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一座因矿山而兴的百年小村庄,古迹竟如此之多!

小高田村

2020-12-08
光明网 0   |   1

  大约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从个旧矿山赚到巨额财富的建水、石屏人,牵着骡马、驮着银元衣锦还乡。于是,在清末,建水、石屏的山间坝子上竖起了一栋栋“时髦”建筑——中国传统的四合院。

  今天,这些年近百岁,见证了历史巨变的庭院建筑以及村庄,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深远的改变。地方政府修复重建这些老建筑,并以此为契机,全面改善村寨的基础设施与生活配套,百年老寨正在现代化的道路上,重温历史的荣光。石屏县坝心镇的民族特色村寨小高田村,就是其中之一。

  小高田村

  小高田村距离坝心镇8公里,开车翻过几道山梁就可以到达。跟滇南坝子里的其他村落一样,小高田村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寨子的前面是东西向的长坝子,穿过坝子,村子的对面也是一处横列的山梁,山不算高,但足以把小高田隔成一方小世界。

  在这个由63户人家组成的村子里,存有被列入省级文物的16处清代至民国建造的大宅院以及1处太平桥。这些建筑,大多数完成于清末民初,由衣锦还乡的锡矿矿主或矿工出资建造。

  8月,雨后的下午,穿梭于小高田村的各个旧宅院,跟那些六七十岁的留守老人谈古论今。眼中的小高田正如石屏本土作家车春玲描述的那样:“昔日的生活气息仍在村中浓浓地弥漫……闲庭信步中,你已经融入了他们延续了上百年的生活。”

  今天依然住在聂家老宅的后人们

  位于小高田村19号的聂秀忠民居,算是村里较大的古宅院。据60多岁的房主之一——聂大伯介绍,宅院有房44间,房龄130多年,由老祖(曾祖父)所盖,而今生活在这里的是老祖四个儿子的后人。

  笔者见到这里的三家主人,年龄都是六七十岁。据介绍,他们的后辈都在外地工作。说话的老太太是老三家的,受过教育。她自我介绍说,“我们姓聂,聂耳的聂。”说起祖上,几位老人津津乐道,老祖在个旧“自家开矿”,盖房子的钱,是“几十匹马驮来的银元”。

  《石屏古建筑》一书对聂秀忠民居说得更加清楚,“建于清末民初,结构复杂,一进院,有平房三间,二进院是‘三房一照壁’的两层楼房,三进院是‘四合七天井’的两层楼房。有‘天井十个,房屋四十余间’。”

  苏广林民居天井

  14号的苏广林民居,位于小高田的最高处。为适应这种坡形,主院的天井由一面镂空梅花照壁一分为二。分隔天井的原因有二,一个是破除南北长方形天井的忌讳,另一个是将就了地形,照壁分隔的北院和南院,有几个台阶的高差。

  2014年,小高田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5年7月,被评为云南省历史文化名村;去年,小高田又被省民族宗教委列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项目。

  小高田村的传统民居,与很多被列入历史文物的古建筑不同之处在于,这里仍然有人生活。与距离此处不足20公里的建水团山这样一些被旅游开发的民居群也有不同,不同之处在于,这里没有游客,没有生意,村民的生活节奏照旧。

  明显的的变化,并不多。如果仔细辨认,能够看到一些陈旧的椽皮、瓦片中间,有一些新木的颜色。这些是石屏县政府,在过去一年多里所做的努力。

  据一位研究建筑的朋友介绍,以19号聂秀忠民居的门头来说,这种四五层的门头,都是钱堆起来的。透雕、圆雕、阴刻、阳刻,各种雕刻技艺几乎像炫技一样被用在小小一块门板上。所雕图像有鹿望金钟、喜上眉梢、凤戏牡丹、一路连科、博古图、琴棋书画四艺图,以及福寿三多等等吉祥图案。这是传统汉式庭院建筑的套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这些汉式建筑,出现在小高田这样一个汉族、彝族、傣族、哈尼族等多民族杂居的村寨,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文化现象。它表明一个多世纪以前,小高田就已经是多元文化融合之地了。

  小高田属于芦子沟村委会,这个村委会下面,还有几个村寨也像小高田一样,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庭院民居,至今仍然完整地散布在村村落落。