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庭镇华堂村 书圣故里翰墨飘香

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金庭镇华堂村

2020-06-12
古建中国 0   |   1

华堂村位于浙江省嵊州市东部,该村系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第二十六世孙王弘基始率族人聚居而成,村内保留了大批明清时期格局与风貌的古建筑和历史街区。该村至今已经过了八百多年的繁衍发展。

华堂村始建于南宋。据《金庭王氏族谱》记载:王羲之二十九世孙王恺于南宋时,已在卧猊山(今华堂村南)建有居室。三十三世孙王迈(号兰室),在元代至元到至大年间(1264~1310)肇营广厦。明武德将军、秦王府教授冯益所撰《明处士西谷王公墓志铭》中云:高祖兰室翁,尝筑猊山之阳。极其崇丽,人号华堂。这是华堂村名之始,迄今已700多年。

blob.png

华堂村风光

建筑文物

村内现存古建筑群规模较大,类型丰富,包括庙宇、庵堂、祠堂、民宅、牌坊、桥梁、更楼、池塘、水井、水圳等。古村主体建筑群以祠堂、台门、庵堂及前店后宅的商业建筑为主,以戏楼、神堂为圆心形成了古村的商业文化活动中心。华堂村现存建筑多建于明清时期,以三合、四合院为主,大多朝东或南,排列整齐。建筑平面布局强调中轴对称,面宽较小,两侧设侧屋,纵向进深度多为一至三进。这些建筑庄重素雅,结构简洁坚固,青砖灰瓦,白墙硬山顶,高两层楼,多设置封火墙,梁架均采用穿斗式,室内装修较精,门窗大多采用万字格,上、中、下绦环板施浮雕花板。临街房屋底层用船篷轩,柱上施雕花牛腿,显得精巧雅致。村内现尚存老台门55座,而其中规模较大、建筑考究、保存较好的有一清堂、善庆堂、周岩故居等30多座。

blob.png

华堂村建筑群

华堂大祠

华堂大祠位于华堂村中,系王氏宗祠,建于明正德七年(1512),迄今已有480余年历史,是嵊县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祠堂共三进:第一进为门楼(慈节坊),面阔三间,形似牌坊,为单排柱担梁式建筑,置斗拱飞昂,屋脊翘角,单檐歇山顶。进门楼迎面是架在凹形水池上的双孔拱形青石雕栏杆的石桥,桥上石狮栩栩如生,栏杆上的石斑青苔象征着岁月的流逝;第二进为孝子殿,殿内是后裔三十六代始祖与石氏坐像,正殿镶嵌在凹形水池中间,前、左、右三面环水,古时栽荷养鱼,可倚栏观赏;第三进为大殿,共有五间,后裔王氏分五房,每房各一间,两侧厢房围合。华堂大祠现存的门楼、石桥都是明代建筑。

blob.png

宗祠·王羲之像

王羲之墓

王羲之墓在瀑布山。宋《剡录》古奇迹载:王右军墓,在县东孝嘉乡五十里。墓地四面环山,五老峰立于前,放鹤峰拥于后,香炉峰耸于左,卓剑峰峙于右。墓屡经修葺,隋大业七年(611)沙门尚杲撰有《瀑布山展墓记》。王羲之墓呈圆形,四周用花岗石砌成。墓前有碑亭,中立墓碑,上书正楷晋王右军墓五字,背面有明弘治十五年(1502)重建等铭文。墓后及左右的两侧砌有青石保。墓地前左右各为花园,植有樱花20余棵,系日本国帝京大学教授、著名书法家永保秋光和日本国西宫市女书法家宫原敏子所植,墓地四周、墓道两侧种植的松柏,四季常青。墓道口有王氏嗣孙秀清建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冬的晋王右军墓道石牌坊。1963年,王羲之墓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台胞之乡

华堂村是闻名遐迩的台胞之乡。浙江省第五行政督察区专员兼保安司令,去台湾后为通信署少将署长的周琦和总统府副秘书长戴瑞明都是华堂村人,当时村人随周去台湾的有70余人。村里从台湾迁居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及西欧诸国经商和留学的也有20余人。

旅游交通

古时华堂村交通便利,水路可由县城乘小船或竹排直抵村西,村四周有石铺大路,可通达宁波(北漳——华堂——宁波客运中心,每日3趟班车来回)、奉化、余姚、新昌(华堂——新昌每日有班车4趟)。70年代后,华堂至县城的公路接通,每日班车间隔时间为15-20分钟一趟,十分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