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钱塘十三| 带你领略淳安朱氏宗祠的历史

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金峰乡朱家村

2020-09-06
浙江在线 0   |   1

image.png

淳安县金峰乡的朱家村,是一个群山环抱、景色秀美,而又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古村落。自宋末元初,朱家村开山之祖的朱澹建村以来,村子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朱家村地处浙皖两省交界之处,建筑风格深受徽派建筑的影响。位于村中的朱氏宗祠便是典型的明清徽派建筑风格的代表。朱氏宗祠又名“诚正堂”,始建于元代。

原祠于清咸丰年间被大火烧毁,同治年间重修大堂,光绪年间再修前厅。至此,朱氏宗祠重建完成。

其后百余年,风雨侵蚀,油漆剥落。据祠右《重修朱氏宗祠》可知,幸有台胞朱三水返乡助资倡捐,于1989年重修宗祠。

image.png

朱氏宗祠坐东朝西,木构建筑,占地面积239.80平方米,面阔三间,分前厅、正厅两进。

image.png

朱氏宗祠一大特色是梁壁上绘有众多精美画作,内容广泛、色彩绚丽。既有“西厢记”等古典戏曲,也有“火烧连环”等历史故事,还有“风尘三侠”等民间传说;既有梅、兰、菊、竹等花卉,又有龙、虎、驴、虾等动物。大大小小,各式各样,总共108幅。

2004年1月2日,淳安县人民政府公布朱氏祠堂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image.png

宗祠,是供奉祖先和祭祀场所。淳安朱家村实际为朱熹后代,《紫阳朱氏宗谱(诚正堂集)》序又载:“及宋而婺源文公出,讳熹,字元晦,又曰晦庵……至四世祖澹公,字明志,官拜朝请郎,封桩所检阅文字,通判赣州,晚年经青溪,历锦沙,睹兹山明水秀,心甚爱之,遂筑室于兹,而爰居爰处焉。”

image.png

我们由此可知,淳安朱家村,实际是朱熹的第四世孙朱澹,因厌倦官场,从祖宅徽州婺源迁徙到淳安锦坑源头。此后,他兴建“天合书舍”,教导子孙课读农耕,摒弃仕途之事。朱峰源至今还流传着民谣:“锦坑源,弯又弯,只出能人不出官。”

image.png

朱氏宗祠有一种特殊的祭祖方式——猪头祭祖。

每年正月初五晚上子时左右,值班的人会敲响第一次铜锣,告诉各家准备煮猪头;丑时将尽,敲响第二次铜锣,告诉大家准备进祠堂祭祖;寅时敲响第三次铜锣,各家各户用托盘装着煮好的猪头,盖上红色绸纸,提抬进入祠堂。

先由各家祭拜,然后将猪头摆放在八仙桌上。

当全村猪头到齐后,由族长带领共同祭祖。

image.png

在猪头进入祠堂的时候,村里老艺人会吹奏当地民间乐曲,鼓乐喧天,气氛十分热烈。

早饭过后,由村中年龄最长、辈分最高的几位老人到祠堂评比猪头,看谁家的猪头大、外观好,评选出相应奖项,并由村委会发放奖品和奖金。即使村民未评上奖项,村委会也会给村民发一个红包,以讨吉利,鼓励大家勤劳致富。

image.png

通过媒体报道,朱家村这一独特的祭祖活动声名远播,2006年,列入淳安县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列入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因猪头祭祖活动,朱家村被浙江省文化厅评定为省级春节文化特色地区。

近年来,针对祠堂门厅、厢房等部分构件霉烂破损等问题,祠堂于2011年再次进行修缮,重修后的朱氏宗祠,焕然一新。

崭新的祠堂被打造成文化礼堂。人们结合传统节庆,在祠堂举办相应民俗活动从而弘扬民间文化,促进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让宗祠这一传统而古老的家族文化的象征,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