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大芦村 广西楹联第一村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佛子镇大芦村

2020-09-07
来源:古建中国 0   |   1

image.png

大芦村

大芦村位于灵山县城东八公里处,村内有广西最大的、保护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每座古宅的大门上均挂着一副用红木板书写或雕刻的古楹联,总数达305幅之多。所以大芦村享有“广西楹联第一村”的美称当之无愧,相信这个特色在国内也是不可多见。明朝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劳氏先祖劳经卜率众迁徙到这秀水灵山,创建了镬耳楼,并在此繁衍后代。其子孙又相继建起了三达堂、东园别墅、双庆堂、东明堂及劳克中公祠等建筑。到清末,由劳氏祖屋向四周延伸,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建筑面积达45万平方米。

image.png

楹联较多

古宅结构功能齐全,明末清初岭南豪宅的建筑风格特征明显,最有特色的要算前门楼和主屋第二进营造的镬耳状封火墙,其形状如大铁镬的两只镬耳,虽年代久远,但还虎虎生威,有如实物。古宅古色古香,木雕和砖雕随处可见,雕刻内容花鸟鱼虫、象征图案,不一而足。在古宅里,我们都轻轻地走着,默默地看着,谁都不愿惊动劳氏的先祖。大芦村古宅多为深宅大院,占地数亩以上,前后数进有房数十间的比比皆是。一般中轴线上有大门、大厅、堂楼、后楼、下房等,其间各有天井、塞口墙相隔,形成各个独立院落。每座古宅都是根据居住者的家庭人员结构及其所处地位的尊卑而设计、建造的。比如老爷住哪里,子孙住哪里,仆人住哪里,正室要比侧室高多少,供男人走的通道要比供女人走的宽多少等等,都有严格的规定,深刻地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

image.png

重点保护村落

这里每进门上配有一副楹联,楹联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一种文学形式,其源流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但是直到明朝, 由于官方的重视和提倡,楹联才脱离文人的斗室,走向社会,深入寻常百姓家,反映现实题材。形式从“桃符”演变成了“对子”,格式从单一的春联发展到庆贺、纪事、格言等十八种。机缘巧合,大芦村古宅中人在这块热土倾注心血的同时,运用最言简意赅的楹联文化,反映他们当时对生活的认识、理想和祝福。这些楹联都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内容具有修身、持家、创业、报国之特点,展示出厚重的文化底蕴。比如:“赤子兴邦安黎庶,丹心报国显忠良",激励后人奋进;“好把格言训子弟,须寻活计去饥寒",告戒后人创业致富须走正道;“仰天但使人无愧,作事何须世尽知",教会后人为人处世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