幸福。”张苏琴说,多亏赶上好项目和好政策。

有得吃,有得住,游客越来越多。高二片的丰陈、高峰、大庄、小湖山、风厂、大柘坑、冷坑7个村,还整合省农办扶贫资金150万元,合股成立“高二乡村集体物业经营有限公司”,也选择在下初坑村投资建立10幢生态小木屋,作为集体物业统一租给品尚道经营,租金第一年10万元,以后每年递增5%。

兼任物业经营管理公司董事长的周树长说,有了集体资金,村庄建设有了底气。村子变美,老百姓的幸福感更足。

鲜花满山头

丰陈村正在新修一条水泥路,总长5公里。通路后,村民到村后的照研岗,就不需要再翻山越岭。

照研岗位于海拔900米的高姥山,一个以萱草园为主打的农旅文化产业园已在岗上建成;对面一个山头上,总面积达1万多亩的杜鹃谷已为大家熟知。

成片“杜鹃谷”原为乡办林场,高二村民一直靠砍卖林场树木维持生计。为扭转这种短期发展方式,乡政府筹款铺设上山石板路、游步道,种植连片杜鹃,建成“集生产、科研、观光、休闲于一体的杜鹃文化展示基地”,并保护性开发与杜鹃谷相邻的七仙湖湿地公园等景区。

看中旅游商机,丰陈村北坑自然村村民李国荣,选择回乡兴办农家乐,并吸纳当地30多位村民就业。每次说起幸福计划,他都为家乡这个助农项目叫好。“‘幸福计划’是高二特色、磐安特色,村民们靠它致富,不少游客也慕名前来一探究竟。”

让游客奔着景观来,带着农特产品回,是磐安发展乡村旅游的一大法宝。盘峰乡栗树坑是全县最偏远的山村之一,原先100多户村民大多种玉竹。现在,除了种植中药材,村民们还参与“我的幸福计划”,养鸡、猪,种植高山蔬菜、高山杨梅等各类农特产品。“以前怕卖不出,现在不愁销路。”村支记张晓峰说,栗树坑离杜鹃谷景区5.8公里,游客来玩,土特产就是他们的回乡货。如今,该村依托花海经济和革命老区特色,以红色旅游为主题成功创建“十美村”。

从幸福田园、幸福家园到幸福花园,从卖资源到卖风景,山区群众日子越过越好。2019年,仅盘峰乡接待游客就突破1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亿元,其中高二片占比分别为30%、25%。

照研岗属于丰陈村所有,租金收入、务工收入、萱草收入、土特产收入,成为村民们钱袋子的新来源。蔡文君说,幸福计划就要“占领”山区最贫瘠的山地、坡地,把大山的每个角落都变成农户增收的阵地,将花草树木变成农户的摇钱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