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口村——赣北无双景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江湾镇汪口村

2020-12-04
古村落家园 0   |   1


来源:古村落家园  2019-03-21

image.png

汪口村又名“永川”,是一个以俞姓为主聚族而居的徽州古村落。汪口作为皖南古民居项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先后被授予“中国民俗文化村”和“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4A级景区等称号。

古为徽州府城陆路经婺源至江西饶州的必经之地,又系婺源县城连通东北乡水路,货运到乐平、鄱阳、九江等处之码头。沧海桑田,历代续建的井泉沟渠、堤坝桥涵、村巷石阶、码头驳岸、水利设施、古树名木等古代乡村要素自然淳朴,保护良好,于2009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及“中国传统村落”。

平渡堰

image.png

为使商船更好地通行和深水码头的建设,以及防洪缓水势的需要,婺源的大学者江永(1681年——1762年)在距汪口村水口处设计建造了“平渡堰”。堰坝成曲尺形。曲尺的长边拦河蓄水,曲尺的短边与河岸夹道形成通船航道。平渡堰在不设闸门的情况下,同时解决了通舟、蓄水、缓水势的矛盾,是水利建设史上的一项奇迹。

养源书屋

image.png

养源书屋坐落于汪口下街桐木岭巷石级顶部。由赐封奉直大夫(从五品)、翰林院待诏俞光銮于清光绪五年(公元1880年)建造。在书屋院门围墙上,有县衙于光绪十年三月二十三日刻石明示碑文,落款为“钦加同知衔特授婺源县正堂吴鹗”。书屋由前院、课堂、塾师室、厨房等组成,前院内有一棵古木樨。

懋德堂

image.png

在狭窄的巷子里还藏着一座“懋德堂”。该宅是有着“业至三省,家无百丁”之称的巨商俞理臣的家产。俞理臣家财殷实,为人谦和,乐善好施,在当地颇有声望。宅子取名“懋德堂”,就是希望子孙行大善,积大德。懋德堂的建筑装饰十分精美,从大门砖雕的精致,到宅内梁、栏、门窗木雕的华美,无一不独具匠心,令人赞叹。据说,该村雄伟壮观的俞氏宗祠在修缮时,大门的五凤楼就是俞理臣出的巨资。

汪口村史馆

image.png

也称“鑑三六公祠”,这里原是俞氏三六公一脉的支祠,又称“迪公众屋”。后来成为汪口船工行业的“汪口船会”,也是昔日汪口水埠头最大一家经营水上运输生意的——“俞利通行”。“汪口船会”前后三进,前厅木雕屏风上镌刻着大大的“船会”二字,展示了商行昔日“代客载货发夫”的旧貌;中厅陈列着一艘乌篷船,两侧墙上分别悬挂着一幅昔日的水路行程图;汪口曾为婺东货物集散地,素有“草鞋码头”之称。

乡约所

image.png

古街中有了修缮一新的“乡约所”,这是明清时期乡村的一种基层管理组织,也是昔日俞氏宗族对族人进行伦理说教的祠堂。

“乡约所”的大堂有着石雕栏杆,壁上悬挂着一幅“归仁里”匾,下方陈列着明太祖朱元璋的六条“圣谕”:“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两旁墙上还贴着《俞氏乡约》和《乡约会戒》的“管理条例”,俨然就是一个家族执法的“衙门”。

官路正街

image.png

村子里面贯穿两头的长街叫做官路正街,被称作“千年古街”,砖雕始建于宋代大观年间,繁华于清代初期。古街道东西向,呈弯月型,青石板路面,古街建筑均砖木结构,粉墙黛瓦,有二至三层和三进规模。官路正街上的老屋,一般不设庭院,只有店面、客座和橱房设施。据《婺源县志》载,汪口古为重要的水陆码头,“通舟止此”。

如今,漫步古色古香的长街,既有清新寂静之感,亦依稀可感昔日商业码头的繁华。给当时河滩上常停泊的百十号商船装卸货物提供了方便,对汪口这个“草鞋码头”的经济贸易交往与繁荣,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主办: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

策划:李松志

指导:陈海龙 雷彬

影像:陈海龙 李志斌 雷彬

视频剪辑:张悦玥

文稿:吴慧琴 魏晓婷

校改:梅文林 张悦玥

责编:张悦玥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