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拥有“北国江南”之称的胜芳古镇(上)

胜芳古镇

2020-11-25
来源:古建家园 作者:一念执着 0   |   1

  胜芳古镇位于河北省廊坊霸州市东南部,毗邻京津要地。据文献记载,胜芳古镇建于春秋末期,始称堤头村,公元前278年燕惠王改“堤头村”为“武平亭”。北宋年间,苏洵在此任主薄之职,将南方种植水稻、莲藕的技术传带至此,慢慢地便呈现了芦稻相映、荷菱飘香、鱼虾蟹藕成趣的江南景象。北宋嘉佑年间,正式将此地定名为胜芳,取意“胜水荷香,万古流芳”之意。

  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从江浙、山东、山西等地移来众多的居民及军人家属在京都周边安家落户,为日后胜芳古镇成为著名的商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清乾隆年间胜芳已成为行业齐全、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的商贸中心。

  “南有苏杭、北有胜芳”,而这二者能够联结媲美的,离不开一个字,水。

胜芳镇地处与白洋淀相呼应的东淀,淀内烟波浩渺,港汊纵横,是大清河,乃至海河流域上游各地往来天津的必经之地,“渔家习以舟为屋,村舍环将水作城。”明代礼部尚书杨翥对胜芳古镇的描述再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场景。乾隆皇帝曾多次巡视督查治水,写下“中亭原是淀支流,偶泻浑河水能秋”的诗句。

  水带给胜芳古镇的不仅是“北国江南”的美誉,更成就了一个水陆贸易发达的商业重镇,清代胜芳古镇被列为直隶六大重镇之一,不断有外省商贾富户来此投资置业,其中咸丰年间的师竹堂王家、聚兴堂张家、吉庆堂蔡家、笃庆堂杨家等并称胜芳“八大家”,他们家资富足、住宅讲究、建筑别具一格。然而,留存至今的仅有极尽奢华的王家大院和气派恢弘的张家大院两处庭院。

  王家大院雅号“师竹堂”,建于光绪六年,是中西政治、经济和文化不断碰撞的晚清时期的华美建筑。据说,王家主人王子贤耗费了白银三万两才打造了这座中西合璧的豪宅。王家大院用料考究、布局紧凑,屋廊相连,出现了大量如穹门朱漆、百叶窗、琉璃等西洋元素,同时融入传统祥瑞图案和立面造型装饰,被当地百姓称为“圆明园式”建筑。

  宅院原分四个小院,分别为欧洲式建筑、非洲式建筑、中国传统清式建筑。由于唐山大地震的影响,现在只有两处小院保存完好。聪明睿智的王家主人在大院修建时,最讲究的设计是位于墙边屋内地板之下的多处通气孔,在当时水患频发的胜芳古镇,通气孔的去潮散湿功能尤显重要。

  雅号“聚兴堂”的张家大院,建于清朝道光十年,占地1648平方米,前后左右共四进院落,是典型的中式建筑,然而东侧院却出现了一个有百年历史的水泥砌成的欧式拱门,这个拱门上的雕花全部为纯手工抹成,是胜芳古镇第一个使用水泥的建筑。大院门口两侧的门鼓雕成“狮子蹲门”,左边母狮子怀里的小狮子嘴叼其母狮缨琅仰卧,犹显活泼。大院处处装饰精益,出神入化,寓意巧妙,彰显了大院主人显赫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