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故事”背后的建筑传奇(下)

松阳

2020-12-07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杨晓华 0   |   1

  建筑激活文化生态

  平田的成功,使得徐甜甜在当地政府和乡民中间赢得了口碑。她本人也越来越意识到,这个到处散落着老村落的大山,是可以很好地实现其建筑理念的宝地。

  蔡宅村的豆腐工坊是徐甜甜设计的另外一个以文旅为主要目的的建筑。蔡宅村一直以盛产油豆腐而出名。在村前的空地上,一个体量较大的木桁架拼装结构的建筑很快竖立起来,屋面倾斜、青瓦铺顶,与周围村落及建筑气韵呼应,通透的大面积天窗把阳光和空气带入内部。内部是阶梯式的设计,在透亮的室内,游客可以顺着四级台地一个一个走上来,还可以驻留片刻,隔着巨大的透明玻璃,清晰地看见整个豆腐工艺制作的流程。在最高处,是一个宽敞明亮,可以容纳上百人就餐或者交流的大空间,是简洁明快的多功能厅,可以招待宾客,也可以供村民议事用。“整个建筑就是一个活态的历史文化和乡民风貌的博物馆。”徐甜甜说。

  瓯江支流松阴溪号称“浙江十大最美家乡河”之一,但是在松阳境内有一座南北交通要道——石门大桥横跨松阴溪,大桥年久失修,面临废弃。2016年,政府准备营造松阴溪景区,设计的使命落到了徐甜甜团队的肩上。

  结合松阴溪沿岸绿道的游览路线,徐甜甜提出保留石门大桥,改造为步行廊桥和游客观光游览停留点的建议。廊桥采用木装配结构,外形借用当地建筑形态,和桥头的石门驿站以及村庄的民居形成连贯性。廊桥沿着200多米的大桥展开,桥拱处廊顶开放,呼应大桥的结构韵律,也形成线性路径上的光影交错。在桥中央,一段上世纪70年代的石刻栏板,有历史和审美价值,木装配廊桥在这里断开让位。松阴溪水面宽阔,四季水源丰沛,站在廊桥之上,如游走溪水之上。两旁是沧桑的古堰坝,远处青山叠翠,这里迅速成为远近游客流连忘返的观景地。在这游目畅怀的桥上,一个游人如织的集市也很快自然形成。

  距离石门廊桥不远有一个村叫王村。徐甜甜第一次来王村考察的时候,正赶上下雨,严重空心化的村庄,村舍处处破败,道路步步泥泞。然而,这个村庄却为中国历史奉献了一位大人物——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类书《永乐大典》主要编纂者王景。

  新落成的王景纪念馆按照村落的肌理分为几个不同的体量,记载着王景生平16个重要阶段的纪念柱以及1个引言纪念柱被布局在建筑的不同节点。精雕细琢的纪念柱以混凝土作为主要结构,并处在良好的光照之下。其中王景归乡的两个场景被放置在面向村庄和祠堂的位置。这17个节点兼顾了结构性与纪念性,共同讲述了王景传奇的一生。纪念馆的夯土墙壁,在村落之中,安静而不张扬,内部空间错落有致,自然曲折,来自周围墙壁和顶部空隙的借光,使得室内充满时空转移的历史感和戏剧感,每一个瞻仰者都沉浸在灵动但神圣的氛围中。徐甜甜认为:“把这片村口最贫穷破败的房屋改造成积极空间,村庄的文化自信得到了重塑,更重要的是通过空间功能的恢复,使得根祖文化传统被逐渐激活。”

  在徐甜甜看来,更典型地具有公共交往功能的建筑是独山驿站。独山坐落在松阳县城的松阴溪南岸,孤峰突兀,“一枝独秀横溪阴”,站在独山之巅,可以一览三面田地和不远处的县城全貌。独山驿站错落在独山之侧,形成背依独山、开门揖客的人文景观。徐甜甜利用建筑单体之间的空间营造出和周围山水一体化的水体景观。空中俯瞰,建筑的主要形态呈螺旋形,像水面上的小漩涡,又像雨水滴下之后产生的涟漪。建筑之内综合了展室、展廊、茶廊、影音播放室、器材训练室、室内水上训练室等服务功能。独山驿站还未彻底竣工,就已经在网上成为“打卡”圣地。

  五年多时间,徐甜甜团队在松阳的经典项目,已经有石仓契约博物馆、红糖工坊、油茶工坊、大木山茶室、竹林剧场等20多处。在松阳县政府看来,松阳传统村落建筑需求量大,每个建筑的规划设计成本高,建设任务重、周期长,破解之道就是利用示范项目引领,通过教练式指导、培训,引导乡民和市民举一反三,进行模仿式创造和建设。徐甜甜团队很好地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松阳故事的国际旅行                                

  徐甜甜本就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她在松阳的一系列行动很自然地引起了国际建筑学界的关注。作为国际建筑风向标的德国伊达斯建筑论坛,素以严肃性、引领性和探索性著称,还一直以挖掘有潜力的青年建筑设计师而闻名,在得知徐甜甜的项目之后,他们派出专家团队前来松阳考察并发出参展邀请。伊达斯建筑论坛总监汉斯·尤尔根·科莫瑞尔和论坛创建者克里斯汀·费哈斯认为,乡村发展、城乡互动是全世界面临的课题,松阳乡建以当代建筑针灸式切入,将干预度降到最低,同时以建筑为容器和触媒,激活当地发展生命力,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从城市回到家乡,这种思路对全世界都有借鉴意义。他们果断决定邀请松阳县政府和徐甜甜参加柏林的建筑展览,展览的题目就叫“乡村变迁:松阳故事”。紧接着,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法兰克福书展、巴塞尔瑞士建筑博物馆、维也纳奥地利建筑中心的邀请接踵而来。松阳故事在国际建筑界乃至公共舆论圈都获得了巨大反响。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闻风不远千里万里来到松阳。

  松阳的美当然不仅仅体现在建筑上,而建筑却悄无声息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主动作用。松阳的建筑实践让徐甜甜认识到:“建筑的目的可以超越建筑本体,就像一篇文章,不炫耀文字的华丽,而是通过建筑针灸,发现和提出中国城乡的问题,并找到恰当的解决策略。”

  在相当程度上,通过建筑的刺激和引导,松阳的乡村风貌恢复了魅力,文化恢复了心力,生产恢复了活力,邻里村社恢复了凝聚力,这不愧是一段基于建筑的动人传奇。这正是美丽松阳故事背后的建筑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