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有千年耕读史的村子,如今小学只有一名学生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石苍乡济川村

2020-11-14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作者: 陈强 罗丽娜 熊健言 0   |   1

  济川村是福建省莆田市唯一同时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 两块金字招牌的乡村。2000年修建的济川小学三层教学楼,如今一楼改成了村卫生所,二楼左边第一间教室还在使用,其他教室堆放杂物或作为教师宿舍、厨房。

  新年第一天,记者慕名前往福建省莆田市济川村,这里有宋代天堂宫、宋代古桥、宋代古井、千年古树、云山书院、郑氏书堂遗址等众多人文和自然景观,当地人说这是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汉代古村落”。

  今年51岁的温先凤长期在这所小学任教。他告诉记者,1998年9月,他刚到济川小学任教时,有23名老师和500多名学生,“每个年级都有两个班,还办有幼儿园”。现在,全校只剩下一名六年级的学生、两名教师、一名保安和一名即将退休的炊事员。

  与温先凤搭档的57岁教师林国珍是这所学校的负责人。他说,2006年全校还有200多名学生,从2009年开始学生人数骤降到两位数,2016年变为个位数,2017年只剩下两名幼儿园学生。2018年从城里转学回来一名五年级学生,加上两名幼儿园孩子,全校只有3名学生。2019年,两名幼儿园孩子被家长带到城里读小学,学校就剩下一名六年级学生。

  该校唯一的学生是一名12岁的女生。据她母亲介绍,女生刚上学时在济川小学就读,后来考虑到同学太少,四年级时就转到仙游县城关的一所小学寄读,由奶奶在当地租房子陪伴。“一年下来,多花费了上万元,家里经济受不了,而且老人家在县城也管不好孩子,所以五年级又转回村里来读书。”

  记者问这名女生小学毕业后准备去哪里读书,她低头盯着手机边玩游戏边摇头却不作声,她母亲接过话茬说:“乡里有初中,但学生很少,最好能到县城的中学去读。”

  温先凤分析,导致济川小学学生大幅减少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农村出生率下降,生源越来越少;二是城镇化步伐加快,青壮年纷纷带着孩子到城里谋生、买房定居。济川村户籍人口3000多人,学龄儿童150多人,但常住在村里的大约600人,多为老人和妇女;三是随着学生数的减少,一些家长认为村小教学质量不高,就随大流把孩子转学到外地就读。

  尽管只有一名学生,但两位老师还是尽心尽职,认真完成教学任务。每天六节课,上午下午各三节,除了轮流上语文、数学课,还开设了科学、思想品德、地方教材三门科目。

  “音乐课,我们两位老师都不懂得唱歌就没法上;体育课,就到操场上活动活动;英语课,上个学期乡中心校每周派英语老师乘车10公里过来上两节,这个学期英语老师调走就没上了。”温先凤介绍说,自己教的这名学生成绩还不错,上个学期末统考,她在全乡3所小学6个五年级学生中考了第一名。

  潜心挖掘研究村史的古稀老人林光华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济川村的耕读文化有上千年的历史,村里的郑氏书堂遗址和唐代云山书院是最好的见证。新中国成立伊始,济川村就开设了小学,“我的父亲和弟弟先后在这里当过校长,培养了不少人才。上世纪80年代,我们村连续3年都有人考上清华大学,仙游县一中很喜欢招收济川小学的毕业生。”林光华说,现在学校只剩下一名六年级学生,再过半年毕业后,如果没有新的学生,这所有着70年历史的学校就可能停办。“我们正在努力争取把学校保留下来,以保存历史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