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戏台|文化展台 乡村圣殿

听山西的戏,看山西的戏台,让你了解一个不一样的戏曲

2020-09-08
来源:古建中国 0   |   1

山西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摇篮”,作为戏曲主要载体的古戏台,它承载着文化。山西现存金、元、明、清古戏台三千多座,数量之多,几乎见证了中国戏曲的发展轨迹。戏曲已经没落,但古戏台身上的华彩从未消失,古戏台的样式也层出不穷。

image.png

山西万荣戏台

品字形山门戏台

这种复杂的山门戏台二层往往是“一大二小”格局,中间主台凸出,两侧设有耳房,形似“品”字。这种戏台的出现,是中国古代神庙剧场发展史上的一次革新,因为,它在没有庙宇占地面积的情况下扩大了观众区。舞台两侧设有耳房或鼓楼,是演员存物、化妆、换装的场所。

山西万荣庙前村建有3座互为联络的“品”字形戏台,前面的一座戏台与庙的山门浑然一体,平时是山门的过道,演戏时在榫洞里插上木杠,搭上台板,立刻就成为戏台。在它前面40米处,又有两座戏台并排而立,这两座戏台顶部相连,下有通道,与前一座戏台呈“品”字形布局。

image.png

三面观山门戏台

三面观山门戏台

明清时期戏台最典型的产物是山门戏台,也被称为山门舞楼,文献中“创立山门,上为舞门”说的就是这种戏台的格局。山门戏台一般为二层建筑,下层走人,上层演出,不仅节省建设投资,还节约了空间。

牛王庙戏台位于山西临汾市西北25公里魏村牛王庙内。戏台建于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大德七年(1303年)平阳大地震损坏,至治元年(1321年)重修,明、清两代屡有修茸。现存戏台建筑为元代原构,余皆明清所建。戏台周身三面敞朗,仅后檐与两山后部砌墙,山墙约为山面总长的三分之一。前檐和两山前部均露明,为早期戏台的固有形式。

image.png

古戏台·真泽宫风貌

双层门楼式戏台

明末,神庙戏台两侧出现了一种新建筑——双层看楼,底层充当厢房,上层则是专门的戏剧场所。这种看楼的出现,也是对双层门楼式戏台的适应。明代以前,戏台多为单层建筑,双层门楼戏台一层可做办公之地,也可以提供公共活动空间;二层为演出场所,舞台两侧的厢房可供演员化妆使用。

壶关县神郊村的真泽宫是一座名震晋、豫、陕三省的庙宇,殿内供奉的是两位乐姓村姑。庙宇对面正对一座建于清代的双层山门戏楼,连排三间戏台。戏台直面庙宇正殿,是戏曲“娱神”功能的直接体现,也是山西古戏台“庙台不离”的特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