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水县大坡镇:宜人宜居的“慢生活情调小镇”

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大坡乡

2020-09-07
丁 锐 0   |   1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大坡乡位于习水县东北部,东北与綦江县、江津区接壤,南靠温水镇,西靠三岔河乡。全乡国土面积167.7平方公里,地势北高南低,立体气候明显,最高海拔1577米(飞鸽村),最低海拔850米(典礼坝村)。习水河自北向南蜿蜒穿过,辖区内有国家级森林公园——飞鸽景区。目前,全乡11个村(居)70个村民组,7183户,31092人。现有耕地22978亩,其中田13962亩,土9016亩。

大坡乡融入重庆一体化改革发展,打造西部文化古镇,以飞鸽景区为吸引,以城镇化发展聚集人气,以西部古文化为底蕴,充分发挥黄金海拔高程、凉爽气候及山水生态资源优势,精心打造面向重庆、背靠两广的避暑度假、休闲浪漫的生态水乡、习部古镇,成为著名的养心养生、宜人宜居的“慢生活情调小镇”。

独具魅力的“乡村旅游”示范区

大坡乡近年来在习水县委政府“旅游活县”战略思想的指引下,充分利用生态、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着力打造了赶场坡、飞鸽森林公园等乡村旅游示范点,在全县及附近省市都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2005年,大坡乡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对赶场坡组房屋进行了美化、亮化,依托生态杨梅产业等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为扩大乡村旅游覆盖面,大坡乡结合飞鸽森林公园优秀自然生态基础,于2009年开始规划建设,将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捆绑资金近千万元,撤除原有破旧房屋,新建黔北民居风格房屋90户,其中高标准装修的乡村旅馆25户,可同时满足600人食宿。所有乡村旅馆已于今年5月开门营业,重庆、遵义等地前来避暑的游客络绎不绝,房间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现象。截止目前,全乡已接待游客2.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300万元,其中有两家接待户在暑期毛收入更是达到了每户20万元。

如今,大坡乡在发展乡村旅游上迈出了更成功的一步,龙灯村蒿芰龙、罗家坝村旺龙坎等地已纳入规划进行下一步建设.大坡乡将努力使旅游成为宣传大坡的一张耀眼“名片”,形成独具魅力的“乡村旅游”示范区。

 休闲避暑的“天然养吧”

大坡乡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秋气候多变,是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生态植被好,号称休闲避暑的“天然养吧”。大坡乡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情况介绍如下:
大坡乡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贯彻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调整能源结构,改造生产方式;明确环境质量目标,完善功能分区,合理布局,实行排放污染物总量控制、强化环境管理等措施,保持乡域良好的环境质量。

生态优先,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强调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整合自然景观资源,开发生态产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城镇。

“大坡乡里好人多”

生长在习水县边远乡镇大坡乡,或是年逾七旬的保姆,或是年轻的打工者,或是留守在家的空巢老人,或是退休的老教师……这样一群普通的人,通过一个个发自内心的朴实行动,诠释和践行了普通公民的道德标准,不经意间成为了人们景仰和学习的道德模范,共同绘就和展现了一个“大坡好人”的形象。

李伦芳,习水县大坡乡小罗村村民,一个现年76岁的保姆。在她本身都需要照料的情况下,却义无反顾照料着一个困难的家庭。出生贫困家庭的李伦芳老人,1985年到重庆当起了保姆,基本上工作就是护理病人。2004年,李伦芳照顾因车祸高位截瘫的龙泽秀。就在龙泽秀需要照顾的时候,她的丈夫却悄然离去,给龙泽秀以巨大的打击。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的李伦芳,寸步不离龙泽秀,细心照顾,耐心开导,最终让她放弃轻生的念头,身体逐渐康复。深受感动的龙泽秀随后干脆把工资交给李伦芳打理。可900元的工资要维持这个家庭的基本生活,以及供龙泽秀的儿子读书,困难可想而知。李伦芳老人就抽空捡拾废品补贴龙泽秀的家用,让这个家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李伦芳老人的事迹很快被媒体报道,被人们赞誉为“最牛保姆”,2009年被评为“感动重庆优秀人物”,2011年被中央电视台评为“身边感动人物”。

在大坡乡,像李伦芳老人这样感动全国的好人,不仅仅只有一个。

2012年11月6日晚7时许,他骑着电瓶车回租住房的途中,不幸撞到一位老大爷。他赶紧停车上前扶起老人,并关切地询问:“老大爷,伤着没有?”在他的坚持下,老大爷被送到医院。经检查,老人身受外伤性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出血。检查结果让他不由得紧张起来。此时仍然清醒的老人依然让他走,可是他不但没有走,还从同事那里借来1050元钱交了住院费,并想方设法联系老人家属,然后就一直守护在老人身边。第二天,老人陷入昏迷,医生告诉他,老人的治疗费用需要几十万元,而且随时会有死亡的可能。这对打工的他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更何况他上有老下有小。然而,他仍然没有逃避和退却,东拼西凑借了两万多元给老人治病,并与赶来的老人家属一起照料老人。“我撞了老人,我就有责任。”事迹被媒体报道后,他这样淡淡地对媒体说。

他就是2012年年底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广泛报道的、被人们誉为“仁义哥”的王冬,习水县大坡乡街上一位28岁的普通青年,一位朴实的农民工。
在大坡乡,李伦芳、王冬并不是一个偶然的个体。其实,在这块朴实的红色土地上,还有很多像他们这样的好人。

72岁的侯显阳、66岁的周吉华、65岁的廖云才是小罗村的三位退休教师。他们退休后热心公益,主动参加关心下一代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定期走进学校向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并且从2005年开始,三位老人每学期无私捐助200元,对小罗村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奖励,8年来共捐助近万元。

“大坡好人”还有务工致富不忘家乡的小罗村优秀农民工李克江,他先后捐资十多万元为家乡修路架桥,支援家乡抗旱救灾,帮助困难乡亲度过生活难关;还有十年来乐于助人、长期帮助“五保老人”的典礼村村民穆仕富……许多来过大坡乡的参观者都说:“大坡乡里好人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